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脊柱外科邱勇等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於嚴重僵硬型特發性胸椎側凸,通過增加置入物密度,胸腔鏡下單一後路全椎弓根螺釘內固定(PSSF)可獲得與前路鬆解後路混合釘鉤內固定融合術(APSF)一樣的療效;但對於有高度發生矯正丟失、內固定並發症或假關節風險的患者,仍然建議采用APSF方案。該論文12月1日在線發表於第12期《中華外科雜誌》。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脊柱外科邱勇等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於嚴重僵硬型特發性胸椎側凸,通過增加置入物密度,胸腔鏡下單一後路全椎弓根螺釘內固定(PSSF)可獲得與前路鬆解後路混合釘鉤內固定融合術(APSF)一樣的療效;但對於有高度發生矯正丟失、內固定並發症或假關節風險的患者,仍然建議采用APSF方案。該論文12月1日在線發表於第12期《中華外科雜誌》。
該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01年至2008年45例胸椎Cobb角≥70°、柔韌性≤50%的特發性胸椎側凸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為APSF組,共18例患者,平均年齡為15.9歲;一組為PSSF組,共27例患者,平均年齡為15.8歲。研究者測量兩組患者術前、術後及末次隨訪時檢查的站立位全脊柱正側位X線片上胸主彎側凸Cobb角、胸椎後凸(T5~T12)Cobb角,並比較兩組的影像學參數、固定節段、植入物密度及並發症情況。
結果顯示,APSF組和PSSF組術前胸主彎側凸Cobb角平均分別為87°和79°,平均固定節段12.7個和12.8個,置入物密度分別為48%和61%,術後平均矯正率為58%和59%;兩組患者平均隨訪4.5年和2.8年,末次隨訪時矯正丟失分別為4.4°和1.9°。APSF組置入物密度較PSSF組低(P<0.001),兩組患者術前、術後和末次隨訪時胸椎側凸及後凸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