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揮別2012年之際,《中國醫學論壇報》綜合周刊策劃在讀者中征集本年度醫生關注的問題。征集啟事刊出後,我們收到來自全國各地讀者通過電子郵件、短信、微博平台的回應。同樣的關注,不同的角度;同樣的問題,不同的表述。品讀讀者的稿件,有提問,有申辯,有抱怨,有反思,有建議,有期待,字字真情,句句實意。讀者回應最集中的是“醫療環境及醫護人員的執業安全問題”。另外,有兩個方麵讓編輯感到意外,一是讀者對深化醫改的關注度很高(超過90%的讀者);另一個是對“社會”的關注度很低(隻有不足10%的讀者提出了對社會問題的關注)。這一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本期編輯從“關注前沿、關注醫改、關注社會、關注自身”四個方麵,對讀者回應的問題依關注度高低,依次將前10位的問題呈現出來,並摘錄部分讀者對問題的闡述及建議。對於讀者關注度高的問題,我們還采訪了相關專家及管理者,具體內容將在2013年1月10日的《中國醫學論壇報》呈現。

我們趕上了有事可做的一年——李小鷹教授談老年醫學2012

2012年我們趕上了有事可做的一年。以往從事老年醫學工作的同誌是在積累,即使想做,但沒有合適的時機。今年,從國家到衛生部,給予老年醫學極大的支持,我們想做的事情,能夠付諸實施,讓我們感到非常幸運。2012年,我們完成了衛生部老年醫學臨床中心評選標準的製定。這個很重要,決定了我們今後怎麼走。2010年,我國老年慢病患者已達1.13億,因慢病而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已達到3600萬,2020年將超過6500萬。我國迅速進展的老齡化以未富先老和慢病高發為特點,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形成了嚴峻的挑戰,也使我國老年醫學的發展麵臨巨大壓力和空前的機遇。以往從組織隊伍看,老年醫學大部分依賴於保健隊伍,下一步,如何把全民老年醫學麵臨的問題予以回答和解決,是我們明年乃至今後必須要做的事。另外,今年剛剛完成醫學名詞大百科中老年醫學名詞的編寫。2012年,老年醫學分會組織專家修訂了四肢動脈狹窄專家建議,並製定了頸動脈狹窄專家建議,這樣,再加上之前已有腸係膜動脈狹窄和腎動脈狹窄專家建議,一共有4個周圍動脈疾病專家建議。現在大家主要關注老年人腦血管和心血管的問題,對於周圍動脈還不夠重視,篩查不得力。我們希望專家建議的出台,能引起整個社會對老年周圍動脈硬化的警惕。2012年,我們還完成了中國80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詳細]

充滿希望和未知——侯金林教授談感染病學2012

2012年感染病領域又取得了重要進展。 數據顯示,總體我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處於低水平流行,隨著接受抗病毒治療人數的增加,艾滋病(AIDS)發病率和病死率顯著下降;手足口病仍在多地流行;我國首先報道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2010年至今,基孔肯亞熱在廣東已有近200例病例報告。基礎研究方麵,腸道微生態和結核分枝杆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令人矚目,但結核多重耐藥及AIDS合並結核感染的治療仍是重大公共衛生難題。以下是我結合國內多位同事建議整理出的感染病學領域重要進展。5月和6月,兩篇論述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變異版本在雪貂間傳播的論文引發“人造病毒”之爭。7月,第十九屆世界AIDS大會在美國召開,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HIV合並其他病原感染已成診治巨大負擔。亨裏奇報告2例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和抗病毒治療的HIV感染者出現病毒持續抑製。7月16日,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批準首個HIV預防藥物Truvada。在疫苗研究方麵,我國自主研製的AIDS疫苗即將進入Ⅱ期試驗,這是國際上首次用複製型活病毒載體研製的AIDS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在HIV合並結核感染方麵,一項在博茨瓦納進行的研究顯示,HIV陽性和陰性者患耐多藥結核的基本表現和臨床微生物學結果無差異,但前者對抗結核治療不良反應更敏感。 [詳細]

