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

圖文:氣顱CT影像學習及解讀

作者:伊文 來源:醫學影像服務中心 日期:2015-05-04
導讀

         氣顱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幾乎均因顱腦外傷所致。額部出現張力性氣顱壓迫使一側腦組織向後移位,在CT影像上由低密度氣體與腦組織形成“山峰征”。鞍底骨質極薄,蝶竇炎易引起顱底骨吸收,當竇腔內壓力驟然升高,易導致薄弱地方破裂。

  氣顱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幾乎均因顱腦外傷所致。

  CT 表現如下:

  (1) 局限性氣顱。表現為低密度小氣泡, 氣泡可密集排列或弧立存在, 可發生於大腦任何部位, 多在額葉及縱裂方, 少量氣體經抗感染治療, 腦組織可自行吸收消化, 一般不危及生命。

  (2)張力性氣顱;大量對稱或非對稱空氣聚集,占據顱腔空間, 產生張力,壓迫並刺激腦組織使其移位,而致使神經功能障礙,除頭痛外,尚有進行性顱內壓增高症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額部出現張力性氣顱壓迫使一側腦組織向後移位,在CT影像上由低密度氣體與腦組織形成“山峰征”。

  山峰征

  出現此征可提示發生張力性氣顱;如果骨折片刺破腦膜,蛛網膜裂孔較大,腦脊液漏出較多,造成顱內負壓, 可使大量空氣進入顱腔,在 CT 影像上呈腦內分散著大量彌漫性不均勻小空氣泡, 形成“氣泡征”,出現此征提示張力性氣顱已廣泛形成, 並有顱內壓增高 。

  氣泡征

  在臨床中,有以下表現之一者應考慮張力性氣顱的診斷:

  額部積氣出現“山峰征”或“火山征”、“氣泡征”或額部積氣, 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者;腦室內積氣體腦室擴大者;腦幹周圍腦池組織積氣伴有進行性顱內壓增高症狀和意識障礙或出現神經症狀者。

  (3) 混合性氣顱。空氣進入硬膜外或硬膜下腔, 蛛網膜下腔形成低密度氣泡或低密度水腫區含有高密度血腫;高密度血腫分散著更低密度的小氣泡

  病例一、脊柱外傷導致氣顱

  考慮氣體自蛛網膜下腔進入顱內。

  病例二:鼻旁竇炎至氣顱一例,無外傷史

  幾乎均因顱底骨折累及副鼻竇或乳突氣房所致, 常合並腦積液漏, 其機理與受損竇腔內壓力驟升有關, 亦有因顱內壓過低源於液體動力學的影響, 在病人變換體位時將氣體吸入顱內。

  鞍底骨質極薄,蝶竇炎易引起顱底骨吸收,當竇腔內壓力驟然升高,易導致薄弱地方破裂。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