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鍛煉成癮

作者:佚名 來源:醫脈通 日期:2017-05-02
導讀

鍛煉成癮可能是廣義上的進食障礙的一部分,也可單獨出現。 即便存在傷病,也不能停止或減少鍛煉量,此種情況提示鍛煉成癮的可能。 鍛煉成癮的治療總體上與其他成癮類似,如CBT及重新編排鍛煉計劃等。

關鍵字: 鍛煉成癮 | 臨床表現 | 診斷 | 治療

鍛煉可帶來眾多的健康獲益,通常被視為有利於健康的積極行為;然而,患者及醫生可能忽略過度鍛煉甚至鍛煉成癮的危害。

一項4月26日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BMJ, 影響因子 19.697)的文章中,美國Jacksonville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者檢索了PubMed及PsychINFO數據庫中有關“鍛煉成癮”(exercise addiction)相關的文獻,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全麵回顧。

病例

進入大學時,健身房就是KS生活的全部。一下課,她就會衝向校園健身中心。一旦錯過一次鍛煉,她就會感到焦慮,因此無論多累多忙,她都會優先保證鍛煉。旅行會打亂她的鍛煉日程,這也讓她相當糾結。由於隻在鍛煉之外的時間有空,她失去了很多人際關係及職業機遇。26歲時,KS已出現兩處椎間盤脫出及一處應力性骨折,且總是感到精疲力盡。

什麼是鍛煉成癮?

當個體失去了對鍛煉的控製,進而導致其變為一種義務及過度行為,此時即可視為鍛煉成癮。盡管這一狀況並未被官方歸類為精神障礙,但其對情緒及社交健康的消極影響與其他類型的成癮相仿。

原發性鍛煉成癮與進食障礙患者的過度鍛煉(又稱繼發性鍛煉成癮)不同,後者的主要目的是控製體重。

是否常見?

目前仍缺乏一般人群鍛煉成癮比例的數據。另外,由於缺乏長期持續及方法學嚴謹的研究,其診斷標準無明確定義,也未經過效度驗證。一些觀察性研究顯示,一般人群過度鍛煉症狀的患病率為0.3-0.5%,在規律鍛煉的個體中為1.9-3.2%。

有哪些高危因素?

問卷研究對鍛煉成癮的高危因素進行了探討。研究者觀察到,鍛煉成癮與其他行為成癮,如購物及網絡成癮存在正相關性;將自身強烈地視為“鍛煉者”(exerciser)或低自尊者風險更高;存在焦慮、衝動、外向傾向的個體風險更高。

男性及女性出現鍛煉成癮的風險相當,但男性更容易出現原發性鍛煉成癮,而女性更容易出現繼發性鍛煉成癮。來自便利樣本的數據顯示,鍛煉成癮的風險與個體所從事的鍛煉形式有關,在跑步者中為25%,在鐵人三項運動員中為30%。

有哪些主要表現?

進行高強度運動的鍛煉成癮個體可能出現過度使用性傷病,如應力性骨折及跟腱炎,貧血,閉經,以及其他內分泌、代謝、免疫紊亂症狀。個體還可能出現過度訓練的表現,如無法解釋的運動表現下降、持續疲勞、睡眠紊亂等。

即便受傷或患病,患者可能仍堅持鍛煉,甚至放棄社交、職業及家庭義務。一旦鍛煉日程被打亂,患者可能出現“戒斷反應”,如無法入睡或集中注意力、不安、焦慮、悲傷或易激惹。一旦患者被要求限製或無法從事鍛煉(如養傷期間),上述戒斷表現可能惡化。

臨床上應將鍛煉成癮與一般性的高度投入的身體鍛煉及健康習慣相鑒別。事實上,過度使用性傷害及過度訓練通常發生於目標遠大但並未對鍛煉成癮的個體。未成癮的高強度鍛煉者可控製自己鍛煉的內在欲望,通常不會幹擾情緒、社交或職業功能。

如何診斷?

診斷鍛煉成癮主要依靠臨床判斷。為輔助診斷,醫生可進行篩查,理解個體鍛煉背後的動機因素,個體與鍛煉的情感聯係,以及鍛煉對其生活中其他方麵的影響。通過以下問題,醫生可判斷是否有必要進行下一步評估:

判斷個體是否存在過度鍛煉:

▲ 你平時多長時間鍛煉一次?

▲ 一般情況下,你每次鍛煉多長時間?

判斷個體鍛煉行為的動機:

▲ 你鍛煉的目的是什麼?

▲ 通過鍛煉,你希望實現什麼目標?你是如何確定當前鍛煉計劃的?

判斷個體是否會對軀體線索做出回應,必要時減少運動量:

▲ 你是如何知道自己運動量過大,或已達到個人極限的?

