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氣胸、乳糜胸、雙肺彌漫性病變

作者:徐凱峰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02-07-11
導讀

患者女性28歲,因間斷低熱、咳嗽伴左側胸痛、氣短2個月入院。體溫為37.5℃~37.8℃,伴左側胸部隱痛進行性加重,深呼吸及平臥位時加重。外院行胸片和超聲檢查示左側胸腔積液,穿刺抽液示粉紅色乳糜樣液體,考慮為結核性胸腔積液,予抗結核和潑尼鬆治療無效。患者幼年時曾患白癜風,後治愈。高分辨CT(HRCT)提示雙肺彌漫性薄壁囊泡樣改變。經手術結紮胸導管,同時行肺活檢病理檢查確診為肺淋巴管肌瘤病(LAM)。治療選擇:孕激素、雙側卵巢切除、三苯氧胺、減少雌激素釋放的激素,但其效果尚缺乏足夠證據。

關鍵字: 育齡期 | 間斷低熱 | 咳嗽 | 胸痛

病曆摘要

  患者女性,28歲,因間斷低熱咳嗽伴左側胸痛、氣短2個月,於2002年5月28日入院。

  患者於2002年3月勞累後出現午後低熱,體溫在37.5℃~37.8℃,伴少量刺激性幹咳。4天後無特殊誘因出現左側胸部隱痛,深呼吸及平臥位時加重,且胸痛呈進行性加重。活動後感胸痛、氣短。於當地醫院經拍胸片、超聲檢查示“左側胸腔積液”,予穿刺抽液,為粉紅色乳糜樣液體。考慮為“結核性胸腔積液”,給予抗結核治療,同時加用潑尼鬆30 mg/日及對症治療,半月後胸水無明顯減少。患者自發病以來午睡時偶有盜汗,無明顯乏力、納差、咯血、消瘦、無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體重無明顯改變。

  既往史 幼年時曾患“白癜風”,後治愈。2001年12月突發“左側氣胸”,經保守治療後好轉。個人史 無煙酒嗜好,未婚未育,月經史無異常。家族史 無遺傳性疾病史。

  入院查體T 36.5℃,P 88次/分,R 20次/分,BP 100/60 mmHg。肢體無水腫,無紫紺及杵狀指。頸靜脈無怒張。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異常腫大。胸廓無畸形,左下肺叩診濁音,聽診呼吸音低,雙肺未聞及幹、濕性羅音。心、腹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脊柱、四肢無畸形,各關節活動如常,無紅腫或壓痛。

入院診斷:左側胸腔積液原因待查。

最終診斷:經手術肺活檢病理檢查確診為肺淋巴管肌瘤病(LAM)

診療經過

  患者入院後予胸腔穿刺抽液及對症治療,經專科討論考慮為肺淋巴管肌瘤病(LAM)的可能性大,考慮在手術結紮胸導管的同時行肺活檢以進一步確診。患者於6月14日接受全麻下開胸手術,結紮胸導管,滑石粉胸膜表麵塗抹以達到胸膜粘連的目的,並行肺活檢。術中見雙肺彌漫性小泡狀改變,組織水腫,經病理檢查確診為LAM。

  胸腔積液檢查:淡粉色乳糜樣,有核細胞總數900/mm3,白細胞50/mm3,比重1.038,蛋白10.2 g/dl,乳酸脫氫酶(LDH) 64 U/L,葡萄糖(GLU )141 mg/dl,膽固醇(CHO) 80 mg/dl,甘油三酯(TG) 235 mg/dl,乳糜試驗(+),普通細菌培養(-),鏡下見大量淋巴細胞、間皮細胞,未見瘤細胞。

