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周行濤、王曉瑛臨床團隊完成全球首例3D導航顯微鏡下的近視眼內鏡ICL一步法植入術,標誌著我國近視手術已向著更精準、更微創的方向邁出新一步。
本網訊 (駐地記者 孫國根) 近日,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周行濤、王曉瑛臨床團隊完成全球首例3D導航顯微鏡下的近視眼內鏡ICL一步法植入術,標誌著我國近視手術已向著更精準、更微創的方向邁出新一步。
周興濤介紹,ICL全稱“有晶體眼後房型人工晶體”,又稱”眼內隱形鏡片”、“可植入式隱形眼鏡”,是高度近視矯正的主流手術之一。與近視激光手術不同,ICL植入術無需切削角膜,通過將高分子“隱形眼鏡片”植到眼內合適位置,最高可矯正1800度的近視。
據悉,接受手術的這位患者20歲出頭,有1100度高度近視,由於角膜等原因,隻適合施行眼內鏡ICL手術,不適合做角膜激光。在手術導航下,周行濤教授輕巧地將ICL晶體準確植入眼內睫狀溝,最關鍵技術環節隻用了不到20秒。
手術中,醫生不用看目鏡,而是戴3D眼鏡直視屏幕進行操作。周行濤說:“對於大眾而言,戴3D眼鏡似乎看起來很酷,其實,這是為了診療上的精益求精。”很重要的是手術所用的3D顯微鏡可顯著減少光源強度,讓患者在手術中更舒適,減少光損傷。
與此同時,術中OCT技術(使用相關光的物理原理實現對組織結構的精細掃描)可直觀顯示ICL晶體拱高,以微米計的這一拱高值非常重要。周行濤表示,手術台上完成拱高監控,必要時可立刻進行調整,不必下手術台檢測後再上台,這讓手術更優質。
據了解,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屈光晶體手術一直走在創新發展前沿,不僅在國內率先開展EVO ICL人工晶體植入術,而且近五年來已躍升為全球範圍內該領域臨床研究的先行者,為提升近視手術水平及持續改善手術安全做出了貢獻。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