創新,安全,轉化——寧光教授談內分泌學2012

我認為采用減重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與肥胖是今年的重要事件之一。采取管狀胃切除術、可調節胃綁帶術、胃短路術以及胃折疊術等改變胃容量的手術,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體重,還能改善其糖代謝,治療糖尿病。此項技術在歐洲和美國已有上萬例應用經驗,2012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也發表了美國和意大利的兩項隨機研究。結果提示,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減重手術在緩解血糖方麵勝於傳統內科治療。此類手術有明顯的減重和降糖療效。但也存在一些須注意的問題。作為一項侵入性手術,減重手術不應被濫用,目前需要指南或專家共識來規範此類技術的應用。此外,尚須謹慎篩選患者,並注意觀察手術的遠期療效及不良反應等。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這一年內分泌領域的進展,我認為是創新、安全、轉
化。創新,整個內分泌領域都需要創新,隻有創新地進行研究才能使我們對內分泌疾病的機製有更多認識,隻有創新才能使我們有更多的新手段治療疾病。安全,一項新技術應用於臨床,臨床醫生不僅需要考慮其療效,還應考慮其安全性,我們已經注意到了安全性的重要性。轉化,把流行病學和實驗室研究結果轉化為臨床實踐,才能更好地治療患者。 [詳細]

2012,新起點——劉誌紅院士談腎髒病學2012

為引領中華腎髒病學會(CSN)走上國際舞台,2012年,學會提出了“讓世界了解中華腎髒病學會,讓中華腎髒病學會走向世界”的行動口號。5月,CSN專家團在巴黎與歐洲腎髒病協會-歐洲透析與移植協會(ERA-EDTA)理事會的專家們舉行了促進雙邊合作見麵會。10月,在CSN年會期間舉行了國際腎髒病學會East-Asia Workshop,旨在借此達到推動區域腎髒病學發展和融入國際學術組織的目的。11月,在美國腎髒病學會(ASN)年會期間,CSN專家團與ASN全體理事舉行會議,商談了如何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的相關事宜。為強化CSN的國際形象,學會對CSN會徽進行了修改。新會徽突出了“CSN”這一標誌性符號,使其更加鮮明奪目。腎髒病領域的進展首先是成果豐碩。2012年,一係列重要的診療指南被公布或更新。其中包括改善全球腎髒病預後組織(KDIGO)公布的腎小球腎炎指南和急性腎損害指南、美國風濕病學會公布的狼瘡性腎炎篩查和治療指南、歐洲風濕病聯盟及ERA-EDTA共同公布的成人及兒童狼瘡性腎炎的治療指南等,而腎髒病預後治療倡議(KDOQI)也更新了糖尿病和CKD臨床實踐指南。這些指南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深度推廣和解讀,必將有效提高中國及全球腎髒病診療水平。 [詳細]

理想,行動,堅持 ——胡學強教授談神經病學2012

2012年9月,中華醫學會第15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此次會議特邀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介紹了國內外神經病學最新研究進展;同時,麵向各個層次的醫生開展繼續教育活動;還結合最新的臨床診療指南和規範,進行宣講、討論、病例分析和答疑。神經病學分會各學組積極開展製定神經係統各種疾病的國家級診治指南或共識。目前,已發表《中國重症肌無力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中國偏頭痛診治指南》、《中國多發性硬化診療專家共識》等。此外,還製定了《中國吉蘭-巴雷綜合征診治指南》、《中國肌萎縮側索硬化診治指南》等。今年還將推出多部指南與共識。對神經病學領域的進展我們要懷抱理想,發展我國的神經病學事業。在臨床實踐中,幹出成績,解除患者痛苦;支援西部及貧困地區,普及與提高基層醫院對於神經相關疾病診療水平;堅持創新,爭出成果。目前,在神經病學分會14個學組的基礎上,新增加血管介入學組和重症學組。21世紀,醫療模式已發生轉變。許多疾病的發病原因與社會、環境因素有關,作為醫生要了解社會,掌握心理疾病知識,才能處理好臨床中的問題。 [詳細]

