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能陶冶情操,讓人身心愉悅,但有一種音樂卻並非如此。這種特殊音樂毫無旋律可言,卻能刺激腦電波,讓聽到這種音樂的人陷入類似吃過迷幻藥後的瘋狂狀態。這種被稱為“音頻毒品”的音樂在網絡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甚至使人上癮。
音樂能陶冶情操,讓人身心愉悅,但有一種音樂卻並非如此。這種特殊音樂毫無旋律可言,卻能刺激腦電波,讓聽到這種音樂的人陷入類似吃過迷幻藥後的瘋狂狀態。這種被稱為“音頻毒品”的音樂在網絡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甚至使人上癮。
在許多對這種音樂的介紹中,標注著可消除不安、抑鬱情緒的功效,將其稱為“類似毒品”、“鎮靜劑”等。這種音樂是否真如網絡所傳那樣神乎其神?心理谘詢師表示,這其實是一種催眠音樂或者一種暗示,聽時間長了會使耳膜和中樞神經產生不良反應,影響聽者的心理健康,容易導致抑鬱、焦慮等問題。由於此類音頻的有害性無法得以證實,所以,如何監管成了難題。相關人士建議要加強引導和監管,並提醒網友:心緒不佳時要謹慎選擇音樂,不要借“音頻毒品”來消除不安、抑鬱情緒。
現象
“幾天前,我在瀏覽網頁時發現了這種音頻,據說聽後可以產生吸入可卡因、海洛因和大麻等毒品後的感覺,我想嚐嚐鮮。”市民王先生說。從網絡上的留言來看,像王先生這類想嚐鮮的人不在少數。
吸引他們的就是“音頻毒品”。在相關網站有關於“音頻毒品”的介紹:“音頻毒品”英文名稱為I-Doser,也可以稱作“聽的MP3毒品”。它通過控製情緒的α波、使人處於清醒和夢幻之間的θ波以及令人緊張和興奮的β波等各種頻率,引起腦電波起伏,使人進入幻覺狀態。介紹還稱其能使人產生類似吸食致幻劑、大麻、冰毒等毒品的效果,並使聽者逐漸產生精神依賴。
今年大學畢業的小張告訴記者,自己也曾聽過這種音樂。她是無意中在一個論壇上發現了“音頻毒品”,出於好奇就進入網站聽了幾段。“我剛開始還以為自己的耳機壞了,就隻聽到一個單調的聲音,後來我在網上查了別人的留言才知道就是這個樣子的。當時,我下載了幾首,舍友包括班上同學都很感興趣,好多人都聽了,有人說聽著很有感覺,上課的時候還有睡覺前都聽。但有的人並不怎麼喜歡。”
有網友表示,自己在聽了這種音樂以後開始感覺不舒服,後來卻欲罷不能,有些上癮了。聽一段時間之後,聽力開始下降,總提不起精神來。
記者注意到,有大量與“音頻毒品”相關的視頻被上傳到視頻網站YouTube上。從這些視頻中可以看到,聽這種奇怪音樂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並且都戴著耳機,有的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蒙上雙眼,如癡如醉,一副很享受的樣子,有的卻像是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緊閉雙眼,在床上掙紮。
調查
網絡上很多網友都在討論“音頻毒品”,也有人把它稱為“可聽藥”,不少人在尋找下載地址。
記者在百度上輸入“音頻毒品下載”進行搜索,竟出現大約124萬個相關結果,各種下載網址、試聽網址紛紛出現。相關的數碼音頻製品在諸多網站上也有售賣。
記者將隨機下載的幾種“音頻毒品”文件試聽了一下,大部分音樂長約10分鍾,它們通常都有一個引人注意的名字,例如“地獄之門”、“上帝之手”、“鴉片”和“大麻”等。每種文件打開後聽上去基本是不同的嘈雜聲,有類似於電視上“雪花台”的聲音,有“嗡嗡嗡”的聲音,也有像尖銳哨聲一樣刺耳的聲音,有的則隻能聽到“嗚……嗚……”的聲音,非常緩慢,斷斷續續的。
在這些對“音頻毒品”的介紹中,除了對部分音頻的內容和效果作了介紹外,還建議聽者最好用隨身聽或者MP3,聽的時候要閉上眼睛、在私密的環境中傾聽,以達到最佳效果。網友“飛躍的幸福”說:“我聽了,出現了幻覺,勸大家別聽,頭昏……”
隨後,記者又點開給五六個人試聽,大家的感覺各有不同。“燒開水的聲音”、“鬼叫”、“馬路噪聲”……多數人覺得這些音頻文件隻是一些噪聲和雜亂的聲音,沒有絲毫旋律可言。幾個人一致認為,這樣的“噪聲”聽一會兒就有焦慮不安的感覺,聽得時間長了想“打人”。
據了解,此類“音頻毒品”由某網站在2009年開設,該網站推出了73種免費I-DoserMP3文件,並細分為消除不安情緒、消除抑鬱情緒、類似毒品、鎮靜劑等十大類別。網站沒有介紹是誰開發、如何開發以及是否經過醫學驗證等問題。近幾年,這種“數碼毒品”已隨著網絡迅速在全世界散播。
