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世界報》7月24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根據一項倉鼠實驗得出結論表明,長期在睡眠環境中點著昏暗的燈光,可能觸發動物大腦的臨時性變化,有導致抑鬱情緒出現的可能。但該過程是可逆的,隻要回複到完全黑暗的環境裏睡覺時,狀態又能得到恢複。相關報告發表在近期《分子精神病學》雜誌上。
據德國《世界報》7月24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根據一項倉鼠實驗得出結論表明,長期在睡眠環境中點著昏暗的燈光,可能觸發動物大腦的臨時性變化,有導致抑鬱情緒出現的可能。但該過程是可逆的,隻要回複到完全黑暗的環境裏睡覺時,狀態又能得到恢複。相關報告發表在近期《分子精神病學》雜誌上。
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的研究員蘭迪·尼爾森領導的小組使用了已被切除卵巢的母倉鼠來做實驗,以排除荷爾蒙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幹擾。其中半數倉鼠在8周時間裏每天被放置在達150勒克司(一種照度單位)的燈光下16個小時,其餘8小時被放置在黑暗的環境中。而另一組倉鼠在前四周中每天有16小時處在明亮的燈光下(大約150勒克司),其餘8小時被放置在昏暗的燈光下(5勒克司),其亮度類似於黑暗房間裏打開著的電視機的亮度。隨後這組倉鼠又被放置在完全黑暗的環境裏1—4周。
研究人員隨後檢測這些倉鼠的精神狀況。那組在前4周暴露在昏暗燈光下睡覺的倉鼠與對照組相比看上去明顯不活躍。它們的糖水飲用量也出現下降,這些在實驗中被看做是抑鬱症狀的表現。但經過兩周處在黑暗睡眠環境下的“恢複”之後,倉鼠的上述症狀隨之消失。
該研究也指出,倉鼠的類似症狀也許也出現在人類身上,尤其是那些在深夜裏坐在電視機前或睡覺時拉開窗簾,讓外麵的燈光射入臥室裏的人。他們應做出改變讓自己重回到完全漆黑的環境裏睡覺,以此來消除這個負麵影響。
此前有研究發現,使用夜燈者抑鬱的幾率會偏高,而且肥胖也與使用夜燈有關。雖然在現代生活中很難做到身處無光環境之中,但保持作息規律以及夜晚關燈睡覺都能有助於擺脫燈光對人們的不利影響。
•閱讀更多精神科內容請點擊:http://psy.cmt.com.cn/
相關鏈接:睡眠環境中開夜燈或引發抑鬱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