▲ 如果你感覺到自己運動量過大,你會做些什麼來確保自己能得到適宜的恢複?

▲ 你是如何判斷自己已經可以開始原鍛煉計劃的?

▲ 當你患病或受傷時,你是否會堅持鍛煉?如果是,你是如何基於疾病或受傷情況調整鍛煉計劃的?

判斷鍛煉是否已經幹擾到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事項:

▲ 你的鍛煉計劃是否經常與工作、學業、家庭或社會義務及興趣相衝突?

▲ 如果是,你對這些衝突的後果有何感想?

判斷個體與鍛煉的情感聯結:

▲ 當你無法鍛煉或被迫調整鍛煉計劃時,你的感覺是怎樣的?

判斷個體能否平衡鍛煉及其他休閑活動:

▲ 在你的閑暇時間,你會參加其他的活動嗎?

如果患者不願脫離鍛煉行為,建議其減少運動量時表現出挫敗感及易激惹,鍛煉已經影響到工作及人際關係,或試圖切斷與鍛煉的關係但卻多次失敗,即應考慮鍛煉成癮的可能。

目前已有用於評估鍛煉成癮風險及症狀嚴重度的有效工具,但這些量表主要用於篩查而非診斷。例如,鍛煉成癮問卷(Exercise Addiction Inventory)是一種簡明的、包含6個條目的篩查工具,分別評估鍛煉成癮的突出性、心境調節、耐受、戒斷症狀、衝突及複發六個維度,總分≥24分即被視為存在鍛煉成癮的風險,並應轉診至精神心理專科行進一步評估,詳見下文。其他篩查工具還包括鍛煉依賴量表及衝動性鍛煉測試,所覆蓋的維度與鍛煉成癮問卷相似,但更細致。

鍛煉成癮問卷

1. “鍛煉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突出性)

2. “關於我的運動量,我和我的家人和/或配偶已經出現矛盾了。”(衝突)

3. “我使用鍛煉作為調節心境的方式。”(心境調節)

4. “一段時間以來,我增加了每天的鍛煉量。”(耐受)

5. “如果我錯過了一次鍛煉,我的情緒就會不穩,容易生氣。”(戒斷症狀)

6. “如果我減少了鍛煉量,再重新開始,我總是會回到原先的鍛煉狀態。”(複發)

強烈不認同=1,不認同=2,居中=3,認同=4,強烈認同=5。總分≥24分提示存在鍛煉成癮的風險,應轉診至專家處;13-23分提示可能有潛在症狀;12分及以下提示無症狀。

如何治療

針對鍛煉成癮的治療,既往文獻相當有限。與其他大部分行為成癮類似,推薦使用認知行為治療(CBT)及辯證行為治療(DBT)重構病態信念及管理心境紊亂。治療目標並非預防患者鍛煉,而是幫助其認識到自己已處於行為成癮的狀態,並提高鍛煉安排的靈活性。強迫性鍛煉可引發一係列不良後果,如成為進食障礙的一部分,以及與過度鍛煉相關的軀體問題,如受傷、心律不齊、心肌纖維化或骨質疏鬆,而早期識別則有助於預防上述轉歸。

患者主訴大腿彌漫性疼痛,最初被誤診為股四頭肌勞損,影像學檢查提示股骨應力性骨折。骨骼肌肉一旦出現類似的、與過度使用相關的傷病,應考慮鍛煉成癮引發高訓練量的可能。(Hausenblas HA. et al. 2017)

除告知相關風險外,還應與患者探討實現健康獲益所需要的適宜鍛煉量,具體內容可參考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及疾控中心指南。

針對日常鍛煉,醫生可以與患者製定“SMART”目標(具體、可測量、可實現、聚焦於結果、及時)。盡管研究證據仍少,但“SMART”目標可作為個體化方案的一部分,於隨訪期間跟蹤效果。此外,患者也可考慮與健身專業人士及心理醫生共同製定合理的訓練方案,以及如何使用內在感官(如疼痛及疲勞)區分適宜與過度鍛煉,以及健康與不健康的動機(如與他人盲目進行比較)。

對於專業運動員,應承認身體狀態與高運動量對於成功的必要性,但同時需要解釋過度鍛煉所帶來的疲勞如何損害運動表現。教練、訓練師、理療師等可參與到討論中,這些人在調整鍛煉方案中將扮演積極的角色。

若患者已出現過度鍛煉相關的傷病,則可能需要轉診至骨科醫生處。若患者對自身體重感到關切,則請膳食營養師會診。若患者存在顯著的情緒及人際關係紊亂,則考慮轉診至心理醫生、精神科醫師或社工處。

文獻索引:Hausenblas HA. et al. Addiction to exercise. BMJ 2017;357:j1745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