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雙相障礙疑難、熱點探索與實踐

作者: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精神醫學科 陸崢 管曉波 來源:醫師報 日期:2013-03-04
導讀

         雙相障礙(BD)是指躁狂(或輕躁狂)與抑鬱發作反複交替出現或循環發作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心境障礙,年發病率0.5%-1%。雙相躁狂吉林一項研究比較喹硫平與鋰鹽治療BD急性躁狂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

關鍵字:  雙相障礙 | 熱點 | 探索 

  雙相障礙(BD)是指躁狂(或輕躁狂)與抑鬱發作反複交替出現或循環發作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心境障礙,年發病率0.5%-1%。其病因和發病機製尚未完全明確,臨床表現複雜,治療難度大,已成為眾多學者的研究熱點。2012 年,我國在BD 相關研究很多方麵都取得了進展,包括發病機製、鑒別診斷、診斷工具、藥物和非藥物治療、臨床護理等。

  從四大角度探索病因及發病機製

  2012 年,科學家們分別從神經影像學、遺傳學、神經營養因子及認知功能等角度對BD 的病因和發病機製進行了深入研究。

  神經影像學崔立謙等研究了雙相Ⅰ型躁狂患者額葉白質、海馬的磁共振質子波譜變化特點,發現首發雙相躁狂Ⅰ型男性患者左側額葉白質和海馬的N-乙酰天門冬氨酸水平降低,提示白質纖維和海馬神經元功能受到損害。由此支持BD 患者前邊緣網絡失調的假說,也證實了與情感相關的神經環路紊亂是BD 的病理機製。

  遺傳學越來越多證據證明5- 羥色胺(5-HT) 轉運體基因多態性與BD 和個人情感氣質有關,但尚缺乏中國人群相關數據。2012 年一項研究對我國205例BD 患者和272 例健康人群進行對照研究,證實5-HT 轉運體基因多態性與我國女性BD 的患病率有關,同時也一定程度影響著BD 患者的情感氣質。尚魯寧等采用TaqMan 熒光定量PCR 方法對BD 患者進行單核苷酸多態性分析,探討白細胞介素-1β(IL-1β)基因多態性與BD 的相關性,發現BD 組患者與健康對照組之間IL-1β-511A/G 基因型分布差異存在顯著性。結果表明,IL-1β-511A/G 基因多態性可能與BD 有關。

  神經營養因子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廣泛分布在腦和外周血液,且對神經元生長、分化、存活、可塑性、損傷後修複及促進突觸效能有重要作用。金海淼等通過測定BD 抑鬱發作治療前後血清BDNF 水平, 探討血清BDNF 水平與BD 抑鬱發作及療效的關係。研究發現,血清BDNF 水平低下與BD 抑鬱發作密切相關,可能是BD 抑鬱發作的狀態指標;血清BDNF 水平升高可能為BD 抑鬱發作臨床療效的參考指標之一,與國外相關研究結果相一致。此外,李則摯等研究外周血BDNF mRNA 表達和血清蛋白水平與雙相障礙、雙相躁狂和雙相抑鬱的關係,認為BD 與BDNF 水平下調可能相關,這種下降貫穿於躁狂相和抑鬱相,而且BDNF 的變化不會因BD 患者心境障礙極性的變化而處於兩極狀態。BDNF 與BD 相關性研究已成為熱點,期待將來會有更多相關研究。

  認知功能有研究顯示,無論是發作期還是穩定期,BD 患者的注意力、記憶、執行功能等認知功能均存在損害。廣東一項研究從橫斷麵探討分析穩定期BD 患者的總病程是否與各項認知功能指標存在相關性;研究發現,認知功能損害不但在急性期和穩定期患者穩定存在,且在其健康一級親屬中也有類似缺陷。此結論更支持認知功能為素質性的設想,或可作為研究遺傳內表型指標。

  甄別雙相抑鬱與單相抑鬱差異

  雙相抑鬱在臨床易被誤診為單相抑鬱,且雙相抑鬱被誤診時間更長。研究發現,20.8% 單相抑鬱障礙患者實為雙相抑鬱。若僅對雙相抑鬱患者給予抗抑鬱治療,則會轉為躁狂,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正確把握雙相抑鬱早期臨床特征,認清單相、雙相抑鬱症的異同點,有助於提高雙相抑鬱的早期識別率和臨床療效。

  蔡溢等通過單相、雙相抑鬱臨床特征及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驗證了雙相抑鬱與單相抑鬱是屬於兩種相位特征的抑鬱發作。雙相抑鬱首發年齡小,陽性家族史較為明顯,理解記憶和執行功能損害較單相抑鬱更嚴重;而單相抑鬱焦慮症狀明顯,經曆生活事件較多。這些研究結果有助於雙相抑鬱的及時和正確診斷。研究者同時也指出,單相、雙相抑鬱患者在抑鬱嚴重程度方麵無統計學差異,提示僅從臨床症狀上難以區分單相、雙相抑鬱,這也是二者易被混淆的原因之一。

