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自閉症比原來更流行了嗎?

作者: 來源:果殼網 日期:2012-08-08
導讀

         電影《瑪麗和馬克思》的主角,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自閉症的一種。早在1996年,溫羅娜(翻譯阿斯伯格的論文的那位自閉症專家)曾經根據1956年到1983年出生的兒童的資料,大致估計自閉症譜群病症的患病率是0.91%。

電影《瑪麗和馬克思》的主角,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征,自閉症的一種。圖片來自:cinephilia.net

  今年三月,美國疾病預防與控製中心(CDC)發表了最新的全美8歲兒童自閉症現狀調查。標題宣稱“自閉症大流行:每88人中就有一個”。這種製造恐慌的論調讓不少激進的民眾染上了日漸盛行的“化學恐懼症”,將自閉症和“毒素”或其它無關問題扯到一起。有些人因此開始兜售他們的研究、著作以及所謂的“對症良方”。另一方麵,一些研究者認為,這隻是對自閉症的認識不斷加深,診斷標準和分類不斷完善的結果。

自閉症,一直在變的診斷

  盡管當今的媒體和社會對自閉症有廣泛討論和關注,普通大眾乃至某些專門人士仍然對幾個基本問題一知半解:什麼是自閉症?我們如何能夠識別自閉症並進行統計?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人們對這兩個問題的不解足以解釋這份報告所得出的“自閉症大流行”。實際上,自閉症患者的人數並沒有大規模增加,隻不過我們找到了更好更精確的識別方法。

  自閉症是由美國的精神病學家列昂 卡那於1944年首次描述的。在此之前,自閉症對臨床醫生來說並不存在,其患病率自然也就等於零。實際上,當時自閉症的患者不是不存在,隻是在被當做精神病對待。卡那在196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記載,在他定義了自閉症後,“全國好像一夜之間多出了成百上千的自閉症兒童”。他還提到,別的國家裏也能觀察到同樣的趨勢。

  根據卡那的記載,1951年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應該將繼續自閉症診斷為精神分裂症,還是應該將它作為一種單獨的病征考慮。到了1953年,才由一位自閉症專家發出了有關“濫用自閉症診斷”的警告,因為它有“變得流行的危險”。60年後,仍然有許多人宣稱自閉症和多動症一樣,隻不過是一種常用的“萬金油”診斷,是家長和醫生用來解釋許多經典的不良行為的借口。

  圖片來自blogs.discovermagazine.com

  阿斯伯格綜合征(Asperger's syndrome)是自閉症的一種,有時也被稱為“小老師綜合征”。這也是一種被發現後才確定存在的病征。1981年,英國著名自閉症研究者溫羅娜將奧地利人漢斯 阿斯伯格1944年的論文翻譯成英文,並重新引起醫學界的重視。這篇論文中,阿斯伯格將它描述為不同於卡那的自閉綜合征的另一種病征。但由於發表於二戰期間,阿斯伯格的論文一直未受到同盟國醫學界的重視。因此,即使在近40年前就有人定義出了這種病征,阿斯伯格綜合征在1981年以前一直無法得到正確的診斷。同自閉症一樣,在醫學界接受阿斯伯格綜合症之前,它的官方患病率自然也是零。

  現在我們已經說到2種70年前尚不存在的病征了(也許還要再加上一個:非典型自閉症),盡管這些病征的患者自古以來一直存在。CDC的新數據表明,美國的八歲兒童中每88人就有一個人符合以上3種病征之一,而2006年的數據是每110人中才有一個。這個變化是如某些人所說,是某種潛藏的環境“毒素”增加所致?抑或是如同當初自閉症從精神分裂症中分離出來一樣,是診斷的變化和重新分配的結果?