  胸部高分辨CT(HRCT):雙肺紋增多,紊亂,雙肺彌漫性薄壁囊泡樣改變(見圖1)。超聲心動圖:少量心包積液, 腹部B超:肝、膽、胰、脾、雙腎均未見異常。核素淋巴顯像:考慮左側乳糜胸為胸導管上段有瘺道進入胸腔。肺功能:一秒鍾用力呼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數( FEV1%pred )42.3%;最大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數(FVC% pred)69.5%;一秒量占最大肺活量百分數(FEV1/FVC)53.0%;殘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數(RV%pred)166%;肺總量占預計值百分數(TCL%pred)94.6%; 殘氣量占肺總量百分數(RV/TLC%)173%。氣道可逆試驗改善11.8%,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 20.6%。提示: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彌散功能障礙。

  血氣分析(不吸氧狀態):pH 7.43,PO2 72.9 mmHg,PCO2 31.3 mmHg, 堿剩餘(BE)-2.7,HCO3- 20.8 mmol/L。

  圖1 胸部高分辨CT(HRCT)顯示雙肺彌漫性薄壁囊狀改變及左側胸腔積液

  圖2 X線胸片左側胸腔積液

圖3 肺組織病理顯示擴張的淋巴管及異常增生的平滑肌

圖4 LAM的標記抗體HMB-45在增生的平滑肌細胞染色陽性

病例討論

  總結本例有如下特點:⑴女性,28歲。⑵因低熱、咳嗽、左胸痛入院。⑶左側氣胸一次。⑷左側乳糜胸(見圖2)。⑸胸部HRCT示雙肺彌漫性薄壁囊性改變。這些臨床特點強烈提示LAM的可能。患者在入院前主要的臨床發現為乳糜胸,臨床醫師忽視了氣胸史,普通CT上也未發現雙肺的囊性改變。因此當時診治的重點為乳糜胸,並給予了抗結核治療。

  LAM是乳糜胸的一個罕見原因。在北京協和醫院,除特發性乳糜胸外,乳糜胸的主要原因為創傷性及結核(見表1),其他原因如淋巴瘤及絲蟲病等也要注意。本例在鑒別診斷時需要仔細考慮這些疾病的可能。但由於同時合並雙肺彌漫性囊狀病變及氣胸史,診斷的天平明顯地指向罕見疾病LAM。雙肺彌漫性囊性病變也需要與一些疾病相別,如肺氣腫、肺間質纖維化(蜂窩肺)、囊性支氣管擴張、組織細胞增生症X,及肺囊性纖維化等。根據病史及臨床特點,鑒別起來並不難。HRCT在區分這些病變的特點時有突出的優勢,對於了解病變類型,分布及特征很有幫助。

  LAM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彌漫性肺部疾病,主要病理改變為肺間質、支氣管、血管和淋巴管內出現未成熟的平滑肌異常增生。臨床上有如下特點:⑴幾乎所有的病例均為育齡期婦女;⑵自發性氣胸 ;⑶乳糜胸,氣胸和乳糜胸可反複發生;⑷部分病人有少量咯血;⑸慢性進展的呼吸困難;⑹肺功能顯示阻塞或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部分病人可逆試驗陽性,殘氣量增加。血氣提示有低氧血症。⑺HRCT示雙肺彌漫性囊性改變。⑻肺外可有腎或腹膜後等病變。⑼開胸肺活檢可確定診斷。與黑色素瘤相關的HMB 45抗體陽性為LAM的標記性抗體。雌激素受體(ER)及孕激素受體(PR)常為陽性。

  本例提示我們,對於有氣胸、乳糜胸的病人,需要作胸部HRCT進一步了解肺部病變,除外有無肺氣腫、肺大皰、結核、腫瘤等。如果發現囊性改變,應考慮LAM的可能。

  LAM的治療目前尚無成熟的意見,由於病例數少,很難進行臨床研究來確定某一種治療的效果。目前一般認為LAM與雌激素有一定的相關性。治療方麵有如下選擇:⑴孕激素治療⑵雙側卵巢切除⑶三苯氧胺治療⑷減少雌激素釋放的激素。但這些治療方法的效果目前尚缺乏足夠的證據。病情嚴重者可考慮肺移植。其他支持治療包括:氧療,如果肺功能可逆試驗陽性,可給予β2受體興奮劑;用肺炎及流感疫苗等預防肺部感染。

