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呆的生物標記物

癡呆已成為世界範圍內越來越重的負擔,雖然中國目前的癡呆發病率比北美及西歐國家要低,但每年的新增人數較歐美為多,並且預計在未來幾年將繼續呈顯著上升趨勢。其實,在臨床出現癡呆症狀數年之前,神經元及生物標誌物便已開始發生變化,如神經元完整性的破壞、澱粉樣斑塊形成、神經原纖維纏結形成等。在此,Arnim教授主要就腦脊液Aβ下降和Tau蛋白升高的這種生物標記物應用價值進行研究和探討。采用原子力顯微鏡對Aβ研究發現,Aβ單聚體沒有神經毒性,不與神經元結合;而Aβ42寡聚體與神經元可特異性結合,對神經元的毒性 [詳細]

2011北京國際神經病學會議圓滿落幕

2011年北京國際神經病學會議於4月30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落下帷幕,據不完全統計,本次會議聚集了近1200位嘉賓代表。此次會議執行主席黃一寧教授表示,北京國際神經病學會議是為神經學科醫師搭建的一塊臨床診治發展的共享、共創、共融的交流平台,要把會議打造成真正推動促進神經領域醫生診療技術以及科研水平的品牌會議。會議特別邀請了來自德國、法國、瑞典、新加坡、泰國等國內外專家學者,以神經病學最新臨床研究成果的專題報告為主題,就本領域具體病例開展現場交流和討論。會議開設了包括腦卒中論壇、血管性癡呆論壇、老 [詳細]

突觸發育與自閉症
已知有2個基因突變可引起自閉症。這兩個基因分別編碼CAM(細胞黏附分子)和支架蛋白ProSAP/Shank。ProSAP1/Shank2、ProSAP2/Shank3突變可引起嚴重的精神發育障礙,出現典型自閉症表現。..[詳細]
報告選登
腦卒中
基底動脈狹窄的研究曆史和現狀
椎基底動脈係統是最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血管之一,近1/4的缺血性卒中發生在椎基底係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李小剛教授在北京國際神經病學會議上..[詳細]
後循環缺血的藥物治療現狀
後循環缺血(PCI)是指後循環的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腦梗死,約占缺血性卒中的20%~30%。後循環缺血在臨床上又叫椎基底動脈係統缺血、椎基底動..[詳細]
分支動脈粥樣硬化病
Caplan提出的顱內分支動脈粥樣硬化病(BAD),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腦梗死臨床和病理學概念,日本進行了較多有關BAD的臨床和病理研究,研究者指出,雖然..[詳細]
帕金森病和癲癇
癲癇的遺傳學檢測
4月29日,在“北京國際神經病學會議”上,薑玉武教授就癲癇的遺傳學檢測做了介紹。主要內容包括如何進行遺傳學檢測、如何解釋檢測結果,以及為什麼..[詳細]
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症狀
4月29日,在“北京國際神經病學會議”上,程焱教授就帕金森病(PD)的非運動症狀做了精彩發言,主要內容集中在PD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抑鬱、情感..[詳細]
神經退行性疾病轉化研究的初探
4月29日,在“北京國際神經病學會議”上,陳生弟教授介紹了轉化醫學的概念和內涵,並通過具體事例詳細闡述了轉化醫學臨床工作的重要作用。..[詳細]
血管性和老年性癡呆
原發變性癡呆的臨床病理診斷
4月29日,在“北京國際神經病學會議”上,解放軍總醫院的王魯寧教授就原發變性癡呆的臨床病理診斷做了精彩發言,內容主要集中在神經係統變性病的分..[詳細]
老年癡呆症藥物治療的新進展
4月29日,在“北京國際神經病學會議”上,北京協和醫院的張振馨教授就阿爾茨海默病(AD)藥物治療的新進展做了精彩發言。張教授的報告圍繞著AD..[詳細]
皮質下缺血性腦血管病白質病變的影像學變化特征
 皮質下缺血性腦血管病(SIVD)之“皮質下”是指病變主要累及基底節、腦白質和腦幹,並且其臨床表現與這些病灶相對應。其癡呆由於缺血性損害所致..[詳細]
相關文章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