證據證明,自閉症患病率並未改變

  對大部分研究自閉症及其流行狀況的專家來說,造成自閉症患者人數爆發式增長的最大因素是不斷改變的自閉症的定義和對病越來越多的關注。引入自閉症作為診斷的數十年之後,研究者發現醫生在實踐中仍然會有“替代診斷”的現象:將本來該歸類於其他疾病(如心理發育遲緩或語言障礙)的歸類到自閉症的範疇。比如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者重新對1980年代曾經生活在猶他州的489名兒童進行了檢查。這些兒童曾經在1990年接受檢查,當時有108名兒童被歸為“有缺陷的”(即今天所說的智力障礙者),而沒有被歸為自閉症患者。調查者用現今的自閉症患病標準對這108名兒童的檔案重新評估,發現按照現今的標準,其中64名兒童不僅有智力障礙,還患有自閉症。

  發展神經心理學家多羅西 畢曉普等人完成的一項研究為自閉症定義變化提供了更多證據。這項研究中對一些曾在兒童時期被確診為“發展性語言障礙”的成人進行了重新評估。運用兩種不同的診斷工具進行評估後,畢曉普發現,盡管以往沒有被診斷為自閉症,這些人中有1/5符合自閉症的診斷標準。

  另一個反駁自閉症大流行威脅論的強有力證據,是各個國家的自閉症患病率十分接近,不同世代之間亦然。2011年英國進行了一項對大規模人群進行的研究,發現成人患有自閉症的比例保持在1%左右,“與英國兒童的患病率相當”,同樣的結論對美國兒童也成立。也就是說,患有自閉症的成人和兒童“一樣多”,這表明不同世代的自閉症患病率是保持穩定的。

  早在1996年,溫羅娜(翻譯阿斯伯格的論文的那位自閉症專家)曾經根據1956年到1983年出生的兒童的資料,大致估計自閉症譜群病症的患病率是0.91%。這個數值和如今研究中常見的1%患病率差別並不大。

  韓國的一項研究發現了明顯高於其它研究的患病率,但它使用的評估方法和人群都不同於其他研究。事實上,韓國的這項研究中,最具備和其他研究之可比性的部分得出的患病率是0.8%,與別的國家的研究結果也很接近。

  跨代穩定不變的患病率、符合自閉症標準而未被確診的人群、替代診斷的存在,這三者加起來已經足以解釋如今美國“自閉症大流行”的表麵現象。隨著對自閉症的更多關注,以及不同診斷工具的靈活使用,許多以往沒有確診為自閉症或確診為其它疾病的人現在都被診斷為自閉症了。

自閉症診斷將會更嚴格

  今天,自閉症發病率在經過了70年的高峰後,也許會迎來快速的滑落,但這和環境因素無關。現今最常用來進行精神疾病診斷的醫學手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常常被稱為精神病學的聖經)正在進行“版本升級”。而據某些研究表示,在第五版中,診斷自閉症的標準將會降低其確診率,阿斯伯格綜合征和非典型自閉症這兩個診斷都會消失。如果這個預測為真,新標準下確診為自閉症的人數將會減少,我們是否又要匆匆忙忙去尋找使得患病率驟降的環境因素呢?顯然不是。

  然而,這些顯然的解釋並不能阻止大批的人利用“自閉症流行論”,到處兜售所謂的研究、著作和“根治方法”。據格林菲爾德教授的說法,這些案例中的手法基本都如出一轍:指出某個有關問題的上升趨勢,再指出自閉症患病率的增長,最後旁敲側擊地暗示一下兩者的關聯。不過,在這種誤導性的亂拉關係上關注太多,就會導致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與自閉症團體有關。雖然我們現在對自閉症的患病率有了更深的認識,但正如英國的研究指出的,我們尚未關注到同樣數量的成年自閉症患者的存在。很多成年的自閉症患者已經將自閉當成是自身的一部分,他們可能不會追求所謂治愈自閉症的良方,但成年自閉症團體可能會花費不必要的精力和資源,朝錯誤的方向努力,為所謂的“自閉症大流行”尋找一個單一的原因。

  第二個問題則是和理解自閉症的成因相關。自閉症的成因是許多人探究的課題。如果我們直接將研究重點放在最近較熱門的環境因素上,就會忽略那些長期存在的,影響了自閉症形成的真正因素。自閉症是否和環境因素有關,例如父母的年齡,胚胎時期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並非不可能。可這些因素是否出現了增長,以印證和自閉症的關聯?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不應當被“流行病”或“毒素”這樣令人害怕的詞語幹擾,而應當看看研究數據到底說明了什麼。如果自閉症患病率真的有增長,其幅度也會是微小的。

數據表明,不論確診與否,自閉症的患者們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本文編譯自《發現雜誌》網站文章:Is Autism an “Epidemic” or Are We Just Noticing More People Who Have It?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