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他汀類藥物已成為全球處方量最多的藥物之一,而有關他汀與腫瘤之間關係的爭議也從未平息。2011年8月16日,《美國胃腸病學雜誌》(Am J Gastroenterol)在線發表一項來自中國台灣的人群為基礎的病例對照研究,其結果首次提示,服用他汀類藥物可能降低胃癌發生風險,這無疑使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這一熱點問題。
目前他汀類藥物已成為全球處方量最多的藥物之一,而有關他汀與腫瘤之間關係的爭議也從未平息。2011年8月16日,《美國胃腸病學雜誌》(Am J Gastroenterol)在線發表一項來自中國台灣的人群為基礎的病例對照研究,其結果首次提示,服用他汀類藥物可能降低胃癌發生風險,這無疑使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這一熱點問題。
新證據顯示他汀有可能預防胃癌
這項最新研究數據係從台灣健康保險研究數據庫回顧性收集而得,共納入50歲以上、首次診斷為胃癌的患者337例,並選取年齡性別等相匹配的對照人群1348例。多重回歸分析顯示,曾服用他汀與胃癌風險下降顯著相關[比值比(OR)為0.68]。與未用過他汀者相比,在服用過他汀的患者中,累積用藥<134.25每日約定劑量(DDD)者罹患胃癌的校正OR為0.90,累積他汀用量≥134.25 DDD者,罹患胃癌校正OR為0.49。隨著累積用量增加,胃癌風險呈顯著下降趨勢。
他汀防癌的理論基礎
他汀是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製劑,它除了可抑製膽固醇合成外,還可抑製細胞生長過程,故從理論上講,他汀可具有防癌作用。
關於他汀可降低消化係腫瘤發病風險的研究涉及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及肝癌,多為回顧性分析。2010年《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一項前瞻性開放隊列研究顯示,他汀可降低食管癌風險,在停用他汀類藥物後,女性和男性人群罹患食管癌的風險分別在1年內和1~3年內恢複到與普通人群相同水平。
相反的結論亦不在少數
2006年《國際癌症雜誌》(Int J Cancer)一項薈萃分析納入了38項研究。未發現他汀與結直腸癌、胃癌及其他部位(如乳腺、前列腺、肺、泌尿生殖係等)癌的發生有關。
另一項薈萃分析納入26項對照研究,也未提示他汀與胃癌、結腸癌等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有關。但這些薈萃分析納入的研究的隨訪期都不長,僅有3項研究隨訪期超過5年。
日本學者近期報告,在pubmed搜索他汀與胃癌關係的文獻,薈萃分析的結果是否定的,他認為,至少在短時間內他汀不會影響胃癌發生率。
有些研究甚至提示他汀可能具有致癌性。
為何研究結果差異如此之大?
上述結果差異可能受多種因素影響。有研究者從基因水平分析了他汀與結腸癌風險關係結論不一的原因,認為他汀可能降低K-ras野生型患者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而並不影響K-ras突變型人群的結直腸癌風險。
雖然去年的一篇綜述認為,目前仍欠缺他汀與腫瘤進展或二級預防之間關係的研究數據,但令人鼓舞的是,已有較多此類研究在進行,期待不久將來看到更有力的證據。
■ 專家點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房靜遠
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胃癌的化學預防亦非常困難和具有較多不確定因素。該篇發表於Am J Gastroenterol的病例對照研究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示,但某些關鍵性問題遠未解決,甚至未被提及。
1. 本研究並非多中心前瞻性幹預研究,因此難以避免許多混雜因素的影響,包括家族遺傳情況、飲食情況和其他藥物影響等。還有宿主因素影響他汀類藥物代謝情況等均不詳。
2. 過去有關胃癌和結直腸癌化學預防的許多報告經常前後矛盾。如有關膳食纖維與結直腸癌發生,2000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 Engl J Med)兩篇研究認為內鏡下摘除腺瘤後膳食纖維入量與腺瘤再發無關係,而2003年發表於《柳葉刀》(Lancet)的兩項研究則認為高膳食纖維攝入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而此後較多動物幹預試驗也證實膳食纖維有效。
3. 因為胃癌發生多經過癌前疾病和病變過程,該項研究無法分析應用他汀類藥物初始時,患者的胃黏膜組織學情況。而學者們普遍認為,影響化學預防藥物療效的最主要因素是藥物幹預的時機、劑量與療程。如2004年《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文章認為,根除幽門螺杆菌預防胃癌的較佳時機應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化或異型增生之前。
盡管開展相關隨機雙盲多中心前瞻性幹預研究有較強說服力,但因為研究終點為胃癌發生之時,幹預周期非常長,且涉及倫理和入組對象依從性等問題,恐難實施。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