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

宮腔切口憩室內畸胎瘤 1 例報告

作者:李樂 彭麗秀 鄧秦瀟 來源:現代婦產科進展 日期:2018-04-11
導讀

         現代婦產科進展:宮腔切口憩室內畸胎瘤 1 例報告

關鍵字:  宮腔 |  | 憩室 |  | 畸胎瘤 |  |  

        【一般資料】

        患者女,31歲,G5P2A3,

        【主訴】

        因“剖宮產術後3年經期延長1+年,B超發現子宮病變8月”於2016年3月22日收入院。

        【現病史】

        患者分別於2007年、2013年行足月剖宮產術。1年前經期由7天延長至13天。2015年8月於當地醫院行B超檢查,自訴宮內占位(未見報告單),具體處理不詳。2015年11月8日於當地醫院複查陰道彩超:考慮黏膜下肌瘤。患者拒絕行手術治療。2016年3月初患者因白帶增多就診於我院。白帶常規檢查結果正常。陰道彩超:子宮前壁下段切口下方見一約28mm×28mm高回聲結節,邊界清,內部回聲不均勻,其內壁僅見漿膜層覆蓋;CDFI周邊見星條狀血流信號,考慮子宮黏膜下肌瘤。

        【體格檢查】

        T36.6℃,P77次/min,R18次/min,Bp108/69mmHg,心肺(-)。婦科檢查:外陰發育正常;陰道通暢,壁光滑,見少量分泌物;宮頸光滑;子宮後位,大小正常,形態規則,活動尚可,無壓痛;雙側附件區未捫及明顯異常。

        【輔助檢查】

        2016年3月22日行宮腔鏡檢查:宮腔下段前壁見一憩室狀凹陷深約2cm,寬約3cm,憩室內見約3cm×3cm×3cm大的肌瘤樣贅生物,表麵光滑,70%瘤體位於切口內,蒂約2cm。提示:子宮切口憩室,切口憩室黏膜下肌瘤。2016年3月22日行分段診刮術病理:(宮腔)增生象子宮內膜。

        【初步診斷】

        (1)子宮黏膜下肌瘤;(2)子宮切口憩室。

        【治療】

        2016年3月24日於腹腔鏡下行宮腔鏡宮腔贅生物切除術。宮腔鏡下見子宮前壁下段一3cm×2cm×2cm的子宮切口憩室,內可見約3cm×3cm×3cm大的贅生物,基底部較寬約2.5cm,宮腔形態正常,內膜平整,宮角及雙側輸卵管開口可見。用環形電極於蒂部切除贅生物,見油脂滲出,油脂內夾有毛發樣組織。將宮腔贅生物送快速冰凍切片:成熟囊性畸胎瘤。術後石蠟切片(圖1):宮內成熟囊性畸胎瘤。術後診斷:(1)宮內成熟畸胎瘤;(2)子宮切口憩室。術後第3天出院,隨訪至今,無異常。

        術後病檢報告

        【討論】

        畸胎瘤是一種來源於原始生殖細胞的腫瘤,多為良性。女性生殖係統中最常見的畸胎瘤為卵巢畸胎瘤,約占卵巢生殖細胞腫瘤的95%。生殖腺外畸胎瘤少見,偶見發生於骶後、縱膈、腎上腺、腹膜後等部位,發生於子宮內的畸胎瘤非常罕見。子宮畸胎瘤的臨床表現可為異常子宮出血,盆腔疼痛,陰道異常分泌物,子宮增大,息肉樣贅生物等。子宮畸胎瘤的臨床表現不典型且缺乏特異性,臨床易誤診,需與子宮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及其變性等相鑒別。目前子宮成熟型畸胎瘤均行外科手術切除,手術範圍以切除病灶為主。子宮切口憩室畸胎瘤尚未見相關報道。子宮切口憩室畸胎瘤的確診需依靠術後病檢結果。關於畸胎瘤的病因及發病機理,目前並不十分明確。研究表明,遺傳環境因素、細胞移行和胚胎組織殘留、細胞來源、胚芽的分化微環境和細胞屏障的破壞以及基因調控紊亂等均可導致畸胎瘤的形成。本例患者2013年行第二次剖宮產時並未發現宮腔內畸胎瘤,可能原因:瘤體小,宮腔大,出血多,未發現;宮內幹細胞在宮內妊娠、手術切割、縫紮等刺激下異常分化導致畸胎瘤形成。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證實。

        原始出處:

        李樂, 彭麗秀, 鄧秦瀟,等.宮腔切口憩室內畸胎瘤1例報告[J].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8(1).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