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介紹:患者,女,46歲,因右膝部疼痛5個月而收入院。患者5個月前跑步時出現右膝外側疼痛,為鈍痛,不向它處放射,活動時明顯,休息後可緩解,無發熱,無明顯夜間痛。在當地醫院就診,考慮為右股骨遠端病變,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門診,門診以右股骨遠端骨巨細胞瘤收入院。 查體:右膝部未見紅腫,皮溫不高,右膝外側壓痛陽性,右膝活動好,右足感覺血運良好。 影像學檢查:X 線示右股骨遠端骨端發生的一個偏心、
(1)病例介紹:患者,女,46歲,因右膝部疼痛5個月而收入院。患者5個月前跑步時出現右膝外側疼痛,為鈍痛,不向它處放射,活動時明顯,休息後可緩解,無發熱,無明顯夜間痛。在當地醫院就診,考慮為右股骨遠端病變,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門診,門診以右股骨遠端骨巨細胞瘤收入院。
查體:右膝部未見紅腫,皮溫不高,右膝外側壓痛陽性,右膝活動好,右足感覺血運良好。
影像學檢查:X 線示右股骨遠端骨端發生的一個偏心、基質均勻、皮質膨脹、皮質無骨破壞、無骨膜反應、無軟組織腫塊的溶骨性破壞(圖29‐1a,圖29‐1b)。CT 示右股骨遠端骨端的溶骨性破壞,基質均勻,注射造影劑後,病變明顯強化,CT 值由強化前的40HU 增加到強化後的110HU(圖29‐2a~圖29‐2c)。
圖29‐1 a﹒右股骨下段外髁部溶骨性骨破壞(X 線正位片);b﹒右股骨下段外髁部溶骨性骨破壞(X 線側位片)
活檢病理:富含多核巨細胞病變,多核巨細胞均勻分布,成片的腫瘤性卵圓形單核細胞無明顯異形性,另見少量出血、滲出,考慮富含巨細胞的病變或腫瘤,骨巨細胞瘤的可能性大。
診斷:根據臨床、影像、病理三結合的原則,診斷為右股骨下端骨巨細胞瘤。
治療方案:按Campanacci分期,此患者應為2 期患者,應行病灶刮除異體骨植骨骨水泥填充鋼板內固定術。
手術過程:麻醉成功後,常規消毒鋪單,上氣囊壓力止血帶,壓力400mmHg,時間1小時30分鍾。右股骨下端外側切口,梭形切除穿刺道,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闊筋膜,在股外側肌後緣與外側肌間隔之間進入,顯露出股骨外側髁,見外側髁皮質膨脹,皮質變薄。開足夠大的骨窗,不留有視野盲區,用不同大小的刮匙,刮除腫瘤組織。用高速磨鑽擴大腫瘤的刮除範圍1~2cm,關節端至關節下軟骨。衝洗幹淨磨屑。然後用苯酚塗抹瘤壁,用氬氣刀燒灼瘤壁。然後用加工好的異體骨顆粒植於股骨髁的關節麵處,然後填入骨水泥,用解剖鋼板行內固定。放置引流後,逐層關閉傷口,術畢。
圖29‐2 a﹒CT 橫斷麵示股骨外髁處溶骨性骨破壞(骨窗);b﹒CT 橫斷麵示股骨外髁處溶骨性破壞,CT 值為46HU(軟組織窗);c﹒CT 橫斷麵示增強CT 示腫瘤明顯強化,CT 值達105HU
術後病理:骨巨細胞瘤。
(2)診斷要點
:在臨床方麵,骨巨細胞瘤約占骨腫瘤發病率的5%,好發年齡為20~40歲,多發於股骨下端、脛骨上端、橈骨遠端等部位。椎體和骨盆等部位也可發病。好發於骨骺已閉的骨端,但也有很少部分病例發生於骨骺未閉的青少年,其發病在幹骺端而未在骨骺,病變可侵犯骺板,累及骨骺。如圖29‐3a~圖29‐3c 所示。骨巨細胞瘤大多單發,有1%~2%患者可多發。WHO 已把骨巨細胞瘤歸為中間性腫瘤,有3%的患者會有肺轉移,其中有15%的患者會有生命危險。有少於5%的患者為原發或繼發的惡性骨巨細胞瘤,其病理表現為在典型的骨巨細胞瘤旁邊有肉瘤組織。大多數患者表現為活動後進行性疼痛,到後期表現為休息痛,約有10%~30%的患者因病理性骨折而就診。
圖29‐3 a﹒女13歲,X 線示肱骨近端幹骺端的溶骨性骨破壞;b﹒同一病人的穿刺病理片示骨巨細胞瘤;c﹒同一病人的MRI 示病變已破壞骺板,侵入到骨骺