  北京一項研究從腦影像學角度尋找雙相抑鬱與單相抑鬱在腦結構方麵的區別。研究者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測量並比較單相抑鬱與雙相抑鬱患者大腦靜息狀態下低頻波振幅(ALFF),以探查二者是否有大腦活動區域的差異。研究發現與單相抑鬱者相比,雙相抑鬱患者左頂上小葉和左側後腦島葉ALFF 明顯減少,而右背前腦島ALFF 增加。這兩個腦島分區相反的腦活動模式提示兩種疾病間存在某些神經生物學區別, 在腦島分區或能精確定位出雙相抑鬱與單相抑鬱在腦結構上的不同。

  合理選擇與應用診斷工具

  據2012 年一項研究顯示,我國被診斷為重性抑鬱(MDD)的患者中至少有1/5 實為BD 患者。誤診和漏診導致治療風險增加,對患者預後帶來較嚴重影響。故尋找簡單、敏感、適合我國臨床的篩查手段顯得尤其重要。

  王佩蓉等應用心境障礙問卷對48 例抑鬱障礙住院患者進行評定。以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軸Ⅰ障礙定式檢查-病人研究版(SCID-I/P) 為標準對患者進行重新診斷,發現心境障礙問卷與SCID-I/P 診斷結果有較好的一致性,尤其BD- Ⅱ型障礙。

  而2012 年國內另一項大規模研究結論卻相反:心境障礙問卷區分MDD 與BD 的最佳界值低於國內以往評分標準,由於敏感性較低,故研究結論認為在國內臨床使用心境障礙問卷作為常規工具篩查BD 患者未必合適。該課題同時發現,用32 項輕躁狂症狀清單篩查MDD 人群中的BD 患者,有良好的敏感性與特異性。不同點在於,此項研究提出,區分BD- Ⅱ與單相抑鬱的最佳界值取12 分較適合(以往研究認為是13 分)。

  規範藥物治療方案

  在BD 治療藥物中,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目前臨床研究中,喹硫平是對Ⅰ型和Ⅱ型BD 治療有效證據最為豐富的藥物,也受到了最近更新的一些雙相抑鬱治療指南的推薦。下麵以喹硫平為例,介紹2012 年我國學者對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BD 的研究進展。

  雙相躁狂吉林一項研究比較喹硫平與鋰鹽治療BD急性躁狂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研究發現喹硫平組的YMRS、PANSS 評分下降程度均高於碳酸鋰組,且無嚴重的不良反應。得出結論為喹硫平治療BD 急性躁狂安全、有效。

  雙相抑鬱BD 患者使用抗抑鬱藥治療有轉躁風險,抗抑鬱藥引起的轉躁將加劇BD 的快速循環,形成難治化、遷延化。龍贇等通過喹硫平和氟西汀分別聯用碳酸鋰對雙相抑鬱的對照研究,評價喹硫平的8 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證實兩組在相同碳酸鋰劑量的情況下療效相當,不良反應基本相似,但喹硫平組未見轉躁患者(喹硫平組32 例,轉躁0 例;氟西汀組31 例,轉躁4 例)。研究結果肯定了主張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單用或聯用心境穩定劑作為BD 的長期用藥的觀點。

  藥物劑量北京張玲等回顧175 例住院BD 患者使用喹硫平係統治療的病曆資料和臨床特征,了解使用喹硫平治療BD 患者在急性期和維持期1 年時的劑量變化情況及影響因素。該研究發現,在雙相躁狂急性期的喹硫平劑量為(422.3±158.8)mg/d,雙相抑鬱急性期的喹硫平劑量為(323.4±173.5)mg/d,與美國的處方信息推薦劑量一致;而病情穩定的患者在維持期1 年時的喹硫平使用劑量減少,中位劑量為200 mg/d。此外,該研究還發現急性期需要更高喹硫平劑量的影響因素有男性、躁狂/ 混合發作和伴精神病性症狀,提示在治療這類BD 患者時應考慮使用較高劑量喹硫平。同時證實影響維持期1 年時喹硫平劑量的主要因素是患者急性期的使用劑量,故建議參考急性期用量調整維持期劑量。

  其他2012 年國內學者對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奧氮平、利培酮、齊拉西酮、喹硫平、阿立呱唑等治療BD的研究較多,普遍認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聯合心境穩定劑治療雙相躁狂起效快、療效肯定、安全性高等,是臨床醫生的良好選擇。而對雙相抑鬱治療尚存爭議,但研究發現部分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喹硫平、奧氮平)治療雙相抑鬱有效。

  重視非藥物幹預措施收益

  鑒於藥物治療療效的局限性及病因和發病機製的複雜性,除了藥物治療BD 之外,醫療界也在進行其他治療方法的探索。2012 年,護理幹預和認知治療發展較快。

  2012 年福建一項研究顯示,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取強有力的心理康複治療措施,通過指導患者學會控製和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保障自身和社會安全、培養和訓練患者生活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在疾病好轉時的回歸等,對改善BD 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劉才英等將美國著名護理專家Imogen-King 的“ 互動達標理論”引入BD 患者的護理幹預。它有利於患者更全麵地掌握健康知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改善服藥依從性,提高護理滿意度。此外,團體認知治療也可以改善康複期BD 患者的心理狀態。研究顯示,通過團體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提高康複期BD 患者的自我與經驗和諧水平,提高患者自尊水平,並能促進社會功能恢複。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