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腸炎有自愈傾向,除嚴重者,一般不需抗生素藥物治療。該病案屬“泄瀉”範疇,其病因是多方麵的,主要有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誌失調、脾胃虛弱及命門火衰等。這些病因導致脾虛濕盛、脾失健運、大小腸傳化失常、升降失調、清濁不分,而成泄瀉。
江蘇省蘇州市中醫院消化科 龔誠
病例介紹
現病史 患者女性,30 歲,2011年7月3日夜間在路邊“大排檔”進食;7月4日晨起出現腹部絞痛,臍周為主,解稀軟大便1次,有未消化的食物,便後痛減,無惡心嘔吐,無發熱,未予重視。
7月4日中午食用半個“冰”西瓜;7月5日淩晨1點左右出現腹部絞痛,全身出冷汗,解大便1次,先為不消化食物,後呈水瀉,自測體溫38.2℃,自服鹽酸小檗堿(黃連素)3粒,症狀未見明顯緩解;至次日早晨共大便8次,均呈水樣瀉,瀉時腹痛,瀉後痛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小便正常。
體格檢查 體溫38.0℃,血壓113/80 mmHg,神誌清楚,心肺未見異常,腹平軟,未見腸型及蠕動波,劍突下壓痛,無反跳痛,無肌衛,肝脾肋下未觸及,墨菲氏(Murphy’s)征陰性,聽診腸鳴音亢進。舌淡苔薄黃膩脈弦。
輔助檢查 白細胞計數為12.50×109/L,中性粒細胞占86.50%,血紅蛋白值為135 g/L,血小板計數187×109/L;血尿澱粉酶正常。
腹部B超示:肝髒、膽囊、膽總管、胰腺及脾髒未見異常,右下腹未見明顯包塊。
予適當補液,並予中藥湯劑保和湯加減(炒山楂、焦神曲、炒麥芽、陳皮、連翹、茯苓、藿香、竹茹、黃連)。患者用藥2日後大便檢查正常,3天後複查血常規指標均在正常範圍。
討論
診治原則 急性胃腸炎多見於夏秋季節,發病急驟、病勢急迫,常以頻繁吐瀉、腸鳴和腹痛為主要表現。該病案中患者為年輕女性,無既往病史,本次發病有飲食不當史,後即出現頻繁腹瀉、發熱等症狀。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可排除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及闌尾炎等急腹症。
急性胃腸炎有自愈傾向,除嚴重者,一般不需抗生素藥物治療。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90%的腹瀉不需要抗菌藥治療,而我國學者根據我國腹瀉病原譜的特點及臨床治療結果提出,約70%的腹瀉病不需要抗菌藥物治療。但由於其來勢凶猛,胃腸黏膜防禦機製的某些成份被削弱,嘔吐、腹痛、腹瀉共存,嚴重者可劇吐及腹部絞痛,易出現脫水及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可致休克及死亡。
因此,在治療上除適量補充液體及電解質、抗休克等綜合治療外,應盡早緩解症狀。
中醫治療分析 該病案屬祖國醫學“泄瀉”範疇,其病因是多方麵的,主要有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誌失調、脾胃虛弱及命門火衰等。這些病因導致脾虛濕盛、脾失健運、大小腸傳化失常、升降失調、清濁不分,而成泄瀉。
該病患者有明顯的誘因,即進食不潔食物,證屬“ 傷食泄瀉”,患者伴有脘腹脹滿及食欲不振等症狀,故病機為飲食不潔、脾胃受損、水穀不化、氣機升降失調。正如《景嶽全書·泄瀉》所說:“若飲食失節,起居不時,以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穀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致合汙下降而瀉痢作矣。”治療以消食、導滯及和胃為主,方選保和湯加減。保和湯是將保和丸改為湯劑使用,功能為消食導滯、和胃止痛,主治飲食不節、暴飲暴食導致飲食積滯、阻塞胃氣的食滯胃脘證。
諸藥配伍,使食積得化、胃氣得和、熱清濕祛,則諸症自除。結合患者病情,另加黃連以清熱瀉火。本病例以中藥治療為主,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這值得我們進一步地探索。
(江蘇省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巨衛平副主任醫師審閱)
(來自《全科醫學周刊那》2012年7月10日08版)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