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老年性改變對藥代動力學特征有很大影響,在應用各類藥物時都應考慮老年人特有的藥物代謝特點,特別是排泄緩慢、易於蓄積中毒的洋地黃類藥物。
人體的老年性改變對藥代動力學特征有很大影響,在應用各類藥物時都應考慮老年人特有的藥物代謝特點,特別是排泄緩慢、易於蓄積中毒的洋地黃類藥物。
老年性改變對藥代動力學特征的影響
吸收由於消化係統各器官的萎縮和血流量減少,可能導致吸收緩慢和減少。但由於胃腸蠕動減弱,藥物在胃腸道的停留時間延長,也可能使藥物吸收的總量增加。總體結果不一,依據上述改變中以何者為主而定。
分布一般說,30歲後隨年齡增長,身體的非脂肪成分比例降低,而脂肪成分逐年增加,女性比男性更明顯。老年人肌肉量減少,脂肪量增加,使不同藥物的體內分布情況改變。大多數情況是分布容積減小,故藥物濃度增高。此外,老年人藥物的蛋白質的結合率也可能與青年時期不同。
代謝肝髒是許多藥物代謝、降解失活和消除毒性的器官。25歲以後,肝血流量每年減少0.5%~1.5%,65歲時僅為青年時期的40%~50%,90歲則僅為30%。老年人的肝血流量減少,加上肝實質細胞減少、酶活性降低,使藥物不易被分解失活,血藥濃度下降緩慢,藥效增高,容易因過量而中毒。
排泄藥物的清除除少數通過膽道入腸隨糞便排出外,主要通過腎髒排出體外。隨著年齡增高,老年人的腎單位逐漸減少,腎髒重量也減輕10%~20%,40歲以後腎血流量每年減少1.5%~1.9%,65歲老年人的腎血流量僅及青年時期的40%~50%。腎小球濾過率也下降50%。這些改變,導致腎功能減退,使藥物清除減慢。
老年患者中洋地黃類藥物用法須斟酌
通常,藥品的“常用劑量”是根據以青年患者為對象的臨床研究結果確定,是否適宜用於老年人的問題需特別注意,否則很難避免過量中毒,尤其對於洋地黃類藥物更是這樣。
為什麼老年患者更易發生洋地黃中毒?
老年人口服洋地黃類藥物後,吸收雖較緩慢,但生物利用度並不比青年患者低。相反,由於肌肉組織總量減少,而心肌傾向於肥厚,致使心肌的藥物分布相對增高。老年人的肝腎血流量減少,功能減退,使該藥清除減慢,血藥濃度增高,易引起中毒。
同時,老年人冠脈血流量比青年時期約低35%,加上心肌老化及起搏傳導組織的退行性改變,洋地黃類藥物的正常藥效作用即可使起搏傳導緩慢的趨勢進一步加重。
因而,老年人的洋地黃治療窗更小。若同時使用利尿劑,引起電解質失常,則洋地黃毒性反應的出現率必將進一步增高。
心衰患者的地高辛用藥
案例我們經常給予一般的心衰患者地高辛0.25 mg,每天2次,連續3天,或者每天3次,連續2天,之後每天1次,0.25 mg,以達到“洋地黃化量(簡稱化量)”。1周後複診,再根據病情調整劑量。
分析對老年人使用洋地黃類藥物應特別謹慎,多數不需要達到“化量”,維持量可為每天0.125 mg,劑量約為青年患者的1/2~2/3。對高齡老年人,有時劑量尚須考慮更小。在急診觀察室、病房或重症監護室,對急重老年患者,常須縮短給藥頻度,以期盡快起效。此時,醫生應充分了解以上特點,加強觀察,嚴格控製給藥總量。
上述原則也大體適用於老年患者接受其他心血管藥,如奎尼丁、胺碘酮、地爾硫等。
(衛生部北京醫院心內科 曾昭耆)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