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柳葉刀》(Lancet)雜誌在線發表的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Ⅲ期急性肺損傷治療研究(BALTI-2)發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對早期靜脈β2受體激動劑(沙丁胺醇)治療的耐受性欠佳,該項治療未使患者獲益,並可能導致患者預後惡化。因此,對於接受機械通氣的ARDS患者,研究者不推薦常規使用β2受體激動劑治療。
2011年12月12日,《柳葉刀》(Lancet)雜誌在線發表的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Ⅲ期急性肺損傷治療研究(BALTI-2)發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對早期靜脈β2受體激動劑(沙丁胺醇)治療的耐受性欠佳,該項治療未使患者獲益,並可能導致患者預後惡化。因此,對於接受機械通氣的ARDS患者,研究者不推薦常規使用β2受體激動劑治療。
此前進行的單中心隨機對照Ⅱ期臨床研究顯示,ARDS患者接受沙丁胺醇治療後,其肺泡毛細血管滲出減少,單層上皮細胞修複能力增強,但未評估治療對患者死亡率的影響。
本次Ⅲ期臨床研究納入英國2006年12月-2010年3月間46所重症監護室的324例ARDS患者(均接受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並隨機將其分至沙丁胺醇組(給藥劑量為15 μg/kg,根據理想體重計算)或安慰劑組,治療開始時間為ADRS發作72小時內,治療時間為7天。主要轉歸為患者接受隨機分組後的28天死亡率。
結果為,共161例ARDS患者接受沙丁胺醇治療,163例患者接受安慰劑治療。與安慰劑組相比,沙丁胺醇組患者28天死亡率較高[23%(38例)對34%(55例),風險比為1.47]。每9.2例接受β2受體激動劑治療的ARDS患者中,將有1例患者因用藥而死亡。
與安慰劑組相比,沙丁胺醇組重症監護室死亡率絕對值升高8.4%,院內死亡率絕對值升高6.0%。考慮到患者安全因素,該研究於第二次中期分析後停止,治療後評價結果見表1。
■ 專家點評
β2受體激動劑不宜治療ARDS
β2受體激動劑由於其在治療氣道阻塞性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並且價格低廉,故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曾被認為是治療ARDS的有希望藥物之一。
BALTI-2 Ⅱ期臨床試驗顯示,沙丁胺醇可減少ARDS患者肺泡毛細血管滲出,減輕肺水腫,促進其肺功能恢複。Ⅲ期臨床試驗主要觀察了沙丁胺醇對患者死亡率的影響,發現ARDS患者對其耐受性極差,可引起心動過速、心律失常以及乳酸酸中毒。二次中期分析納入了273例患者,發現與安慰劑相比,沙丁胺醇使患者死亡率顯著升高,風險比為1.55(P=0.02),因而該研究被提前終止,未能按照原計劃納入1334名受試者。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 泰勒·湯普森(Taylor Thompson)在同期述評中指出,由於ARDS患者上皮細胞受損,對β2受體激動劑反應不佳,導致上述結果的原因可能包括:① ARDS時受損肺泡上皮對β受體激動劑的反應性較差;② 長期應用β2受體激動劑,可使肺泡上皮細胞β2受體數量下調而導致肺內液體轉運障礙;③ β2受體激動劑雖然對上皮細胞有益,但對血管內皮細胞有害;④ β2受體激動劑增加心輸出量,,進而增加肺泡毛細血管滲出;⑤ β2受體激動劑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可拮抗利尿劑作用,增加水鈉瀦留,影響肺內液體平衡。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殷凱生教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還指出,對於危重病(包括ARDS)患者,內源性或外源性兒茶酚胺具有一定的負麵影響,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髒副作用。沙丁胺醇雖屬於選擇性β2受體激動劑,但也有部分β1受體激動劑的作用。在膿毒性休克症患者中,血漿兒茶酚胺濃度升高,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嚴重時還會導致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而且腎上腺素能過度興奮狀態還會引起骨骼肌分解代謝、改變內環境和固有免疫機製,增加脂質的β氧化、改變線粒體和心肌功能、增強胃腸道細菌播散和繁殖的危險。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均已證實,β受體阻滯劑可以預防和減輕上述不良影響。
該研究結果告訴我們,ARDS患者早期靜脈接受β受體激動劑治療是沒有益處的,對於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ARDS患者不應當常規給予β受體激動劑治療。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