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賈美香主任醫師談孤獨症之中國現狀

作者:王娣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09-04-02
導讀

目前,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觀察和精神病學量表(國際通用DSM-Ⅳ和ICD-10量表)評分,尚無客觀檢查方法可用於早期診斷。本病與弱智患兒有相似之處,鑒別兩者的“金標準”是前者存在交往障礙,而後者有正常的交往願望。

關鍵字: 孤獨症

扼腕兒科醫師漏診,錯過最佳幹預時機

孤獨症可延續至成年,但成年發病者極少。對2歲前孤獨症患兒注重“不間斷地診斷”,即當患兒早期症狀不典型、僅有符合診斷標準的某些傾向時,每3個月進行一次評估,直到確診或排除診斷。

  目前,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觀察和精神病學量表(國際通用DSM-Ⅳ和ICD-10量表)評分,尚無客觀檢查方法可用於早期診斷。本病與弱智患兒有相似之處,鑒別兩者的“金標準”是前者存在交往障礙,而後者有正常的交往願望。

  當父母發現患兒異常時,常首診於兒科。但我國很多兒科醫師並不能識別本病,常將患兒表現症狀簡單解釋為“性格內向”,因而錯過早期幹預最佳時機。

摸索病因不明,有效預防成難題

  孤獨症是一種複雜的腦器質性病變導致的發育障礙類精神疾患,其發病機製不明。

  功能磁共振檢查提示,某些患兒腦白質或髓鞘等神經結構發育不良,個別患兒有神經係統囊腫等。但無法確定這些缺陷與本病直接相關,因為更多患兒的神經係統影像檢查無特殊表現。

  遺傳因素可能參與發病,但尚未證實何種基因突變直接導致本病,遺傳方式亦不明確。患兒父母常無精神或智力障礙。

  國外曾報告脆性X染色體可能與本病相關,但我國患兒脆性X染色體出現率顯著低於國外,似無顯著提示意義。

  某些因素如父母孕育年齡、父母或患兒的教育程度、家庭環境、超聲波、重金屬(如疫苗中含汞防腐劑)等曾被懷疑與發病相關,但均未被證實。

  由於病因不明,所以很難在產前、產時、新生兒或嬰兒期采取措施預防發病。

規範訓練機構,實施個體化治療

  目前,治療主要依賴行為幹預,但亦常需用藥物控製某些症狀,如對高度興奮、睡眠少的患兒可適當使用鎮靜類藥物。

  孤獨症常表現各異,需由專業教師和教育機構實施有目的、個體化的訓練。幹預越早,患兒預後越好。

  盡管我國現有約400家訓練機構,但能提供個體化、規範化、針對性行為訓練者尚很少。此外,孤獨症的治療是一個漫長過程,患兒親屬持久的毅力和信心至關重要。

  (本報記者 王娣)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