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因素管理

張新華:從全球視角看中國高血壓防治成效

我國近年來積極開展高血壓防控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關於防控研究更多專注於本國的數據,鮮與全球的防控情況進行比較。[詳細]

陳魯原:清晨血壓與夜間血壓,究竟誰更重要?

現已明確,在中國的高血壓患者中,非杓型血壓與反杓型血壓患者的比重均超過我們的預想。有證據顯示,無論是否接受了降壓治療,非杓型、反杓型血壓患者的占比均達到四五成。國際高血壓學會(ISH)在今年發布的高血壓管理指南中特別指出的那樣:與亞洲人群相比,清晨高血壓與夜間高血壓在亞洲最為常見。[詳細]

彭道泉:LDL-C、非HDL-C、APOB:哪一個才是最佳降脂幹預靶點

10月23日, 在長城心髒病學大會2020暨亞洲心髒學會大會2020上,中南大學湘雅第二醫院彭道泉教授報告了近年降脂指標選擇的研究進展。 血脂,顧名思義就是血漿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主要成分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人們通常看到化驗單上列出的血脂指...[詳細]

潘安:戒煙後的體重反彈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嗎?

近年,中國吸煙率仍舊居高不下:國內約有3億煙民,約占全球吸煙人數的1/3,其中男性吸煙率52.9%。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吸煙導致的死亡人數大概100萬,每年約有10萬人死於二手煙……[詳細]

劉遂心:久坐熬夜人群的運動——證據回顧及科學建議

久坐、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常見的生活習慣,也是心血管病常見的危險因素,而心血管的發病率逐年增長,發病人數也日趨年輕化。[詳細]

劉慧:《2020心血管病就診患者心理處方專家共識》解讀

心血管病患者由於患病時間較長,往往心理負擔比較大,容易出現精神心理問題,但是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也缺乏好的治療方案。[詳細]

趙文華:膳食營養與機體免疫:證據與幹預

19世紀,人們發現食用橘子和檸檬能夠治好罹患了壞血症的航海員。就此萌發了人類對食物中特定營養成分與健康息息相關的注意。新冠疫情讓人們更加清晰地意識到膳食營養的重要性,好好吃飯對於人體免疫可謂是至關重要。 怎麼做才算得上是好好吃飯?10月2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營養學博士趙文華...[詳細]

臨床指南解讀

袁祖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新指南要點解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壞死,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於STEMI患者來說,盡早開通梗死相關動脈是治療的關鍵。[詳細]

顏紅兵:ESC 2020 NSTE-ACS:新建議的循證學依據與臨床實踐

2020年ESC年會上,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NSTE-ACS)管理指南重磅發布。該指南對NSTE-ACS的診斷、風險評估、藥物治療、侵入性治療策略等進行闡述,對指導NSTE-ACS患者的規範化診治具有重要意義。[詳細]

韓雅玲:2020冠心病合並房顫抗栓管理:中國專家共識解讀

國內外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冠心病患者合並房顫的比例為6%~21%,相比房顫合並冠心病的比例更高,達到20%~30%。當房顫與冠心病合並存在時,顯著增加患者的不良預後風險。[詳細]

孫寧玲:從各國高血壓指南看中國高血壓創新與實踐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患病率持續增長,患病人數達2.455億人,每年新增高血壓患者1000萬人……我國高血壓防控的形勢依舊異常嚴峻。[詳細]

李新立:最新指南要點解讀:聚焦射血分數保留心力衰竭

近年來,射血分數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患病率在逐漸增加,國內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心衰患者中有高達50%為HFpEF。[詳細]

葉平:中外最新血脂指南比較:中國人群特點與啟示

2018-2020年,歐美、中國相繼發布了4部最新的血脂指南,這完全是基於循證醫學證據的出台與更新,為臨床更為合理、有效地管理血脂提供了指導性建議。[詳細]

馬軍:《腫瘤患者靜脈血栓預防與治療指南2020》更新要點解讀

靜脈血栓栓塞(VTE)是腫瘤的重要並發症之一,腫瘤患者第二位死亡原因。腫瘤患者中,VTE發病率為4%~20%,並且首次發生VTE的病例中有20%~30%和腫瘤相關,需要引起更多腫瘤科、心血管科醫生的關注與重視。[詳細]

國際聯合論壇

高潤霖:中國心力衰竭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病率:2012-2015年中國

心力衰竭(HF)是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狀態,也是全世界的重要疾病負擔。完善的流行病學調查有助於臨床醫生更全麵客觀地了解疾病現狀,製定更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但2000 年以後,我國尚無全國範圍有關HF的流行病學資料。[詳細]

Elizabeth Kaufman:亞臨床房顫的具體含義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到來,AF發病率穩步上升。近年亞臨床心房顫動(subclinical AF,SCAF)逐漸得到關注,其無明顯臨床症狀,多於常規體檢、術前檢查或人口調查時偶然診斷,同樣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心衰、猝死嚴...[詳細]

Fausto J. Pinto:COVID-19對心血管疾病管理的影響

新冠肺炎從爆發到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流行。它不僅影響了健康的普通人群,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產生了更為嚴重的影響。[詳細]

心律失常防治

郭繼鴻:完全性左束支阻滯+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診斷

現已知完全性左束支阻滯(CLBBB)是一種嚴重的心電圖改變,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器質性心髒病,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種嚴重心髒病,二者同時存在常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及時診斷、及時治療至關重要。但CLBBB往往容易掩蓋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電圖圖形,造成臨床救治延誤,一直是臨床難題。[詳細]

劉文玲:暈厥的危險分層

暈厥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有些可能是猝死的先兆。經過初始評估發現,約1/3的暈厥患者原因不明。因此,對於暈厥的危險分層就顯得十分重要,往往決定了未來的臨床處理決策。[詳細]

楊新春:心房顫動的藥物治療:未來與展望

心房顫動(以下簡稱房顫)是最為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率逐漸增加,通過藥物治療可以達到控製心髒節律,預防血栓的目的。[詳細]

董建增:高齡老年人房顫治療進展

心房顫動(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多發病於老年人群,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房顫的發生率也不斷增加。根據美國的數顯示,房顫患者發病率最高的年齡段在65~84歲。國內房顫發生率也符合此規律,研究顯示,我過總體房顫患病率為0.71%,而75歲以上人群的房顫發生率高達2.35%。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不...[詳細]

主頁 | 廣告條款 | 法律顧問 | 聯係我們 | 友情鏈接 | 版權聲明 | 關於我們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1486號

京衛網審[2013]第0193號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