在影像學上,骨巨細胞瘤表現為骨端發病的地圖狀溶骨性破壞,偏心,皮質膨脹,基質均勻,邊界清楚,皮質可有骨破壞,可有軟組織包塊。病灶內偶有骨性間隔或假性骨間隔存在。Campanacci 根據影像學的研究,對骨巨細胞瘤進行了分型。1 型:表現為靜息的病灶,邊界清楚,有明顯的硬化帶。2 型:表現為一活躍的病灶,臨床最為常見,皮質變薄、膨脹、邊界清楚、無硬化帶、無皮質破壞、無軟組織腫塊。3 型:表現為侵襲性,病變邊界不清楚,常伴有骨皮質破壞和軟組織腫塊。典型的骨巨細胞瘤可有“肥皂泡樣”改變。在與正常骨交界處,可有篩孔樣改變。CT 掃描可提供病變更加精確的細節,病變組織的CT 值在40HU 左右,造影增強後,病灶可被明顯的強化,甚至可達100HU 左右。MRI 可清楚地發現腫物在髓腔內的範圍,當病變合並有動脈瘤樣骨囊腫時,MRI 可清楚地發現液‐液平麵。如大部分骨腫瘤一樣,骨巨細胞瘤在T 1加權像上,表現為低至中等信號強度,在T 2加權像上表現為高信號。腫瘤的髓外部分在T 2加權像上顯示最佳。在骨掃描上,可發現多發的病灶。約有49%的患者可有炸麵包圈樣的改變,即腫瘤的周圍部分吸收核素濃度高,而中心部位吸收相對較少。
在病理學方麵,骨巨細胞瘤由兩種細胞成分所組成,一種為腫瘤所特有的單核基質細胞,另一種細胞成分為多核的巨細胞。單核基質細胞的細胞核與多核巨細胞的細胞核一致,這是骨巨細胞瘤與其他含巨細胞病變的鑒別特征。可見到繼發的動脈瘤樣骨囊腫病變。許多作者試圖對骨巨細胞瘤進行組織學分級,但臨床證明分級係統與預後無關。
(3)專家分析
:骨端發病的腫瘤一般有兩種,一為骨巨細胞瘤,而另一為軟骨母細胞瘤。軟骨母細胞瘤發生於骨骺未閉的青少年,基質中可有鈣化。因此,二者的鑒別診斷容易。
發生於骨端的一些其他病變可與骨巨細胞瘤相類似。好發於骨端的良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可與骨巨細胞瘤表現完全一樣,一些學者認為良性纖維組織細胞瘤是骨巨細胞瘤消退的終末階段。多中心的骨巨細胞瘤應與溶骨性轉移瘤、骨髓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起的棕色瘤相鑒別。
(4)治療原則
:骨巨細胞瘤在局部表現為侵襲性,大部分為Campanacci分型的2 型和3型。對於2 型和部分3 型患者可用擴大刮除術進行治療,而對不能行刮除術的患者應行瘤段截除人工關節置換術。對腓骨近端和尺骨遠端的骨巨細胞瘤,可行切除術,而不重建。對於脊柱和骨盆的骨巨細胞瘤,手術不能完整地切除時,可加放射治療,但應注意放療後的肉瘤變。下麵詳細地闡述骨巨細胞瘤的擴大刮除術。
骨巨細胞瘤的擴大刮除術,首先在用紗布保護好周圍軟組織的前提下,開足夠大的骨窗,至少與病變同等大小,以免留有視野盲區,用各種刮匙刮除肉眼所見的腫瘤組織,然後用高速磨鑽擴大刮除範圍1~2cm,特別注意病灶內的骨脊及凹陷處腫瘤組織的刮除及磨除。靠近關節處往往僅剩關節軟骨。然後用衝洗槍衝洗幹淨。在此刮除術的基礎上,再行擴大的刮除術。即用苯酚塗抹瘤壁,或用氬氣刀燒灼瘤壁,骨水泥填充等方法。
骨缺損的重建:我科近幾年用自體骨或異體骨行軟骨下骨處植骨,然後用骨水泥填充骨缺損處,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行內固定術。軟骨下骨處植骨,是為了能夠骨愈合,以期望減少骨性關節病的發生率。
(5)隨訪結果
:由於行軟骨下骨處植骨,故囑患者術後3個月,攝片示植骨愈合後,患肢開始負重(圖29‐4a,圖29‐4b)。此患者已術後隨訪兩年,局部無複發,胸部無轉移,植骨已愈合,功能良好。
(6)經驗教訓
:在曆史上,骨巨細胞瘤的治療,主要是簡單的刮除術,但局部複發率可達50%。而目前許多作者報告的局部複發率為10%以下。這主要歸因於如下幾個方麵:①在骨巨細胞瘤的刮除術中,一定要開足夠大的骨窗,以避免留有視野盲區;②高速磨鑽的應用,在各個方向擴大磨除1~2cm;③應用液氮、苯酚、骨水泥、氬氣刀等有助於殺死任何殘存的腫瘤細胞。
骨缺損處的填充,醫師可有幾種不同的選擇,包括:自體骨、異體骨、人工骨、骨水泥。我科根據幾十年的臨床經驗,目前采用骨水泥填充骨缺損處。骨水泥填充有如下的優點:①骨水泥可提供即刻的穩定,有利於盡早恢複;②骨水泥聚合時產生的熱可能殺死殘留的腫瘤細胞;③有助於早期發現複發。而骨移植有如下的缺點:①關節必須保護較長時間以避免病理性骨折;②在隨訪時骨吸收和腫瘤複發不易區別。
骨巨細胞瘤刮除後,由於關節處可刮至軟骨下骨。術後一個長期的並發症為骨關節病。為預防骨關節病的發生,我科近幾年采用軟骨下骨處植骨。術後3~6個月植骨會愈合。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