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了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北京大學藥學院屠鵬飛教授團隊完成的研究成果“基於活性成分中藥質量控製新技術及在藥材和紅花注射液等中的應用”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屠鵬飛教授(左三)與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於德泉院士(右三)、二等獎獲得者孔令義教授(左一)在大會現場合影留念
醫學論壇網訊2016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了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等出席大會並向獲獎代表頒獎。北京大學藥學院屠鵬飛教授團隊完成的研究成果“基於活性成分中藥質量控製新技術及在藥材和紅花注射液等中的應用”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主要完成人:屠鵬飛、薑勇、李軍、趙炳祥、劉勝華、談英、史社坡、朱雅寧、趙明波、宋月林。主要完成單位:北京大學、雅安三九藥業有限公司、勁牌有限公司)。屠鵬飛教授、薑勇教授和趙明波講師作為獲獎代表受邀參加了大會,屠鵬飛作為第一完成人得到了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的集體接見,並合影留念。
據悉,該項目以功效相關活性成分研究為切入點,建立了基於活性成分的中藥整體質量控製係列新技術和新方法,並成功用於藥材、飲片、中成藥的質量控製,顯著提升了中藥質控水平,促進了中藥標準體係建設和相關產業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藥是中醫臨床防病治病的物質基礎,也是我國人民養生保健的主要物質,在我國人民健康事業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建立中藥有效的質量控製方法和評價標準,對於保障臨床用藥安全有效、提升中藥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中藥具有功能主治廣泛、物質基礎複雜以及多成分、多靶點作用的特點,因此,建立中藥整體質量控製標準是中藥質量標準發展的必然趨勢。
長期以來,屠鵬飛科研團隊針對中藥普遍存在的藥效物質不明確、指標性成分與功效相關性不強、單指標或少數指標性成分的含量測定難以有效控製其質量、化學對照品嚴重缺乏等關鍵熱點問題,在國家“863”計劃、重大新藥創製專項等課題支持下,以功效相關活性成分研究為切入點,創建了基於活性成分的中藥整體質量控製係列新技術和新方法,並成功用於藥材、飲片、中成藥的質量控製,顯著提升了中藥質控水平,促進了中藥標準體係建設和相關產業發展。研究成果的主要創新點、推廣應用和社會經濟效益介紹如下:
一、成果的科學創新點及科學成就
1、建立了LC/DAD/MSn、NMR 等結構識別與高通量活性識別相結合的中藥活性成分快速發現新技術,提升活性成分研究效率,闡明41種常用中藥藥效物質,不僅為質量標準構建奠定了物質基礎,也為創新藥物發現提供活性分子和有效組分。
該項目將LC/DAD/MSn、核磁共振(NMR)等結構識別與高通量活性識別相結合,建立了中藥功效相關成分快速發現新技術;利用LC-MSn 建立了擁有自主產權的中藥成分質譜數據庫(LC-MSn-DS);結合快速色譜、高速逆流色譜和製備液相自動純化係統等高效分離手段,建立了中藥功效相關成分高效研究體係;創新建立了以LC-DAD-MSn 為記錄的中藥化學成分信息庫。為中藥活性成分快速發現、目標成分高效分離和代謝產物快速鑒定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項目組采用建立的技術體係,對遠誌、蘇木、麥冬等41 種常用中藥的物質基礎進行了係統研究,分離鑒定化合物1901個,其中國際上首次報道新結構311個,豐富了中藥化學成分;發現活性化合物128個,闡明12個強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機製。該研究不僅為相關中藥質量標準的製定奠定物質基礎,而且為創新藥物發現提供活性分子和有效組分,促進了相關學科和中藥產業發展。
