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械

英夫利西單抗治療引發肺結核2例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風濕變態科 趙義 李嗣釗 李小霞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2-10-15
導讀

         病例1,男性,23歲,因強直性脊柱炎給予口服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洛索洛芬及靜脈滴注英夫利西單抗(IFX)。IFX初始劑量200 mg,此後於第2、6、8周靜脈滴注相同劑量。

英夫利西單抗治療引發肺結核2例

 

  病曆摘要

  病例1,男性,23歲,因強直性脊柱炎給予口服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洛索洛芬及靜脈滴注英夫利西單抗(IFX)。IFX初始劑量200 mg,此後於第2、6、8周靜脈滴注相同劑量。

  接受治療前,生化檢查,C反應蛋白(CRP)24.2mg/L,紅細胞沉降率(ESR)12 mm/1 h,類風濕因子(RF)陰性,HLA-B27(+),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PPD)試驗陰性。患者CT掃描示雙側骶髂關節炎性改變;胸部X線及CT未見異常(圖1);腹部超聲未見異常。

  第4次應用IFX後2個月,患者出現發熱,咳嗽、咯痰,抗結核分枝杆菌抗體(+),X線胸片示雙肺彌漫性粟粒影(圖2),診斷為“粟粒性肺結核”。 遂轉北京結核病控製研究所接受抗結核治療。1年後電話隨訪,結核病情好轉,繼續服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治療AS。

  病例2,男性,54歲,因類風濕關節炎應用甲氨蝶呤、塞來昔布和IFX,IFX治療方案同例1。

  治療前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正常;CRP 198.0 mg/L;ESR 63 mm/1h;RF199 kU/L;抗環瓜氨酸肽(CCP)抗體(+);抗核周因子抗體(APF)(+);抗角蛋白抗體(AKA)(+)。患者胸部X線示右下肺紋理重。

  患者接受第2次IFX治療時,X線胸片示右中下肺野淡片狀模糊影,左下肺見點狀密度增高影。無明顯咳嗽、咯痰,無發熱、盜汗等不適症狀。於是繼續接受治療。

  患者於第2次IFX治療後1個月出現輕微咳嗽,咯痰。胸部CT示雙肺炎性改變(圖3)。T細胞γ幹擾素釋放試驗陽性。考慮為“肺結核可能”,遂轉入北京某結核病控製所,入院後肺結核痰菌檢查陽性,接受抗結核治療。

  討論

  IFX是抗腫瘤壞死因子α人鼠嵌合型單克隆抗體,臨床用於治療RA、AS、克羅恩病、銀屑病及銀屑病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等。有研究表明,接受IFX治療的患者結核患病率顯著增加。潛在的結核感染者應用IFX治療後,活動性肺結核的發生率增加4~5倍,其中約98%的患者在應用IFX治療6個月內發病,平均發病時間在12周。

  上述2例患者在接受IFX治療後均有良好療效。但2例患者在用藥後不久即因肺內結核而不得不停止IFX治療。值得一提的是,病例1隻檢查到抗結核分枝杆菌抗體陽性,但缺乏病原學的直接證據(多次痰塗片找結核分枝杆菌未果),僅依靠影像學檢查診斷為肺內結核,其後接受抗結核治療有效,為其肺結核診斷提供了有力證據。病例2肺結核痰菌檢查陽性,有直接診斷依據。國外文獻表明,對生物製劑治療相關結核進行診斷,在缺乏生物學直接證據時,其臨床表現、影像學診斷及抗結核治療反應也可作為肺結核診斷的依據。另外,這2例患者在接受IFX治療的同時,還應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免疫抑製劑,該類藥物對於機體免疫狀態的影響可能也增加結核發生風險。

  總結兩例患者結核病的主要特點為:①均為肺內結核,其中AS患者表現為粟粒性肺結核;②發病較早,AS患者在首次應用IFX後第16周發病,RA患者在應用IFX第6周發病;③治療前常規結核篩查無異常,胸部檢查無異常;④發病後臨床表現不典型,結核分枝杆菌培養陽性率低,增加了診斷難度。

  綜上所述,對於擬行TNF拮抗劑(尤其是IFX)治療的患者,在用藥前應進行詳細的結核篩查,同時,合並用藥方案的製訂,用藥過程中定期、嚴密隨訪也十分重要。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