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配給,即“在供應有限情況下的醫療保健資源分配”,存在於所有國家之中。配給的方法、範圍和透明度均存在顯著差異。此篇文章介紹7個工業化國家的醫療保健體係,以及對危重症和終末期治療配給的認識。
醫療保健配給,即“在供應有限情況下的醫療保健資源分配”,存在於所有國家之中。配給的方法、範圍和透明度均存在顯著差異。此篇文章介紹7個工業化國家的醫療保健體係,以及對危重症和終末期治療配給的認識。
英國
英國國民健康衛生保險製度(NHS)創建於1948年,經費大部分來自稅收。醫療資源受預算分配的限製,對經費進行公平的分配一直困擾NHS。醫療保健開支自1997年出現劇增,但2009年英國的人均支出(PCE)僅為3285美元,顯著低於美國和法國。臨床醫生認為英國醫療保健預算十分有限。
2010年英格蘭年度人口普查顯示綜合和專科重症監護室(ICU)床位共3622張,相當於每10萬人3.5張,分別為美國和加拿大的15%和25%。
因此,65%的臨床醫生認為ICU收治經常受到可用床位的限製。英國並無關於配給的法律法規,患者無法自行要求(和接受)繼續無意義的治療。從這個意義上講,配給是由臨床獲益而非可用資源所決定。
意大利
意大利全國醫療服務(SSN)建立於1978年。意大利人經常接受由全科醫師提供的非必需治療。2009年,醫療保健開支占意大利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5%,PCE為3328美元。盡管意大利人預期壽命位列全球第四,保健係統總體表現位列第二。但意大利人對SSN並不十分滿意。
2005年的調查顯示,意大利ICU床位3774張,按照6000萬人口計算,約為每10萬人6.3張。床位利用率通常>90%。意大利既無配給的相關法律政策,也無最佳化應用ICU床位的全國性指南。因此,特殊患者的收治判斷帶有一定主觀性。主治醫生可根據可用床位數和患者可能的獲益進行判斷。
西班牙
西班牙全國醫療服務(SNS)已實施了40多年,覆蓋全國98%的老齡人口(約4400萬),醫療支出占GDP的9.7%。SNS以由醫院支持的初級醫療保健中心網絡為基礎。SNS根植於民族文化之中,且市民對此十分滿意。大多數醫院的ICU服務集中於單獨的內外科醫療單元。各醫院的ICU床位數介於8~40張之間,平均12張,相當於每10萬人8.2張。SNS醫院必須就年度目標和預算與醫療管理機構協商。盡管目前經濟緊縮,但ICU床位數未被顯著削減。ICU醫生根據患者生理需要、當前和潛在生活質量以及功能狀態決定是否收治。在大學醫學中心,僅兩成受評估患者可被收入ICU;其餘患者或不符合收治標準,或受限於治療幹預手段。
法國
法國不存在正式的醫療配給。然而,近期ICU床位數削減;小型ICU被關閉、合並或轉化為高度依賴其他科室的病房。數所醫院已將內、外科ICU合並。
法國地區差異性較明顯,北方ICU占有率低於南方。高占有率帶來的後果包括院內交叉感染增多、過早出院導致的再入院以及嚴格的收治政策。
盡管不存在重症監護治療官方配給,但一些ICU床位會因護士短缺而關閉(冬季尤為顯著)。這導致一些患者因床位缺乏而被拒絕收治。多中心研究顯示,僅1/8老年候選者能被收住ICU。
阿根廷
阿根廷於1946年創建公共衛生部,並將醫療保健列為由特別稅收負擔經費的憲章性權利。阿根廷總體保健支出占GDP的9.5%,但PCE僅為730美元。醫療配給往往通過兩種機製實現,2001年經濟危機和失業率上升以來,許多人失去個人醫療保障被納入公共係統中。
目前阿根廷危重症治療配給首要限製因素為ICU床位供應不足,其次為人力資源短缺。盡管阿根廷未討論醫療配給,但政府通過預算決定了醫療配給方案。ICU住院患者的選擇通常基於年齡和預後。患者收治決定由科主任做出,晚間和周末則由值班醫生做出。
加拿大
全民公共醫療保健在二戰後成立於一些地區,並通過1966年“醫療法案”真正成為全國性法案。醫療保健開支占GDP的10.9%,PCE為4380美元。約四分之一的醫療保健支出由私營部門支付,大部分為醫療保險未覆蓋或部分覆蓋的醫療服務。危重症治療完全由公立醫院提供,其中約290所醫院ICU可提供機械通氣。ICU床位約為每10萬人10~13張。
多數醫院未設定危重症治療收治標準,收治通常由危重症治療團隊決定。除地理和組織因素導致的治療受限外,大部分醫療配給受限於醫療資源不足。
美國
盡管醫療保健開支列全球首位,但醫療資源獲取和相關轉歸仍落後於諸多發達國家。美國醫療保健基於個人醫療保險,還包含政府對特定人群的支持。
然而,美國醫療保健配給亦存在資源有限的問題,並導致周期性ICU床位短缺;患者或被提前安排出院,或因病情嚴重程度不符合標準而被拒絕收入ICU。
本版選譯自《胸》(Chest)雜誌2011年12月刊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科蔡柏薔教授薦稿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