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醫學

JAMA:接觸血栓抽吸術vs.支架取栓術

作者:楊中華 來源:腦血管病及重症文獻導讀 日期:2017-09-13
導讀

最近發表的6項隨機臨床試驗顯示機械性血栓切除術優於單獨標準內科治療,從此以後大家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血運重建的時間,選擇病人的優化影像學方案,以及評價新型血栓切除術裝置。在這些試驗中,主要采用的血栓切除裝置未支架回收裝置,所以現在大家非常關注作為一線治療裝置-抽吸血栓切除技術的療效。

最近發表的6項隨機臨床試驗顯示機械性血栓切除術優於單獨標準內科治療,從此以後大家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血運重建的時間,選擇病人的優化影像學方案,以及評價新型血栓切除術裝置。在這些試驗中,主要采用的血栓切除裝置未支架回收裝置,所以現在大家非常關注作為一線治療裝置-抽吸血栓切除技術的療效。直接抽吸首次通過技術(ADAPT)或接觸抽吸技術都采用了大口徑導管進行抽吸,如果情況需要還可以繼續支架取栓。當單獨抽吸不成功時,可回收支架可以通過大口徑抽吸導管繼續取栓。

截止到目前為止,尚未證實接觸性抽吸技術優於或非劣於支架取栓技術。因為血運重建快、花費低,所以在臨床上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采用抽吸術治療。但是,在一些少見的抽吸術失敗的病例中,改為支架取栓技術最終成功,所以有人擔心作為一線血管內治療的抽吸術可能會延誤血運重建的時間。截止到目前為止尚未發表過抽吸術和支架取栓技術的對照研究,隻是在一些回顧性研究發現抽吸術作為一線血管內治療措施能夠增加血運重建的成功率。

ASTER試驗為隨機、多中心、開放標簽、盲法終點的臨床試驗,比較了接觸抽吸技術或標準支架取栓技術作為一線血栓切除治療的療效和不良事件,該研究於2017年8月發表在JAMA上。

納入標準主要為發病6h內急性缺血性卒中合並前循環大動脈閉塞者,其中一線接觸抽吸術192例或一線支架取栓術189例。主要終點為成功血運重建的比例,定義為手術結束時mTICI評分2b或3。

結果發現從症狀發作到動脈穿刺的時間平均為227分鍾。接觸抽吸術和支架取栓術成功血運重建率分別為85.4%和83.1%(OR, 1.20 [95% CI, 0.68-2.10];P = 0.53; difference, 2.4%[95%CI, −5.4% to 9.7%])。臨床有效性終點(24h時NIHSS評分的變化,90天mRS)和不良事件兩組無差別。

最終作者認為對於血栓切除術的前循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與支架可回收裝置作為一線治療方案相比,采用接觸抽吸術作為一線治療方案並未增加手術結束時成功血運重建率。

文獻出處:

JAMA. 2017 Aug 1;318(5):443-452. doi: 10.1001/jama.2017.9644.

Effect of Endovascular Contact Aspiration vs Stent Retriever on Revascu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Large Vessel Occlusion: The AS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