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械

芩部丹片獨辟蹊徑

作者:耿佩華 張惠勇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1-10-24
導讀

         分析1例病例,了解芩部丹片的應用。患者男性,40歲,因“反複咳嗽、咯血伴胸痛1年”入院。患者1年前因咳嗽伴咯血就診,痰找結核杆菌陽性,胸片示兩肺散在斑片影,右上肺有4×4 cm球形病灶,確診為肺結核,予標準抗癆方案治療4個月後效果不顯著,仍時有痰中帶血或咯鮮血,痰結核菌培養陽性,藥敏試驗示異煙肼、利福平耐藥,且伴肝功能損害,故停藥。胸外科建議行右上肺葉切除術,但患者心存顧慮轉求中醫藥治療。

關鍵字:  芩部丹片 | 獨辟蹊徑 

 

 

左圖a肺結核球標本切片;b結核球在X線片上的表現(箭頭所示)

■ 中醫中藥

  10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的《2011年全球結核病控製報告》顯示,全球死於結核病的患者由2003年的180萬減少到2010年的140萬,全球罹患結核病的患者數也由2005年的900萬降至2010年的880萬。這樣的成就主要得益於中國、巴西、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等國在結核病防治工作中取得的顯著效果。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就一直很重視對結核病防治的投入,特別是開發中醫藥治療結核病的方法。本文就將通過1例難治性肺結核病例,向讀者介紹1種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邵長榮教授研製的對於難治性肺結核療效較好的中藥——芩部丹片。邵教授因該藥已相繼獲得國家“十一五”傳染病重大科技專項、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資助和上海市結核病防治突出貢獻獎,去年《邵長榮治療耐藥肺結核的臨床實踐及發展》的課題還榮獲了上海第九屆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耿佩華 張惠勇

  分析1例病例,了解芩部丹片的應用

  患者男性,40歲,因“反複咳嗽、咯血伴胸痛1年”入院。

  現病史 患者1年前因咳嗽伴咯血就診,痰找結核杆菌陽性,胸片示兩肺散在斑片影,右上肺有4×4 cm球形病灶,確診為肺結核,予標準抗癆方案治療4個月後效果不顯著,仍時有痰中帶血或咯鮮血,痰結核菌培養陽性,藥敏試驗示異煙肼、利福平耐藥,且伴肝功能損害,故停藥。胸外科建議行右上肺葉切除術,但患者心存顧慮轉求中醫藥治療。

  就診時仍時有咳嗽,且痰中帶血,伴右側胸痛、乏力、消瘦、盜汗、舌紅苔少和脈小弦。辨證為痰熱蘊肺,瘀血內滯。

  診療經過 以芩部丹為基礎方加夏枯草、秦皮和苡仁等清肺化痰與活血祛瘀。服藥1個月後痰血即止,胸痛漸減。服藥3個月後自覺症狀較前顯著緩解,稍有咳嗽且咳白色痰,胃納佳,夜寐安。後每月隨訪1次,均以芩部丹為基礎方隨症加減,1年後肺部斑片狀滲出影基本吸收,患者自覺症狀基本消失且體重增加5 kg。繼續服用芩部丹1年,複查胸片結核球縮小至2.5×2.5 cm,患者恢複正常工作。

  病例分析 ① 該患者為中年男性,體質較好且病程短,故服藥後療效較好。② 本例為典型的耐多藥肺結核伴結核球形成。結核球可能為結核空洞的引流支氣管阻塞後空洞被幹酪樣壞死物質填滿而成,外周由纖維增殖包裹,周圍淋巴血管被破壞故藥物難以進入病灶。僅使用滋陰降火及清肺化痰的藥物不能取得滿意效果,加用活血祛瘀且軟堅散結的藥物可改善病變部位的新陳代謝,且有利於病灶吸收。

  從典籍和實踐中誕生的芩部丹片

  藥物誕生背景

  中藥可提高結核病患者的免疫力及西藥的殺菌和抑菌效果,並降低西藥毒性。1960年,邵長榮教授通過分析1000例肺結核患者的中醫辨證分型規律,首先提出陰虛內熱是肺結核病的基本病理要素,認為通過滋陰降火的方法雖可較好地改善患者咳嗽、咯血及盜汗等主要症狀。但該方法對肺結核病的重要療效指標——痰菌轉陰率——的改善效果不佳。

  當結核病患者開始對異煙肼、鏈黴素和利福平等一線抗結核藥出現耐藥,而其他新問世的二線藥毒性反應較大且療效不佳,故醫生對耐藥肺結核(當時稱難治性肺結核)感到束手無策。

  藥物作用機理

  邵長榮研究後認為,難治性肺結核患者肺部通常有大量纖維增殖、幹酪樣壞死或伴有空洞,且病變局部淋巴血管被破壞而瘀塞不通,使藥物難以到達病灶,影響療效。患者常伴咯血或痰中帶血,符合中醫血瘀的症候。而據《千金方》記載:“肺蟲居肺間,蝕肺係,故成瘵疾,咯血聲嘶,藥所不到,為難治也。”故僅采用滋陰降火的方法治療還不夠,須加入活血行瘀藥。由此,具有滋陰降火和行瘀殺蟲功效的芩部丹片問世了。芩部丹片的藥方見附表。

  研究實踐證據

  1966年,邵教授給予93例因耐藥、療效差或不良反應而無法使用西藥治療的難治性開放性空洞型肺結核患者芩部丹片治療,受試者單用中藥芩部丹片治療3個月至1.5年不等。結果顯示,患者痰菌轉陰率達47.3%;篩選其中療程>1年且痰菌轉陰>6個月的病例70例,其痰菌陰轉率仍達37.3%。但患者的X線影像學表現改變不明顯,可能與該部分病例病灶多呈纖維化、多為厚壁空洞且肺部損害已不可逆有關。

  1971年,邵長榮使用芩部丹片單藥治療難治性肺結核110例>1年,結果為,患者痰菌陰轉率達34.5%,療效與異煙肼相當。

  2004年,在國家“863”計劃基金資助下,按照創新中藥的要求,以集成的現代中藥提取純化方法使各種藥材中的目標成分得到富集,芩部丹片製劑的工藝及質量控製標準得到提高,且邵教授從體外抑菌、免疫調節和血液流變學等角度進一步探索了新製劑的作用機製。

  研究顯示,芩部丹片可抑製和殺滅耐藥結核杆菌,並通過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和抑製炎細胞浸潤等方式減輕由結核菌造成的肺髒損傷,還可通過鎮咳與減輕細菌所致的發熱反應改善患者症狀。

  臨床實踐亦表明,芩部丹片治療耐藥肺結核,患者症狀可較好地改善,且藥物安全和副作用少,許多因病長期休養的患者治療後都可恢複工作。

  ■ 鏈接

  結核球又稱結核瘤(tuberculoma),是孤立的有纖維包裹且界限分明的球形幹酪樣壞死灶,直徑約2~5 cm,多為單個,有時可多個,常位於肺上葉。結核球為相對靜止的病變,亦可惡化進展,表現為幹酪樣壞死灶擴大、液化、潰破包膜、形成空洞和經支氣管播散。臨床多采取手術切除。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