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麵對癌症患者,精神科醫生能做些什麼?

作者:佚名 來源:醫脈通 日期:2017-05-18
導讀

目前,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正持續提高,既往預後不良的轉移癌(如肺癌、黑色素瘤)經積極治療也可高質量地存活多年。對於許多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進步正逐漸將絕症轉變成慢性疾病。

關鍵字: 癌症 | | 抑鬱 | | 焦慮 |

目前,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正持續提高,既往預後不良的轉移癌(如肺癌、黑色素瘤)經積極治療也可高質量地存活多年。對於許多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進步正逐漸將絕症轉變成慢性疾病。

隨著癌症治療手段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製定了針對癌症患者抑鬱焦慮的診療指南。

研究表明,癌症的診斷可導致很嚴重的精神痛苦。初次被診斷為癌症的患者需經曆約4-6周的適應期。對於大部分患者而言,癌症意味著死亡以及令人生不如死的治療,意味著漫長且痛苦的死亡過程。患者常表示,他們在接收病情信息,做出治療決定,同時還履行著管理家庭、工作和其他責任時感到不堪重負。盡管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一旦治療開始,他們的情緒會趨於平穩,但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危機在整個病程中均存在,包括診斷、治療、複發緩解周期、姑息治療等。

最近一項研究顯示,31%的癌症患者共病精神疾病,包括適應障礙(11%-35%)、抑鬱(11%-37%)及焦慮障礙(2.6%-19.4%)。

個案

精神科醫生的職責

如前所述,精神科醫生需要了解病人的癌症診斷、分期、治療、治療副作用以及預後,以了解患者在病程的各個時期所麵臨的困難。

精神科醫師需隨機應變,以滿足患者在治療期間的需求。醫療幹預可能導致或加劇抑鬱和焦慮;針對此病例,需要讓患者了解到轉移性乳腺癌可以存活多年。另外,若醫生在患者表達恐懼情緒時保持沉默,可能加劇患者的焦慮。

除為患者本人提供治療外,還需對其家屬進行教育並提供相應的支持。家屬同樣需要合理地處理擔憂情緒,以更好地支持癌症患者。

精神科醫生需要與腫瘤科醫生協作,提供有關患者情緒狀況的信息,以及護理、治療過程中潛在的障礙。

治療

雖然抑鬱、焦慮的症狀與癌症及其治療相關副作用(如疲乏、飲食和睡眠習慣改變)存在重疊,但精神障礙的治療是最重要的,而非糾結於症狀的鑒別診斷。

用藥選擇

癌症患者的常規抗抑鬱藥為選擇性5-HT再攝取抑製劑(SSRIs),以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最常用,這兩種藥的優勢在於耐受性較好,藥物相互作用小(對細胞色素P450酶無顯著抑製作用),停藥症狀輕。

有時,抗抑鬱藥的不良反應也可為我們所用。例如,米氮平鎮靜、食欲增加的副作用有助於改善癌症患者的失眠、食欲不振和體重過輕。

一些精神藥物可影響某些癌症治療手段的療效。例如,部分SSRIs可拮抗CYP2D6,抑製他莫昔芬轉化為活性代謝產物Endoxifen。此時,文拉法辛可能是理想的選擇,尤其是該藥還可有效減輕潮熱,而潮熱是他莫昔芬的常見不良反應。

癌症藥物的精神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全身性癌症治療手段可導致精神副作用,如:

▲ 用於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的長春新堿和長春花堿可導致抑鬱症。

▲高劑量幹擾素可誘發抑鬱,甚至自殺意念。

▲高劑量的化療藥物甲基苄肼可引起昏睡、抑鬱、躁狂、意識混亂和幻覺。此外,該藥還可穿透血腦屏障,抑製單胺氧化酶,並增強酒精、阿片類藥物及三環類抗抑鬱藥的藥效;

▲糖皮質激素(如潑尼鬆、地塞米鬆)可引起一係列精神症狀,從情緒不穩、抑鬱、焦慮、煩躁、易怒、失眠,到偏執、妄想、幻覺等。

疼痛管理

無法控製的疼痛是很多癌症患者最為恐懼的事情。遺憾的是,癌痛的識別及治療仍顯不足。骨痛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此時可以向患者解釋,在腫瘤科治療的背景下應用阿片類止痛藥物可暫時無須擔心成癮的問題,且可減輕不必要的痛苦。疼痛控製不佳可導致抑鬱和焦慮;一旦疼痛得以控製,上述精神症狀往往可以自發減輕或消失。

一些精神科及腫瘤科醫師可能並不擅長處理癌痛,必要時可轉診至相關專家或姑息治療團隊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尤其是晚期患者。

在尋求疼痛科醫師治療前,精神科醫生可首先提供患者教育,澄清一些錯誤觀念。以下三個關鍵信息可能有助於疼痛管理:

1.大部分癌症患者並無成癮史,事實上可以不用擔心對止痛藥物成癮。

2.患者可能將服用止痛藥物與死亡及垂死聯係在一起:“隻有快不行了的病人才用嗎啡。”

3.針對“成癮”和“耐受”的區別,可能需要開展患者教育,以保證依從性。

癌症的治療發展迅速。盡管精神科醫生不能保證與所有新興抗癌療法保持同步,但的確需要對其中的一些有所了解,以滿足患者的精神健康需求。

原始出處:

Yang H, Brand JS, Fang F,et al. Time-dependent risk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and in situ breast cancer. Int J Cancer. 2017 Feb.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