發展迅速,有序,腳踏實地——劉大為教授點評重症醫學2012

2012年,重症醫學領域新的診療技術手段不斷湧現,新的研究陸續出爐,新的指南和標準也在更新,讓人感覺像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今年拯救膿毒症運動(SSC)指南再出更新版。該指南由美國重症醫學學會於2004年發布,並於2008年進行修訂。目前,最新版指南雖尚未正式出台,但在國際大會上我們已了解了主要更新點。更新後的指南製定得很具體,並打破了以往一些共識。另一個重要的指南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定義的柏林標準。將ARDS分為輕中重度,去除了急性肺損傷診斷標準,這也帶來了治療方法的變化。談到指南,就要講如何看待指南,這也是我們這幾年一直在討論的問題。重症醫學中的許多疾病死亡率非常高,我們特別希望能找到有效的治療手段。有人會將某一時間段內不同級別的研究進行總結歸納,提出這一時期相對合理的診療方案,並給出推薦強度,這樣的指南對臨床工作非常有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當然,指南有時間性,過幾年如果有局限性,還會再更新。 [詳細]

飛躍,支持,轉變——祝堤膳珠教授談全科醫學2012

2012年全科醫學領域發生的最重大的事情應該是整個國家層麵對全科醫學的重視。除了衛生部發布全科醫生製度的文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多個部門已經開始重視並積極參與全科醫學的建設,就全科醫學的發展進行調研。其中一項具體的工作就是計劃在今後加強全科醫學師資力量的培訓,在全國多個地區建立起師資培訓中心。今年,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區的衛生局就已經開始帶隊到我們這裏接受師資培訓。全科醫學領域的進展可以用三個詞來形容。第一個詞是飛躍。2012年,我們全科醫學可以說有了一個飛躍式的發展。從整個國家層麵看,各個部門都非常重視全科醫學的發展,從實際行動上可以看出對全科醫學發展的重視;從醫生層麵看,今年各地區對全科醫生的培訓力度有很大加強,使得他們的知識結構也有了改善;最後從普通民眾層麵,他們對全科醫學的認識也有了飛躍式的改變。第二個詞是支持。這個支持也是從上到下的,從國家到醫生到普通居民,都很支持全科醫學的工作。第三個詞是轉變。一個方麵是醫生自身的轉變,比如以前患者來看病,醫生就給他們開化驗單啦、開藥啦,抗生素的應用不夠規範。但現在這些方麵都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不該開的、不該吃的不會讓患者去做。 [詳細]

有“大協作”才能有“大製作”——孫永昌教授談呼吸病學2012

我認為《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的正式發布是今年呼吸病學領域最重要的事件。這是我國第一部係統闡述吸煙危害健康的權威報告。此外,今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成立煙草病學組,並在全國呼吸年會上首次精彩亮相,成為年會一大亮點。控煙不僅是呼吸科醫師的事,更是所有醫務人員和全社會的事。呼吸係統深受吸煙之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癌這兩種由吸煙引起的疾病,在我國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位於疾病死因前列。隻有控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呼吸領域的進展我就用CCT來形容吧:Collaboration(協作)、Clinical (臨床研究)、Translational(轉化研究)。協作。2012年,多中心臨床研究依然占據學科進展排行榜前列。例如COPDgene研究,已在COPD臨床表型、急性加重、自然病程、遺傳學等方麵發表多篇論文,去年《新英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的唯一1篇COPD研究論文,就來自這一研究。我國學者在NEJM上發表的中國耐藥結核全國調查,也是“大協作”的成果。臨床研究。我一直認為,我國基礎醫學研究進展很快,在頂級期刊發表的高水平論文數量不斷攀升,而臨床研究雖在進步,但步伐比不上基礎研究。前幾年我國學者在流感、COPD、肺栓塞、肺動脈高壓等方麵發表了重要論文,但去年論文並不多。我國病例資源非常豐富,如何充分利用這種優勢,為認識國人的呼吸疾病、提高我國呼吸疾病防治水平做出貢獻,是呼吸科醫師的責任。 [詳細]

