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

卒中康複的“合”與“分”

作者:張致媛 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5-05-15
導讀

         勵建安教授 國際物理醫學與康複醫學會主席、江蘇省人民醫院勵建安教授在介紹卒中康複的國際現狀與發展趨勢時提出,希望在卒中防治工程中能夠做到預防、治療、康複三結合。 勵教授認為,卒中康複應當是一個宏偉的藍圖,包括要改變康複醫療模式,加強多學科團隊的合作,加強早期康複介入,加強長期康複策略,改善功能、重返社會、預防再發,還有要應用先進科技、提升康複訓練水平。關於殘疾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WHO)20

        

勵建安教授

        國際物理醫學與康複醫學會主席、江蘇省人民醫院勵建安教授在介紹卒中康複的國際現狀與發展趨勢時提出,希望在卒中防治工程中能夠做到預防、治療、康複“三結合”。

        勵教授認為,卒中康複應當是一個宏偉的藍圖,包括要改變康複醫療模式,加強多學科團隊的合作,加強早期康複介入,加強長期康複策略,改善功能、重返社會、預防再發,還有要應用先進科技、提升康複訓練水平。關於殘疾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WHO)2011年頒布的《世界殘疾報告》指出,殘疾(功能障礙)是人類的一種生存狀態,每個人都或早或晚、或長或短會經曆這種狀態。勵教授指出,殘疾是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消極方麵,康複則是變這種消極為積極的渠道,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個體的功能,也就是中國古語所說的“天人合一”。

        強調臨床-康複一體化

        勵教授強調,現代醫學正在經曆從專科醫學到整合醫學的醫學模式轉變,我們應看到,卒中不僅是局部腦組織的病理生理改變,還包括並發症、合並症問題以及心理社會問題等。以營養問題為例,勵教授首先明確,卒中患者製動或臥床期間,代謝率增高,再加上感染等因素導致能量物質丟失、能量攝入減少,因此易出現營養不良。3周製動的負氮平衡需要1周恢複,7周臥床造成的負氮平衡則需要7周恢複。勵教授用“難以想象”來形容院內營養不良的常見程度。其帶來的問題非常嚴重,從近期來說會造成組織修複障礙,感染風險、住院時間和死亡率均會升高,從遠期看來則會導致認知功能受損、體力衰退,並且會導致難以實現康複目標、增加醫療費用。

        卒中發病後的營養不良是康複關注的一個重要內容。正常人群的基礎能量消耗(BEE)有著標準計算公式,但卒中患者的能量消耗遠高於此,每日所需的能量供應要在BEE基礎上乘以若幹係數,包括分別乘以校正係數(男性1.16,女性1.19)、糾正體重下降的係數1.1以及活動係數(輕度活動1.3,重度活動1.5,劇烈活動1.75,臥床1.2)。舉例來說,1例進行輕度活動的男性卒中患者每日能量供應應為BEE×1.16×1.1×1.3。

        勵教授強調,要具有醫學整體觀,疾病和健康不是孤立的現象,醫學處置需要整理考慮,康複要與臨床整合實現臨床-康複一體化。康複醫學應當作為卒中治療多學科團隊中的一個組成,康複治療團隊內部也有更細致劃分,包括康複醫師、康複治療師(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假肢矯形治療)、康複護士等多個角色。

        分層級醫療,分階段康複

        三級綜合醫院康複醫學科以疾病急性期患者為主,立足開展早期康複治療,及時下轉患者,並承擔人才培訓任務。康複醫院以疾病穩定期患者為主,提供專科化、專業化康複服務。基層醫療機構則以疾病恢複期患者為主,為患者提供專業康複醫學指導。

        原衛生部在《“十二五”時期康複醫療工作指導意見》中指出,康複醫學科要立足於疾病急性期的早期康複治療,與相關臨床科室充分融合,促進患者恢複,預防殘疾發生,改善患者預後,提高生活質量。勵教授介紹,卒中的早期康複應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神經功能缺損症狀穩定後48小時內。具體內容包括:體位擺放與處理;防治並發症,特別是誤吸、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褥瘡;促醒治療,對昏迷患者應盡早開始,包括各種感覺輸入刺激;吞咽治療,在患者意識恢複後盡早開展口咽部吞咽功能訓練,改善吞咽功能;認知和言語治療;精神行為治療;改善肢體功能,必要時可使用輔助器具;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勵教授強調,早期康複無需劇烈運動,以患者安全和臨床穩定為前提。

        卒中長期康複則要實現患者功能水平盡可能提高,達到生活獨立、回歸社會、預防再度發作是康複醫療的終極目標。實現終極目標的場所必然是在社區,發展卒中社區康複至關重要,是實現殘疾預防、減少疾病再發的關鍵。

        最後,勵教授指出,卒中康複不僅需要高科技,還會在心肺評定與訓練、中國傳統治療、整體醫學概念應用等多維度有所突破。

更多內容請查看專題:腦卒中大會2015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