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抑鬱發生率和抗抑鬱藥物的使用率皆居高不下,其中約 1 / 3 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卻未見效,對他們來說,經顱磁刺激(TMS)——用強有力的磁鐵非入侵性地刺激大腦細胞的療法——或許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實際上,TMS 並非新療法,美國食藥監局在 2008 年就批準了該療法。其中新穎的地方是該療法安全性和高效性的證據越來越多。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 3.5 億人受抑鬱症折磨,使其成為世界範圍內導致傷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大 30% 的抑鬱症患者不願接受治療,並表現出自殺的想法和企圖,導致整體生活質量變差。
抑鬱症困擾著 63 歲的退休護士 Brenda Griffith。Griffith 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被精神病醫生 James Beeghly 診斷患有該病,此後她接受了幾乎每一種抗抑鬱症藥物處方。
抗抑鬱症藥物是相關治療中最為普遍的療法。然而,Griffith 卻存在難治性抑鬱症,這是指患者在經過兩種或更多的抗抑鬱症治療之後仍然存在相關症狀。
作為另一種選擇,Griffith 曾使用電痙攣治療法(ECT),這一侵入性療法使電流通過大腦來治療更嚴重的抑鬱症。“ETC 挽救了我的生命,但卻沒能讓我恢複正常,我不得不放棄護理工作。” 她說。為此,她選擇了 TMS。
在經顱磁刺激療法中,一個小電磁線圈被放置在患者頭部的精確位置。對抑鬱症患者來說,這個位置是大腦的左額葉皮層,抑鬱症患者那裏通常活躍度較低。對 ECT 相比,TMS 的特點是非侵入性。當 TMS 剛開始應用於臨床時,很多人因為安全性問題對該療法猶豫不決。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該療法並無明顯安全隱憂。“非侵入性指的是不需要做任何手術。”愛荷華州立大學 TMS 專家 Aaron Boes 說,“實際上,TMS 的安全性資料非常多,患者並未出現明顯的認知負效應,且癲癇風險低於 0.1%。”
據悉,標準的經顱磁刺激療法通常需要 4~6 周,每周每天接受 40 分鍾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可以閱讀或是與其他人說話。此外,患者可以自己前往或在治療後獨自離開,而不需要其他人陪護。在接受 TMS 治療 3 周後,Griffith 的症狀開始改善。“TMS 讓 Brenda 變得更好,讓她更像本來的她。”Beeghly 說。
據統計,58% 的經過 TMS 治療的患者產生了積極反應,其抑鬱程度降低了 50% 以上,37% 的患者症狀得到完全緩解。“TMS 能夠形成較為持久的療效,但它並非治愈性的療法。它通常能夠持續 9 個月左右,然後需要持續性治療。”Boes 說。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