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

神經內科微創皮膚活檢術

作者:上海長海醫院錢靚婕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3-29
導讀

         1例大腦中動脈狹窄的年輕患者皮膚活檢顯示皮下毛細血管閉塞通過皮膚活檢診斷了血管炎、Fabry綜合征、抗心磷脂抗體綜合征的一係列罕見病。

關鍵字:  神經 | 微創 | 皮膚活檢術 

         

         皮膚活檢工具 

 

            

  1例大腦中動脈狹窄的年輕患者皮膚活檢顯示皮下毛細血管閉塞通過皮膚活檢診斷了血管炎、Fabry綜合征、抗心磷脂抗體綜合征的一係列罕見病。

 

  一根圓珠筆粗的金屬筆杆,配上大小不同的皮膚鑽孔針,用於采集2~4 mm皮下神經組織,以測定並計數PGP9.5陽性神經纖維密度(IENFD)。這就是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神經內科研製出的微創皮膚活檢術,他們采用該技術已進行了10餘例皮膚活檢。

  四肢麻木、疼痛是臨床常見的症狀,具有該症狀者大約占神經內科門診患者的20%。這些症狀往往提示周圍神經病,因此醫師常規予以肌電圖檢查。但是臨床常發現,一些患者雖然具有典型神經損害的臨床症狀,但是肌電圖檢查結果卻提示陰性。

  長海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管陽太教授解釋說,神經係統就像一顆大樹,常規的肌電圖和神經傳導速度等輔助設備隻能檢查大的樹幹,而對於末梢的細小神經病變卻是無能為力的。如何檢測出細小神經纖維的損害成了神經科具有挑戰性的研究重點和難點。

  在皮膚科,皮膚活檢一般采用普通的技術采取樣本。而神經內科皮膚活檢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表皮內神經纖維末梢,因此對采樣的麵積、深度有一定的要求。近年,管陽太主任牽頭的科研團隊自主創新,查找資料,鑽研測點,並從國外引進皮膚鑽孔針,通過動物實驗獲得了基本數據和操作經驗。他們再結合臨床每個病人的特點,采用皮膚鑽孔針控製采樣的大小、深度,定量采集指定範圍和大小的皮膚,以獲取皮下神經組織進行檢驗。與普通皮膚活檢技術相比,這種微創皮膚活檢術操作時間短、創傷輕微、術後感染機會甚微。

  據介紹,普通神經活檢一般采取腓腸神經或橈淺神經進行檢測,由於病變多樣和病變分布的不均勻,類似大纖維活檢有時不能取到病變部位的樣本,而且存在術後局部感覺輕微缺失和創口感染機會增加的缺點,因此不易為患者接受。目前,神經活檢樣品的染色方法欠豐富,電鏡檢查又可能缺乏代表性,病理表現不具有特征性,難以明確診斷。

  相對於神經活檢,皮膚活檢開展得較晚,雖然其對大纖維神經病的診斷價值不如神經活檢,但是對於小纖維感覺神經病變的診斷卻大有價值。目前認為,這種微創皮膚活檢術是診斷小纖維神經病的最可靠方法,也最有希望成為診斷小纖維感覺神經病(SFN)的金標準。因此在國外,微創皮膚活檢術作為一種門診小手術得以廣泛開展,且在選材部位、活檢工具的生產和使用等方麵均有相當的經驗。Smith等認為,皮膚活檢測定IENFD可重複性好,且不隨疾病的嚴重程度而發生變化,因而應用價值較高。Walk等的研究提示,IENFD與足部針刺覺缺失高度相關,並提示這些患者可能正罹患小纖維感覺神經病。Gary等的研究表明,病程短於5年糖尿病患者的IENFD變化不大,而病程長於5年患者IENFD的變化卻有明顯差異,且MDL(Mean Dentritic Length,MDL)也與IENFD一樣具有相當的診斷價值。Wendelschafer-Crabb等試圖證明,皮膚活檢神經纖維形態學表現同IENFD一樣重要。Gibbson等關注,以軸突腫脹的方法來診斷小纖維周圍神經病。這些都說明,皮膚活檢由於創傷微小,取材方便,診斷可靠,已經成為診斷小纖維感覺神經病的熱點。

  但是,微創皮膚活檢術在我國尚處於科研階段。長海醫院神經內科正在實踐中將該技術進一步拓展,以便通過觀察皮下小血管,為以中樞神經係統症狀首發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的診斷提供可貴的病理證據。與此同時,管主任也表示,未來的“活檢”路還很長。目前開展的皮膚活檢隻局限於表皮內神經纖維密度計數,如何開發更豐富的染色方法,以及電鏡在皮膚活檢中的作用都尚待研究。

  (上海長海醫院錢靚婕)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