2、集成先進分析技術,建立中藥活性組分檢測與評價的新技術和新方法,攻克中藥複雜體係高效分析和整體質量控製關鍵技術難題,為中藥質量標準引領國際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針對中藥整體質量控製的關鍵問題,在闡明活性成分/組分的基礎上,通過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和方法學研究,集成建立了中藥複雜體係高效分析和整體質量控製的係列新技術,攻克了中藥整體質量控製的關鍵技術難題,引領中藥質量標準發展方向:(1)發展指紋圖譜檢測與評價新方法,引領中藥指紋圖譜國際發展方向。(2)發展中藥成分高效分析新技術新方法,攻克中藥複雜體係分析難題。利用PLE-HPLC、HPLC-CAD、離子色譜等技術解決中藥成分提取、分離和檢測難題;利用1D 和2D LC-MS/MS,結合多種質譜篩選策略,建立中藥體內外成分在線高效定性、定量分析技術;建立了基於定量核磁共振(qNMR)的中藥代謝物組學分析新技術。(3)運用提取物對照、定量核磁共振(qNMR)等建立了多成分含量測定方法,解決對照品缺乏和中藥檢驗成本高等問題。
3、建立和完善基於活性成分和整體質控技術的藥材、飲片、中成藥質量標準,全麵提升相關中藥的質控水平,為保障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和市場開拓提供支撐,實現科技引領標準發展,標準促進產業提升的目標。
利用建立的質量分析新技術和新方法,以活性成分為指標,建立和完善藥材、飲片及相關注射液和口服製劑質量標準,係統構建了41 種藥材及其飲片質量標準,建立了40 種對照品製備方法和標準,建立了4 種中成藥指紋圖譜檢測標準,完成了5 種注射劑再評價和標準提升;建立了紅花和參麥注射液自動化在線控製生產線,全麵提升了產品質量和臨床安全性。實現標準研究的“活性成分-藥材-飲片-中成藥”的科學轉化,實現“科技引領標準發展,標準促進產業提升”的目標,為中藥質量標準研究提供示範。
二、應用推廣情況
1、該項目建立的28 種藥材、飲片質量標準收入《中國藥典》2010 和2015 年版,不僅提升了相關藥材、飲片的質量標準,而且為中藥標準研究及體係建設提供示範。
2、建立了柴胡、黃芪等注射液的指紋圖譜檢測標準,完成了紅花、參麥、雙黃連等5 種注射液再評價的藥學研究和標準提升,有效保障了注射液的質量和臨床安全性。
3、全麵提升了槐耳顆粒、寬胸氣霧劑等口服中成藥及保健藥酒“勁酒”的質量標準,改進和優化了勁酒的生產工藝參數和生產線,建立了2 萬噸保健酒自動化生產線,有效提升和穩定了產品質量,為產品的安全使用和市場開拓提供了質量保障。
4、本項目取得授權專利18 項,新藥臨床批件1個,發表論文200 篇,其中SCI收載論文86 篇,SCI 論文他引1088 次,中文論文他引1888 次。項目的完成有效提升了相關中藥的質量標準,為中藥標準引領國際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社會經濟效益
該項目的實施,建立了基於活性成分的中藥質量控製創新技術,為中藥藥效物質高效闡明和中藥整體質量控製提供了有效手段。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知名雜誌發表,提升了我國中藥質量分析水平及國際學術地位。41 種常用中藥活性物質及相關作用機製的闡明,為相關學科研究、臨床用藥和深層次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促進了中藥現代化。128個活性化合物和若幹有效組分的發現為創新藥物的發現提供了新的候選分子和藥效組分,注射用芪紅凍幹粉獲批臨床,有效促進了創新藥物的研發。將以提取物為對照的含量測定及特征圖譜等用於藥材質量控製,並收入藥典,提高了方法的實用性和科學性;28 項藥材飲片、4個成藥標準收入藥典和國家藥品標準,完成了紅花等注射液及其它名優中成藥和保健藥酒的再評價和標準提高,全麵提升了相關產品質量和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中藥標準研究和體係構建提供示範,促進了產業發展。在新疆建立紅花GAP 基地1.5 萬畝,年產值1200 萬元,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
培養博士後4人、博士18人、碩士15人,其中1人獲得傑青、1人獲得優青、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為中醫藥事業培養了一批高水平人才,促進了中醫藥事業發展。
項目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相關產品的臨床應用和市場開拓,雅安三九紅花、參麥注射液的年銷售額從2007年的0.34 億元增長到2013 年的22.19億元,勁牌勁酒的年銷售額從2003年的3.92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46.29億元;近三年實現直接經濟效益137億元,利稅67.6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