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械

利用仿生腸芯片研究新冠病毒誘發腸組織感染獲進展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日期:2021-01-28
導讀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秦建華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永唐研究員團隊合作,建立了一種仿生腸芯片感染模型,研究探索了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腸屏障損傷、腸粘液細胞分布異常等一係列病理改變,為新冠病毒致病機理、傳播途徑研究和快速藥物評價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字: 新冠病毒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秦建華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永唐研究員團隊合作,建立了一種仿生腸芯片感染模型,研究探索了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腸屏障損傷、腸粘液細胞分布異常等一係列病理改變,為新冠病毒致病機理、傳播途徑研究和快速藥物評價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已導致全球大流行,構成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臨床發現,新冠病毒感染病人主要以呼吸道症狀為主,但仍有20%到50%的患者具有明顯的胃腸道症狀,包括腹痛、腹瀉、便血,甚至腸道穿孔等。另有報道在COVID-19患者的糞便樣本中可發現病毒RNA,提示腸道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攻擊的另一個主要靶器官。盡管已有基於細胞和動物水平的感染模型,但針對新冠病毒誘發腸道感染的研究並不多,感染機製仍不清楚。特別是現有研究模型仍然存在一定局限,尚難以反映人體腸道組織界麵、多細胞組成及粘液分泌等器官特異性關鍵特征。

人體內腸道具有消化、吸收和分泌等功能,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組織包含複雜的多細胞成分、腸絨毛結構、粘膜和微生物菌群等,其中腸上皮組織屏障對於維持宿主—微生物穩態和抵禦外界病原體感染至關重要。本工作從人體腸道結構和功能特點出發,仿生建立了一種多層設計的可灌注腸芯片裝置,模擬包含多種人源腸細胞、組織界麵、3D細胞基質和機械流體等複雜因素的腸組織微環境。實驗中,研究者通過在多層腸芯片裝置上下側腔室內進行人腸上皮細胞、黏液分泌細胞、人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和人免疫細胞的3D動態共培養,可形成具有人腸上皮—血管內皮界麵特征的腸組織屏障,並呈現典型的腸絨毛結構、粘液分泌和屏障完整性等功能。

利用該芯片裝置,研究者在中科院昆明動物所BSL-3實驗室內開展新冠病毒感染研究。當腸芯片裝置暴露於新冠病毒後,在人腸上皮細胞內可見大量病毒複製,同時出現絨毛破壞,粘液分泌細胞分布異常,鈣粘蛋白表達水平降低等多種腸組織屏障損傷改變。此外,病毒感染還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細胞數量明顯減少以及細胞間連接蛋白(VE-cadherin)表達降低等改變。轉錄組分析發現,病毒感染可誘發人腸上皮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出現異常響應,包括免疫反應相關信號通路(如TNF和NF-kappa B)激活、促炎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相關基因(如TNF,IL-6和CXCL10)表達升高等一係列變化。

本工作中,研究者首次嚐試利用微流控仿生腸芯片裝置探究新冠病毒誘發的腸道感染,發現新冠病毒可導致人腸組織屏障功能障礙,內皮細胞損傷和炎症反應等一係列病理過程。這種腸芯片感染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於組織水平的腸器官生理特點以及對新冠病毒的病理響應,並具有建模周期短、耗費低和易於動態觀測等優勢。後續工作可進一步結合人體多種腸道免疫細胞和腸道微生物等因素,在芯片上建立更加複雜的腸道免疫微環境,對於深入研究腸道病原體與宿主間相互作用以及病毒傳播途徑等具有重要意義。

該工作於近日發表在《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上。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