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和管周結構動態CT掃描和三維重建

作者:楊俊嶺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6-04-26
導讀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觀察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咽口開放和閉合狀況,並了解管周結構、下鼻甲和咽隱窩對咽鼓管功能的影響。研究指出,咽鼓管通氣功能下降可能與肥大的下鼻甲壓迫咽鼓管前唇、咽鼓管圓枕及咽鼓管內側壁粘膜慢性炎症、鼻咽部軟組織的橫向壓迫等因素有關,其中鼻咽部軟組織對咽鼓管特定軟骨段的壓迫可能是咽鼓管阻塞的重要原因。該文發表在2015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觀察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咽口開放和閉合狀況,並了解管周結構、下鼻甲和咽隱窩對咽鼓管功能的影響。研究指出,咽鼓管通氣功能下降可能與肥大的下鼻甲壓迫咽鼓管前唇、咽鼓管圓枕及咽鼓管內側壁粘膜慢性炎症、鼻咽部軟組織的橫向壓迫等因素有關,其中鼻咽部軟組織對咽鼓管特定軟骨段的壓迫可能是咽鼓管阻塞的重要原因。該文發表在2015年第05期《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誌》上。

  選取27例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SOM組),對其進行低劑量咽鼓管動態CT掃描,記錄咽鼓管咽口的開放和閉合狀況;對非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1例(對照組)進行鼻咽部CT薄層掃描,將兩組患者的CT圖像進行三維重建,觀察下鼻甲及鼻咽部組織對應咽鼓管的關係,測量咽鼓管軟骨段內側壁的最大厚度,並觀察咽隱窩的含氣情況,分析以上因素對咽鼓管通氣功能的影響。

  27例SOM患者中23例咽鼓管咽口開放和閉合運動正常,4例明顯可見肥大下鼻甲壓迫咽鼓管前唇,咽口開放功能非常微弱;SOM患者患耳及健耳咽鼓管後壁最大厚度平均值分別為8.93±1.60mm和8.89±1.20mm,大於對照組(8.78±1.50mm),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OM組患耳及健耳咽隱窩明顯變淺或含氣消失耳數分別為69.05%(29/42)與58.33%(7/12),明顯高於對照組(17.21%,21/1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相關鏈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tlxjyyjbzz.aspx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