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重性精神病肇事、肇禍:現狀及原因透視

作者:北京安定醫院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李海英 曹欣冬 徐秋月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3-03-05
導讀

         從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和表現分析,可大體將其分為興奮躁動型、幻覺妄想型、抑鬱自責型、反複要求自殺型、敏感多疑型、易激惹型等幾種。

  

 20130226全科
 20130226全科

  精神疾病的病理因素

  從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和表現分析,可大體將其分為興奮躁動型、幻覺妄想型、抑鬱自責型、反複要求自殺型、敏感多疑型、易激惹型等幾種。

  公安機關抓獲的、暴力危害社會的精神病患者多屬於興奮躁動型、幻覺妄想型、易激惹型,其發病特點見上表。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至少有1600萬重性精神病患者,其中有暴力傾向的約1.6~3.2萬例,且每年還在不斷產生新的精神病患者。在刑事案件中,因精神病患者自我控製能力弱,作案具有對象不特定、地點不確定、時間不固定、手段殘忍等有別於其他一般刑事犯罪案件的特點,這類犯罪對公共安全是嚴重的隱患。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現肇事、肇禍等暴力行為呢?肇事、肇禍精神病患者在社會中的存在已不是個別現象。這個特殊人群不同於社會的其他人群,他們不僅對社會有嚴重的危害性,且這種危害性難以預見。據報道,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引發的肇事肇禍事件約占所有傷害事件的10%。因此,我們應當加強對於這個特殊人群的管理。

  社會原因

  現代社會精神疾病的劇增與高發,除先天性病因外,社會因素不可忽視。其主要涉及以下兩方麵。

  工作壓力太大 在現代社會的市場經濟下,競爭充斥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人一踏上社會,就麵臨各式各樣的競爭,如學習的競爭、工作的競爭等,盡快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更多地獲得經濟利益就如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人們不停地奔忙,而忘記關心自身的精神健康。

  初級社會群體的解體 初級社會群體由長期麵對麵互動形成的、具有親密人際關係的社會群體,一般包括家庭、鄰裏、朋友、遊戲夥伴等。但在現代城市社會中,由於居住格局的變化和生活節奏的加快,鄰裏群體已是名存實亡。再加上社會流動頻率的加快和工作中競爭的加強,人們已很難有可傾訴的知心朋友,更多的是利益關係上的“朋友”。初級群體的解體壓縮了人們情感交流、宣泄壓力的通道。家庭成了人們緩解生活壓力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渠道。生活壓力加大、宣泄渠道變窄,加之中國人羞於向陌生人傾訴、沒有看心理醫生的習慣,因此各種心理障礙、精神疾病也隨之而來。

  監護製度不完善

  患者日常管理模式須改善 我國對於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實行的是“家庭為主、政府為輔”的模式。這種做法雖符合我國的傳統習慣,但實行起來很困難。其主要障礙在於許多家庭沒有財力和精力負擔得起對精神病患者的長期管教,導致不少監護人不能擔負日常的監護職責。我國法律提到,精神病患者違法後“責令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而就像醫學中認為“治未病”才是上策一樣,事發後再監管的“亡羊補牢”是否應由“未雨綢繆”式的管理替代呢?

  缺乏對周圍人知情權的保障製度 不少監護人對精神病患者的病情遮遮掩掩,他們認為家裏有這樣的患者很丟麵子,但家屬向親朋鄰裏和用人單位隱瞞患者病情卻易使人們疏於防範而最終釀成大禍。一方麵精神疾病患者的隱私確實須被保護,但另一方麵,患者周圍人防範被傷害的權益也須得到保護,因此出台相關規定協調處理這個問題才是良策。

  缺乏社區精神康複

  重性精神病患者臨床症狀消失、自知力恢複僅達到臨床痊愈標準,這還不夠。理想狀態時,患者應恢複原有工作或學習能力、重建恰當而穩定的人際關係才全麵達到社會康複要求,肇事、肇禍現象才能顯著減少。目前我國對於此類患者開展的社區管理遠落後於這一理想目標。鑒於少數患者對公共安全造成的嚴重威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精神疾病防治機製、提高全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認知率。

  加強認識 全社會都應認識到精神病患者是弱勢群體,須保護他們的權益,對其給予關懷。

  采取切實管理措施 僅靠精神病醫院對其管理遠遠不夠,患者家屬、所在單位、社區、村鎮及擔負社會管理職能的國家機關都要對患者齊抓共管。精神病患者臨床相好轉、社會功能顯著改善後,最終要在社區生活,故開展紮實、有效的社區管理和治療、為患者提供合理和高效的服務才能有效控製病情、防止衰退,使其恢複社會功能,並降低肇事、肇禍事件的發生,最終有利於社會秩序的維護。

  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製 該病治療費用大,相當一部分家庭無法承擔。政府須加大投入,或設立專門的精神病救助基金。

  ■鏈接

  暴力行為的先兆——精神症狀

  國內2004年的一項觀察了373例違法肇事、肇禍精神病患者的研究顯示,精神症狀是導致嚴重不良後果的直接原因,幻覺、各種妄想及行為障礙在此類病患者中較常見(圖)。通過觀察患者的言語、表情、動作、姿態等行為表現或可估計患者是否有攻擊危險。

  幻聽

  患者若憑空聽到有聲音在罵他,就可能與之對罵,也可能氣得摔東西。有些患者憑空聽到鄰居議論他,就會到處尋找聲音或專門找鄰居吵架。但在旁人看來,這些行為很難理解。

  幻聽中最危險的是命令性幻聽,對其須高度重視。這種幻聽生動具體、來去突然、內容多具威協性,患者對此難辨真偽且絕對服從。例如,患者憑空聽到有聲音讓他去死,就毫不猶豫地采用跳樓、用頭撞牆等方式自殺。這種自殺往往突然發生,家屬觀察不到任何先兆,僅在事後(若自殺未遂)患者才說“有個聲音讓我去死”。

  妄想

  被害妄想是精神病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多數患者采取忍讓、逃避的態度,但少數患者會“先下手為強”,對假想敵主動攻擊。對此,最重要的是弄清楚患者的妄想對象。若患者的妄想對象是某個家裏人,應盡量讓這位家屬遠離患者,至少不要讓他們單獨呆在一起。

  具有鍾情妄想的患者可能反複糾纏自己的妄想情人,從而引起糾紛。也可能認為自己與妄想情人無法結合是由於某人從中作梗,因而與他人發生衝突。

       具有嫉妒妄想的患者不惜跟蹤、監視、妨礙其配偶的正常生活,也可能直接攻擊妄想中的“第三者”。

  情感障礙

  重性精神病患者多有情緒異常,部分患者表現為興奮、話多、易激惹,常伴衝動行為。

  精神運動性興奮

  處於極度興奮躁動狀態的患者不能有效控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因而攻擊他人而發生衝突。部分患者因對某個問題的看法、觀點與他人不一致而發生爭執,甚至突發暴力衝突行為。

  人格障礙

  部分患者因對某個問題的看法、觀點與他人不一致而發生爭執,甚至突發暴力衝突行為。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