分析
這類音頻並沒有像音樂一樣的美感,怎麼會讓人上癮呢?鄭州福斯特心理谘詢中心高級心理谘詢師蔡勁林認為,所謂的“音頻毒品”其實就是一種催眠音樂或者一種暗示,基本上這類音頻都是以單調的長音為主,通過重複刺激,強化暗示,利用聽者的生活體驗對於聲音產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使部分人接受暗示,進而形成強烈的情緒體驗,包括輕鬆的、愉悅的和恐懼的、難受的等,甚至少數極易接受暗示的人會形成幻覺。而真正在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自我暗示,由於每個人的生活體驗都不一樣,有的人聽到的是噪聲,有的人聽到的是樂音,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會產生類似催眠的體驗。一般來說,能產生催眠體驗的人應該不會超過10%,所以“音頻毒品”也沒有那麼玄。不管產生的情緒體驗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由於這種情緒體驗比較集中強烈,產生的刺激會使少數人去追求重複的體驗,形成了所謂的“上癮”。
危害
體驗“音頻毒品”的人不斷在網上發帖介紹親身感受,希望親自體驗的網友也在迅速增多。市民張先生認為,青少年對這些新奇的東西很好奇,如果在網上隨便就可以下載,很可能孩子聽後會對心理產生負麵影響。
蔡勁林指出,由於一些音頻隻是簡單的長音不斷重複,用耳機長時間收聽會使耳膜和中樞神經產生不良反應,經常性地長時間收聽會使這些器官受損。如果是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這些音頻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如果是消極的情緒體驗,比如恐懼、惡心、痛苦等,時間長了會影響聽者的心理健康,容易導致抑鬱、焦慮等問題。他建議人們不要輕易嚐試。
另外,據相關媒體報道,美國藥品研究部門的工作人員稱,“音頻毒品”可能會引誘青少年嚐試真毒品,父母應多加留意。
記者向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舉報,對方稱對於“音頻毒品”尚無明確界定,需要先交與相關監管部門調查核實其是否存在危害性。隨後,記者向文化稽查部門谘詢得知,由於“音頻毒品”既不是毒品,也不是淫穢物品,隻是一種音樂,目前沒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可以限製它。
建議
從神經心理學上分析,有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的人會受聲音影響產生幻覺,心理素質好的人產生幻覺的可能性較小。蔡勁林說,像這種“上癮”狀況,要停止聽“音頻毒品”並盡快找專業的心理谘詢機構進行谘詢和心理治療。另外,合適的音樂能讓煩躁者安靜,讓抑鬱者振奮,讓焦慮者心態平和,而有些音樂則會讓人傷感。如果心緒不佳,需求助於音樂來緩解,一定要謹慎選擇,最好不要輕易嚐試“音頻毒品”。
針對青少年癡迷“音頻毒品”的現象,網友“文森”認為,家長應加強與子女的交流溝通,有效掌握子女的活動動向,引導綠色上網,發現不良網站要及時舉報。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關注此類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可能有危害的“毒品”,及時評估和判斷這種流行事物對社會秩序可能帶來的危害,加強宣傳和正確引導。
此外,也有家長建議,教育部門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把“音頻毒品”和真實毒品的危害一起宣傳,鼓勵學生多聽健康向上的音樂。公安治安部門結合對酒吧、KTV等娛樂場所的檢查,及時發現場所裏的“音頻毒品”,對場所負責人進行宣傳和教育,防患於未然,杜絕青少年因聽“音頻毒品”產生幻覺而引發案件。除此之外,網絡監管部門應加強對網絡監控,及時屏蔽提供這種有害的“音頻毒品”下載的網站鏈接,從源頭上堵住“音頻毒品”泛濫。
•閱讀更多精神科內容請點擊:http://psy.cmt.com.cn/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