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

2月齡嬰兒鼠咬傷後膿毒症並發溶血性貧血1例

作者:李梅 趙麗 王丹 來源: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日期:2015-09-30
導讀

患兒 男,年齡2.4個月,體重6.7 kg。因鼠咬傷3 d,發熱2 d,黃疸、醬油色尿、拒乳1 d,在當地抗炎對症治療無好轉,急診入院。鼠咬傷後曾於當地肌注狂犬疫苗和破傷風血清。

關鍵字: 溶血性貧血 | 鼠咬傷

患兒 男,年齡2.4個月,體重6.7 kg。因鼠咬傷3 d,發熱2 d,黃疸、醬油色尿、拒乳1 d,在當地抗炎對症治療無好轉,急診入院。鼠咬傷後曾於當地肌注狂犬疫苗和破傷風血清。

入院時查體:T 37℃,P 172 次/min,R 48 次/min,BP 92/54 mmHg(1 mmHg=0.133 kpa),意識清,精神萎靡,鞏膜及周身皮膚黃染明顯,無皮疹,心音低鈍,心率172 次/min,律齊,未聞及明顯雜音,腹部軟,肝肋下1.0 cm,質地中等,脾肋下未及,四肢末梢溫暖,肌張力略減低,右手拇指可見鼠咬齒痕。

輔助檢查:轉入我院前血常規示白細胞12.0×109/L,中性0.78,血紅蛋白94g/L。腦脊液正常。尿紅細胞5332.10/μL。流行性出血熱抗體陰性。入院時WBC 31.36×109/L,血小板(S)0.75,RBC 2.35×1012/L,Hb 71 g/L,紅細胞壓積比(HCT)20.4%,肌酸激酶(PLT)114×109/L。C反應蛋白(CRP)128 mg/L,網織紅細胞(RS)1.2% ,總膽紅素193.4 μmol/L,直接膽紅素37.8 μmol/L,乳酸脫氫酶(LDH)950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7 U/L(0-16);N-端-前腦利鈉肽2184 pg/mL;尿常規:蛋白(++),隱血(+++),RBC 1090/μL;入院12 h複查血常規:WBC 26.26×109/L,S 0.73,RBC 1.87×1012/L,Hb 55g/L,HCT 15.0;PLT 100×109/L。Coombs’試驗陰性,CRP55.4 mg/L,降鈣素原3.63 ng/mL,肝功能和腎功能正常範圍。血培養提示腐生葡萄球菌,尿培養陰性。

診療經過:入院後患兒高熱40℃,黃疸和貧血進行性加重,入院12 h後血紅蛋白降至55 g/L。給予呱拉西林他唑巴坦聯合頭孢吡肟積極抗炎治療,並應用丙種球蛋白、地塞米鬆及心肌營養藥物,同時輸注洗滌紅細胞1 u。治療24~30 h後患兒黃疸明顯減輕,血尿消失,體溫逐漸下降,精神狀態好轉,吸乳有力,攝入量增加。入院第3 d 複查血常規:WBC 14.83×109/L,S 0.75,RBC 3.16×1012/L,Hb 93 g/L,HCT 24.7% ,PLT100×109/L,CRP 37.6 mg/L。尿常規:葡萄糖(++),隱血(-),RBC 64/μL,蛋白(-)。入院第5 d複查血WBC 8.61×109/L,S 0.64,RBC 3.37×1012/L,Hb 94 g/L,HCT 26.9%;LDH 1508 U/L。住院9 d後血培養陰轉,黃疸完全消退,臨床治愈出院。

討論

目前所知,鼠至少能傳播39種人類疾病,比較常見的有流行性出血熱、鼠咬熱、狂犬病、破傷風等。本例患兒不具備流行性出血熱典型症狀,且進行了相關檢查後予以排除。鼠咬熱是由鼠類或其他齒類動物咬傷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體分別是小螺菌及念珠狀鏈杆菌,念珠狀鏈杆菌型鼠咬熱多見於北美洲,而小螺菌型多見在亞洲。鼠咬熱特點是被鼠咬後經過一段潛伏期,出現發熱、傷口紅腫、局部淋巴結腫大。本例臨床和輔助檢查均支持膿毒症和溶血性貧血的診斷,溶血的原因考慮與感染有關。

(作者:李梅,趙麗,王丹.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5年8期:639)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