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偶然發的肺結節究竟該如何隨訪?

作者:shaosai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2-07-11
導讀

         CT成像中常見的是偶發性肺結節(ILN),在CT血管造影中高達13%,在所有胸部CT掃描中為24%。

關鍵字:  肺結節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早期發現率仍然很低,79%新診斷的肺部惡性腫瘤已有轉移。CT成像中常見的是偶發性肺結節(ILN),在CT血管造影中高達13%,在所有胸部CT掃描中為24%。Fleischner協會根據結節的大小、位置和特征推薦了一個特定的隨訪期,盡管指南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采納,但對這些高發結節的指導性隨訪仍不一致。

        據調查,隨訪率低的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患者可能沒有被充分告知偶然出現的結節或隨訪的必要性,缺乏關於ILNs和隨訪的標準化溝通會導致患者缺乏對隨訪需求的認識。

        近日,發表在J AM COLL RADIOL雜誌的一項研究根據Fleischner指南,評估了機構標準化報告和跟蹤係統對ILN隨訪的改善,為進一步規範肺結節的隨訪流程及診斷評估一致性提供了參考。

        本研究對實施結構化的Fleischner建議和電子追蹤之前和之後的ILN患者進行隨機抽樣,並對各隊列進行了影像學隨訪進行了比較。使用多變量邏輯回歸評估適當的隨訪和隨訪損失,自變量包括使用結構化建議或追蹤、年齡、性別、種族、民族、指數測試的環境(住院、門診、急診)、吸煙史和結節特征。

        總共有1301名患者符合最終納入標準,包括結構化建議或追蹤前的255名患者和結構化建議或追蹤後的1046名患者。在幹預前和幹預後的群體中發現了基線差異,實施結構化建議後發現ILN較小、年齡較小。比較幹預前與幹預後的結果,40.0%(250人中的100人)與29.5%(1046人中的309人)的患者沒有隨訪,盡管Fleischner有成像指征(P = .002),在其餘的患者中,56.6%(145人中的82人)與75.0%(737人中的553人)的患者按時隨訪(P < .001)。幹預前延遲隨訪的情況更為頻繁。幹預後的差異主要是由門診環境中≤8毫米的結節造成的(P < .001)。在多變量分析中,年輕的年齡、白種人、門診環境和較大的結節尺寸與適當的隨訪完成有明顯的關係(P < .015),但結構化建議則沒有。

        在製定ILN適當隨訪率的基準時,一致使用結構化報告是減輕選擇偏差的關鍵。盡管有結構化的建議,但急診科病人和住院病人仍有錯過或延遲隨訪的風險存在,因此需謹慎對待。

        原文出處:

        Barun Bagga,Kush Fansiwala,Shailin Thomas,et al.Outcomes of Incidental Lung Nodules With Structured Recommendations and Electronic Tracking.DOI:10.1016/j.jacr.2021.09.046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