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在抗抑鬱藥物開發上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開發出見效快、能更有效地緩解症狀且副作用較小的新型抗抑鬱藥物。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在抗抑鬱藥物開發上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開發出見效快、能更有效地緩解症狀且副作用較小的新型抗抑鬱藥物。
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能夠增加大腦特殊部位興奮性神經遞質穀氨酸鹽的供給,這或許能通過降低抑製穀氨酸鹽釋放的受體的活性來調節機體的情緒。研究者Max Joffe表示,利用藥物樣分子來選擇性地抑製受體mGlu2和mGlu3或許就能阻斷動物機體中穀氨酸鹽的長期變化,穀氨酸鹽受體(mGlu2和mGlu3)位於突觸的相對兩側或神經細胞的間隙中。
研究者表示,抑鬱症並不是一種單一的紊亂性疾病,隨著研究人員研究的深入,他們逐漸發現,mGlu2和mGlu3在抑鬱症的不同方麵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同的患者對兩種受體的反應都不相同。特殊的化合物能夠影響連接大腦前額葉皮層和丘腦之間的神經回路,由於該回路參與了機體注意力和認知功能的發揮,因此其對於快速的抗抑鬱作用也非常重要。
最常見的抗抑鬱藥物—SSRIs能夠選擇性地抑製血清素的再攝取,但其卻會花費數周時間來釋放症狀,焦慮就是一種常見的副作用,而且三分之一的患者對抗抑鬱藥物並沒有反應。氯胺酮(Ketamine)最早作為一種麻醉劑,最近研究人員利用其來快速幫助患者釋放抑鬱症症狀,該藥物就能潛在通過釋放穀氨酸鹽的“爆發”來發揮作用,但該療法必須嚴格地進行監控,因為藥物會誘發患者出現幻覺和其它的精神病症狀。使大腦擺脫抑鬱的另一種可能性方式就是通過降低特殊類型穀氨酸鹽受體的活性來增加大腦前額葉皮層中的穀氨酸鹽水平。
代謝型穀氨酸鹽受體(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在機體認知、記憶和運動過程,以及很多疾病(精神分裂症等)發生中都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促代謝受體(Metabotropic receptors)是一種能通過第二信使發揮作用的膜受體。多年以來,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係列稱之為“變構調節器”的化合物,其能夠扮演電路中的調光開關的角色,減緩或增加特殊大腦回路中穀氨酸鹽的傳輸,同時還不會誘發副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減緩mGlu2和mGlu3的活性或能增強下丘腦皮層中信號的傳播,並能抑製患者長期的抑鬱症表現,如今研究人員開始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理解上述兩種受體的差異,以及其如何與攜帶不同抑鬱症症狀的特定患者群體存在唯一的相關性。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