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這是一個人們感覺很熟悉的疾病,事實上我們對它仍然很“陌生”,它的新變化及其帶來的危害很多人並不知曉。時值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到來之際,列舉幾個值得人們關注的事實。
新華網北京3月23日電(記者周婷玉)肺結核,這是一個人們感覺很熟悉的疾病,事實上我們對它仍然很“陌生”,它的新變化及其帶來的危害很多人並不知曉。時值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到來之際,列舉幾個值得人們關注的事實。
事實一:肺結核疫情正漸卷土重來
過去的“癆病”,是一個讓人聞之色變的“白色瘟疫”。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隨著鏈黴素、利福平、異煙肼等特效藥物的問世,肺結核病人一度迅速下降。然而,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在人們對這個“可治之症”放鬆警惕時,病菌漸漸變異,耐多藥結核病開始蔓延,肺結核疫情悄然卷土重來。
我國是全球27個耐多藥肺結核高負擔國家之一,據估算,我國每年新發耐多藥結核患者10萬例左右,新發廣泛耐藥結核病患者9000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數位居全球第2位。
衛生部疾控局一位負責人稱:“耐藥結核猛比‘超級細菌’。”去年報道的“超級細菌”主要是大腸杆菌,這類耐藥細菌感染主要發生在醫療機構的住院病人中,感染部位通常為血液、尿道、肺部和傷口等。而結核病是呼吸道傳染病,耐藥結核菌主要通過吸入肺結核患者咳嗽、打噴嚏時噴出的飛沫傳播,人群普遍易感。
據介紹,目前全國感染結核杆菌的人約有5.5億,其中10%-15%的人可能發病。相關研究顯示,每個肺結核患者一生可以傳染10-15人。“結核病的傳播特點決定了傳播途徑很難切斷,要在未來幾十年內消滅非常困難。”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控中心綜合業務部主任呂青說。
事實二:目前沒有特效新藥、沒有成人特效疫苗
肺結核是一個古老的疾病,目前針對這一疾病的檢查、治療和預防手段也同樣“古老”。
比爾及美琳達·蓋茨基金會中國項目副主任錢秉中介紹說,現在常用的肺結核塗痰檢查,已有約130年的曆史;現在應用的專門治療肺結核的“新藥”是1965年問世的利福平,氟喹諾酮類的二線治療藥物都不是針對肺結核研發的,隻是在治療中發現它有較強抗結核杆菌作用才將其用於肺結核治療。
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也是80多年前研製的。錢秉中說:“目前沒有特效的成人疫苗,卡介苗隻是用於兒童。”
在人類研究放慢腳步時,疾病卻加快了侵襲。耐多藥結核菌和廣泛耐藥結核菌每年都在感染很多人。耐多藥結核病會直接傳播給健康人。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曾提到,一半以上的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是原發性的,而不是發病後治療不當導致的。
如果耐多藥結核病和廣泛耐藥結核病患者的數量得不到有效控製,疾病的發病和死亡率將成倍增長。有專家指出,廣泛耐藥結核病如果不能得到控製,麵對結核病,人類將被帶回無藥可治的年代。
事實三:耐藥結核病不好治但可防
耐多藥/廣泛耐藥肺結核的治療需要二線抗結核藥物,治療時間長達兩三年,治療費用大約是普通肺結核的100倍,治愈率最好在70%左右,而普通肺結核治愈率在90%以上。
耐藥結核病的檢測對實驗室的生物安全要求較高,很多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無法開展,即便在能夠檢測的部分地市或更高的衛生服務機構,也需要至少2個月的時間才能確診一例病例。基層也不能治療耐藥結核。
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臨床中心主任許紹發則指出,耐多藥肺結核治療很困難,最好的辦法是減少耐多藥的發生。
“防治耐多藥肺結核,最好的辦法是盡早發現、盡早治療、規範管理結核病人,一旦發現耐多藥病人,要加強管理,切斷傳播源。”衛生部疾控局副局長郝陽說。
肺結核患者治療時間長,服藥多,很多病人不需要住院治療,因此管理病人規範服藥對於減少耐藥尤為重要。郝陽表示,衛生部製定的新防治規劃中,將強化基層醫療機構對病人的管理。
事實四:普通肺結核可免費診療
按照規定,咳嗽、咳痰兩周以上就應該就診,然而我國肺結核患者有症狀後及時就診的比例不到一半。“這樣不僅會延誤自身病情,而且還會造成疾病傳播。”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臨床中心主任許紹發說。
患者不就診有的是因為症狀輕嫌麻煩,有的是經濟原因。但有一個政策很多人不知道:普通肺結核在定點醫療機構可以免費診療。呂青說,接受免費診療的肺結核患者不足三成。
據衛生部疾控局結防處處長劉霞介紹,肺結核患者在結核病防治機構就診可享受國家肺結核免費政策,這些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結核病防治所和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等。
可免費的項目包括:國家為初診的肺結核可疑症狀者免費提供1次痰塗片(3份痰標本)和普通X光胸片檢查;為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免費提供國家統一方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期間的痰塗片檢查(3或4次,每次2份痰標本)和治療結束時的1次普通X光胸片檢查(初、複治患者各提供1次免費)。
此外,全球基金項目還在項目地區為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免費提供二線抗結核藥物和相關檢查;在部分中國衛生部-蓋茨基金會肺結核防治合作項目試點地區由醫療保險和項目經費支付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大部分醫療費用,個人承擔小部分醫療費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