  LAM的生存時間大約在10~20年。對於妊娠問題,肺功能正常者,妊娠的風險不大;而肺功能下降者則應避免妊娠。

  在因特網上,有一些專門介紹LAM的網站。其中較為常用的包括美國的LAM基金會(http://lam.uc.edu)及英國的LAM Trust (http ://www.lam trust.co.uk)。為病人及醫護人員提供有關LAM的信息和支持。

  在本例病例確診後,於6月25日對本例再次進行會診討論。

  劉鴻瑞教授(病理科):肺活檢標本肉眼見肺膜表麵多個隆起,直徑0.1~0.2 cm,切麵見肺為多囊狀,直徑0.1~0.5 cm,囊內壁光滑。鏡下(圖3)見肺組織呈囊狀,可見部分正常肺泡及擴張肺泡,肺泡間隔有豐富的梭形、長核、胞漿豐富的平滑肌樣的細胞。免疫組化示LAM的標記抗體HMB45(+)(圖4),PR(+),ER(-)。病理特征符合LAM,可確診。

  林守清教授(婦科內分泌):通過回顧性病史詢問(可靠性要差一些),該患者出現氣胸及乳糜胸均發生在月經周期,提示本例疾病加重與雌激素水平有關。患者在上中學時即有活動耐力下降,提示病程已經較長。根據文獻資料,LAM的治療需要針對雌激素治療,但尚無確切的依據。對於本例,在對婦科內分泌係統幹預之前,宜先觀察至少2個月經周期。在第一個周期,測量其基礎體溫及填寫臨床症狀日記,了解呼吸道症狀出現的規律。在第二個周期,選擇幾個時間點測定雌孕激素的水平及其變化。在第三個周期再考慮幹預方法。對於這樣一個年輕女性病人,治療將首先考慮大劑量孕激素療法,如婦康或安宮黃體酮,也可選用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咪啡司酮。卵巢切除不作為首選,可放在後麵考慮。由於本例病理示ER陰性,抗雌激素治療療效可能要差一些。而且三苯氧胺對子宮內膜也有一定影響,暫不考慮。

  朱元玨教授(呼吸科):LAM較為罕見,但其臨床表現如咯血、氣胸、乳糜胸和呼吸困難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碰到。LAM的HRCT有特征性改變,相信大家看過本例之後印象深刻。希望呼吸科醫師一定要養成習慣,自己讀片,而不僅僅是看放射科出的報告。LAM的囊狀改變與小氣道平滑肌增生後阻塞氣道導致遠端擴張有關,沒有明顯的肺間質改變。文獻報道,LAM在肺移植後供體肺還可出現LAM的表現,因此,在其發病機製完全揭示之前,臨床上的治療較為困難。

點評

  本次再次推出一個罕見病是希望大家能從其診治過程得到啟發。本病表現為常見病,卻是罕見病。病人在入院前經過一係列的檢查和治療,並按結核性胸膜炎治療。在入院後,病房主管醫師雖然沒有診斷LAM的經驗,但很快做出了正確的判斷並經病理證實。其中有兩點需要注意:⑴平時的鑒別診斷麵要廣,如本例是一個典型的LAM病例:育齡期女性/氣胸/乳糜胸/雙肺囊性改變,其診斷已經呼之欲出。LAM雖然罕見,大家沒有什麼經驗,但由於平時在鑒別診斷中經常提起它,因此在理論上對它並不陌生,所以獲得了迅速診斷。⑵HRCT的價值。由於本例在普通CT上不易覺察到典型的薄壁囊泡樣改變,而在HRCT下卻十分明顯。對於任何懷疑肺氣腫/肺大皰的病變,HRCT應更有優勢,而且本例的肺功能提示殘氣量增加,在選擇CT時應申請HRCT。對於這一病例的治療,林教授也做了很好的討論。由於目前的治療方法並無確切依據,根據每個病人的基礎狀況選擇治療方案十分重要。而對於這樣一個少見病,病人間以及病人和專業人士間的互相支持也很重要,因特網為此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陳燕 徐凱峰)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