厚積薄發,方興未艾——栗占國教授談風濕免疫學2012

2012年風濕免疫學堪稱“指南-標準年”,推出了多個國際國內新指南、分類標準。2012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發表了《緩解病情抗風濕藥(DMARD)和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推薦意見》、《手、髖、膝部骨性關節炎的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推薦》、《痛風管理指南》及新的《幹燥綜合征分類標準》;歐洲風濕病聯盟(EULAR)、歐洲腎髒病學會(ERA)和歐洲透析與移植學會(EDTA)聯合提出《成人及兒童狼瘡腎炎的治療建議》;ACR和EULAR聯合推出了《風濕性多肌痛的最新分類標準》;在IgG4相關性疾病國際會議上,首次有專家推出了《IgG4相關性疾病及其器官損害命名的推薦意見》,我國學者對此進行解讀並發表在《中華風濕病學雜誌》上;在德國柏林召開的EULAR年會上,推出了新的《大血管炎管理推薦》;同時,EULAR還提出了《銀屑病關節炎藥物治療推薦意見》。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首次完成《糖皮質激素誘導的骨質疏鬆症診治專家共識》,該《共識》是基於國外的研究進展和國內的臨床實踐,采用了德菲(Delphi)法的程序,由學會多次討論、修改,將於2013年上半年發布。 [詳細]

健康生活,傳遞快樂——孫學禮教授談精神病學2012

我認為今年有兩個事件比較重要:其一,是強調“大醫學”的概念,精神衛生滲入到了醫學的各個領域。例如,今年的西部論壇,涵蓋了醫學的各個學科。與過去不同的是,精神衛生不再是向其他醫學專科進行宣傳,而是真正為各個醫學專科的醫療過程進行服務。這是很大的轉變。其二,在過去,精神衛生幾乎隻關注患者情況,而今年開始關注醫生的職業倦怠和情緒管理。職業倦怠在醫生中十分普遍,關注執業者的精神健康才能最終解決患者的問題。今年,我對醫療從業人員的職業倦怠進行了研究,發現出現職業倦怠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⑴ 工作沒有愉快感。⑵ 在工作中沒有希望,沒有幻想,沒有未來規劃。⑶ 社會特殊發展時期造成的人群“邊緣化”。⑷ 定位不明確。⑸ 知識結構導致的“匠人”模式。精神病學領域的進展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的話,我會選擇融合、社會性和接軌。融合,即走入“大醫學”當中。精神衛生不再是專科問題,而是全民問題,精神科醫生要利用精神衛生平台為全體患者服務。社會性。人是一個整體,醫學隻能解決人的很小一部分問題,隻有將哲學、宗教、社會、人文等內容注入到解決人的健康問題中,才能真正做到醫學模式轉變。接軌。今年以來,大家開始更關注於尋找疾病的生物學證據,在新版教科書編寫中,也要將生物學依據與精神醫學中的疾病診治結合起來,要求求證。 [詳細]
前沿和醫改方麵

•關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治理工作進展

•關注創傷科的建立及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注細胞核重編程在器官移植領域的應用

•關注精神衛生立法

•關注幹細胞臨床研究進展

•關注國際、國內診治指南的發布

•關注糖尿病的控製與管理

•關注急救體係建立和綠色通道的建立

•腎動脈交感神經射頻消融治療頑固高血壓的爭論

•關注疑難病例討論

•建立科學合理的醫生激勵製度

•住院醫師培養規範化及其管理製度

•基層醫院改革,尤其是二級醫院改革

•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優化就診流程

•醫藥分家如何落實

•醫事服務費用

•公立醫院改革

•社區醫院報銷製度

•醫保製度的改革與監管

•全科醫生的培養與留住

關注自身和社會方麵

•傷害醫生的事件層出不窮,醫護人員的安全沒有保障

•醫療環境問題

•醫務工作者的心理障礙問題

•醫患糾紛化解機製的建立

•醫生的尊嚴與待遇

•醫生收入

•醫療與科研的關係

•醫生的自律與反腐

•疲勞行醫

•醫生的繼續教育問題

•莫言首次問鼎諾貝爾文學獎

•航空母艦“遼寧艦”交付海軍

•“十八大”中共中央領導換屆

•加強食品加工安全

•運用網絡舉報腐敗官員

•規範保健品預防疾病的宣傳

•公共場所控煙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