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資料 患者男性,22歲,左利手,縫紉工,因“頸後痛半年餘、左上肢無力伴肌肉萎縮3個月”於2011年6月20日人院。圖1 患者左前臂尺側屈肌群萎縮明顯,肱橈肌相對輕,呈現“斜坡”狀 圖2 患者左手大、小魚際肌萎縮
臨床資料
患者男性,22歲,左利手,縫紉工,因“頸後痛半年餘、左上肢無力伴肌肉萎縮3個月”於2011年6月20日人院。半年多前無誘因感頸後疼痛不適、左上肢發涼,3個月前出現左手小指無力,後波及其餘4指,寒冷時加重,發現左手及前臂肌肉萎縮。病程中無感覺異常、構音障礙及吞咽困難。否認頸椎外傷、脊髓灰質炎、毒物接觸史。曾在外院診斷“運動神經元病”。
生長發育史: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身高由158cm增至171cm。神經係統體檢:腦神經無異常,左肘以下肌肉萎縮,以尺側屈肌群明顯,前臂呈現“斜坡”狀,左大、小魚際肌和骨間肌萎縮(圖1,2),右骨間肌、小魚際肌欠豐滿,伸展雙手見震顫,肱二、三頭肌反射及橈反射均左(++)>右(±),雙Hoffmann征、Babinski征未引出,左上肢肌力近端Ⅴ級、遠端Ⅱ~Ⅲ-級,餘肢體肌力Ⅴ級,深、淺感覺正常。
肌電圖:雙上肢神經源性損害(左C6~T1、右C8~T1脊髓前角或神經根受損)。頸椎MRI:中立位椎體C5~6對應下頸髓變細、變扁(圖3);屈頸位椎體C3~T3背側硬脊膜前移,背側硬脊膜外間隙增寬,其內見流空血管影,增強後均勻強化;對應脊髓受壓前移,緊貼椎體後緣,以C6對應脊髓為甚,髓內信號未見異常(圖4~6)。診斷為“平山病”,給予頸托和營養神經治療後出院。
圖1患者左前臂尺側屈肌群萎縮明顯,肱橈肌相對輕,呈現“斜坡”狀
圖2患者左手大、小魚際肌萎縮
圖3~6患者頸椎MRI,可見中立位椎體C5~7對應下頸髓變細(圖3),屈曲位椎體C3~T3背側硬脊膜前移,背側硬脊膜外間隙增寬,其內見流空血管影(圖4,箭頭),C5~7對應脊髓受壓變扁(左側為著,圖5、6)
討 論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又稱青少年上肢遠端肌萎縮,由日本學者平山惠造(Keizo Hirayama)於1959年首次報道,病變主要侵犯頸髓前角細胞,是一種良性自限性下運動神經元疾病。國內已有以雙上肢肌萎縮為主要表現的類似病例報道。
本患者發現手部症狀前有2年身高快速增長期,平均每年約長6.5cm,這與丁岩等報道多數患者在青春期身高快速增長後2年左右出現症狀相一致。而長期低頭屈頸工作,頸椎MRI中立位和屈曲位特征性改變,符合發病機製關於“生長發育因素和脊髓動力學學說”。值得注意的是本患者肌萎縮重的左上肢腱反射較對側明顯活躍,有研究發現大約10%~20%的患者反射活躍(但出現病理反射罕見),結合MRI顯示C3~T3背側硬脊膜顯著前移,說明脊髓受壓範圍廣、程度重,有可能輕度波及白質錐體束,提醒應重視平山病的早期幹預,防止病變擴展。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