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利用抗生素治療早產兒超過20個月似乎會促進其機體中耐多藥腸道菌群的發展。
文章中,研究人員使用高速DNA測序和先進的計算分析技術對32名嬰兒的糞便樣本進行分析,這些嬰兒均為早產兒,其接受了21個月的抗生素治療,包括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及出院後;另外9名嬰兒接受了不到一星期的抗生素治療,17名健康的嬰兒和晚出生的嬰兒並未接受抗生素治療。與其他嬰兒相比,長期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嬰兒腸道中細菌種類較少,而且這些細菌含有更多的抗生素耐藥性基因。
此外,高水平抗生素使用組中嬰兒機體基因組中包含有通常情況下並不給嬰兒使用的抗生素的耐藥基因,比如環丙沙星和氯黴素,其中一種可能性解釋就是,這些基因可能源於耐多藥細菌,因此使用一種特定的抗生素可能會引發機體對其它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即使這些抗生素從未使用過。
研究人員並不知道這些基因組改變所產生的長期效應,他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微生物群傷疤”(microbiota scars),研究者指出,此前研究將嬰兒期抗生素的使用與後期機體過敏、牛皮鮮、肥胖、糖尿病和炎性腸病的發生直接相關,如今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早期抗生素的使用或會通過減少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促進有害細菌的生長、抑製有益微生物的生長,從而促進這些效應的產生。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