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

Neurology: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腦電評估後預後的預測因素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2-06-16
導讀

盡管出現了幾種新的抗癲癇藥物(ASM),但醫學上難治性癲癇發作的患者比例保持在約30%。當來自非侵入性研究的信息不充分或不一致時,或表明可能與需要額外定位信息的不可或缺的功能腦區共同定位時,尤其是在有非病變MRI的患者中,或在切除手術前需要詳細的清醒皮質刺激標測時,通過植入電極的術中顱內腦電記錄(ICEEG)被提示。近日,一項發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試圖確定手術切除和隨後的顱內腦電圖(ICEEG)後癲癇緩解的預測因素,用於癲癇發作的定位。

關鍵字: 癲癇

盡管出現了幾種新的抗癲癇藥物(ASM),但醫學上難治性癲癇發作的患者比例保持在約30%。當來自非侵入性研究的信息不充分或不一致時,或表明可能與需要額外定位信息的不可或缺的功能腦區共同定位時,尤其是在有非病變MRI的患者中,或在切除手術前需要詳細的清醒皮質刺激標測時,通過植入電極的術中顱內腦電記錄(ICEEG)被提示。近日,一項發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試圖確定手術切除和隨後的顱內腦電圖(ICEEG)後癲癇緩解的預測因素,用於癲癇發作的定位。

方法:

回顧2002-2015年間連續接受ICEEG監測的178例難治性癲癇患者的臨床資料。單變量和多變量回歸分析確定了與其他選擇相比切除的獨立預測因素。采用逐步Akaike‘s信息標準(AIC)並輔以臨床考慮,選擇最佳的多變量模型預測手術切除和預後。采用離散時間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影響癲癇解除預後的因素。用Kaplan-Meier曲線分析癲癇發作自由的累積概率,並比較切除組和未切除組之間的差異。對癲癇手術評估中常見的8種臨床方案進行了額外的單變量分析。

結果:

多變量分析顯示病變磁共振、術前假說提示顳葉病變、非優勢半球植入是手術切除的獨立預測因素(p<0.0001,AUC0.80,CI0.73-0.87)。

局灶性ICEEG發作和接受切除手術預測在五年的隨訪中癲癇發作完全緩解。與繼續內科治療或神經調節治療相比,接受切除手術的患者5年後癲癇發作消失的可能性更大(60%比7%;P<0.0001,HR0.16,95%CI,0.09~0.28)。

即使患者被認為有不利的預測因素(非皮損核磁共振或顳葉外假說或優勢半球植入),如果他們接受切除,在5年內有50%的癲癇發作緩解的機會。

解釋:不利的預測因素,包括有非損傷性的顳外癲癇,不應該阻止手術前的徹底評估,包括許多有侵入性的記錄。無功能損害的切除手術為持續的癲癇緩解提供了最好的機會,應該始終是第一位考慮的。

證據分類:這項研究提供了II類證據,表明病變MRI的存在,術前假說提示顳葉開始,以及非優勢半球植入是手術切除的獨立預測因素。局灶性顱內腦電發作和接受手術是5年癲癇發作自由的獨立預測因素。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