神經

華人學者千裏挑一,找到腦瘤致命基因突變

作者:伊文 來源:學術經緯 日期:2017-08-16
導讀

隨著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成熟,越來越多奮鬥在前沿的科學家們開始探索它的無限應用潛力。 來自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係統生物學研究所的Sidi Chen教授團隊與瑞士的Randall Platt教授課題組合作,用CRISPR技術,成功找到了導致膠質母細胞瘤的關鍵基因突變。這項研究發表在了《自然》子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 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惡性腦

關鍵字: 基因突變

隨著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成熟,越來越多奮鬥在前沿的科學家們開始探索它的無限應用潛力。

來自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係統生物學研究所的Sidi Chen教授團隊與瑞士的Randall Platt教授課題組合作,用CRISPR技術,成功找到了導致膠質母細胞瘤的關鍵基因突變。這項研究發表在了《自然》子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

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惡性腦腫瘤,極難治療。據估計,在確診後,約一半的患者隻能活上1-1.5年。不幸的是,我們非但沒有治療這種疾病的好方法,甚至連它背後的原因都沒有摸清。目前,生物學家們知道有超過223條基因和這個疾病有關。但我們不知道哪幾條基因,或者是哪些基因的組合會導致這些癌症。這也是Chen教授團隊的研究重點。

在耶魯大學,Chen教授的研究重點在於開發新型工具,並將它們應用於下一代的癌症遺傳學、基因組學、以及係統生物學。這些工具有助於解決癌症病發、進展、轉移等一係列問題,並可以為潛在的治療方案提供洞見。

為了尋找到會導致膠質母細胞瘤的基因突變,Chen教授團隊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開發了一種全新的篩選手段。首先,他們在數據庫中找到了人類腦癌中常見的基因突變,並由此構建了一套sgRNA庫,用於CRISPR編輯。隨後,他們使用了腺相關病毒(AAV)技術,將這些能突變特定基因的係統引入到了小鼠腦內。之後,他們觀察這些小鼠是否會出現膠質母細胞瘤的症狀。由這些發病的小鼠,研究人員能反推出哪些基因突變會誘發這種致命腦瘤。

如他們所料,不少小鼠都出現了膠質母細胞瘤。對於這些大腦組織的後續測序分析,研究人員們發現一些基因突變特別常見。Pten、Nf1、B2m、Trp53等參與到細胞周期、免疫調控、以及DNA修複與複製的基因,突變的頻率更是要超過70%。這些結果表明了這些基因在膠質母細胞瘤的病發中或許起到了關鍵作用。

由於CRISPR技術的高效和精準,研究人員能夠一次讓多條基因產生突變。這也讓他們得以分析不同的基因突變組合在膠質母細胞瘤裏的影響。在分析中,研究人員一共評估了超過1500種突變組合。其中,B2m–Nf1、Mll3–Nf1、以及Zc3h13–Rb1這些基因組合被認為是誘發腦瘤的主要共同驅動因素。

除了找到潛在的致癌因素外,這項研究還為治療提供了洞見。研究人員想要知道,這些基因突變是否會影響腦瘤的治療。因此,他們為不同的突變小鼠進行了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化療,觀察這些小鼠的治療成效。實驗發現,帶有Zc3h13或Pten突變的小鼠,對化療的反應尤其差。這或許能為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提供新思路——如果患者體內帶有這些突變,醫生就應當考慮化療外的治療方案。

“我們已經對人類癌症基因組進行了測序,有數千個新基因突變和癌症聯係到了一起。但是之前還很難證明哪些基因,或者哪些基因組合真正導致了癌症,”Chen教授說:“如今,我們能利用這些信息,來決定哪些藥物最有可能對單獨的患者帶來好的療效。這離個體化癌症治療又近了一步。”

我們祝賀Chen教授課題組的成果順利發表,也祝願他們的工具能幫助找到更多治療癌症的新靶點,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案。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