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70歲,因“間斷發熱4天,發現右肺占位1天”於2011年9月21 日入院。患者4天前受涼後出現發熱,最高39.5℃,1天前出現咳嗽,咯少量棕色血痰,入院前1天查胸片示“右下肺占位”,收入院。診斷為右下葉球形肺炎(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性大),心房顫動。
病曆摘要
主訴及病史
患者女性,70歲,因“間斷發熱4天,發現右肺占位1天”於2011年9月21 日入院。患者4天前受涼後出現發熱,最高39.5℃,1天前出現咳嗽,咯少量棕色血痰,入院前1天查胸片示“右下肺占位”,收入院。既往心房顫動病史6年餘。其父患肺癌去世。
入院查體
體溫39.8℃,脈搏100 次/分,呼吸頻率22 次/分,血壓125/80 mmHg。急性病容,右肺背部肩胛下角以下可聞細濕音。心界左大,房顫律。腹部查體未見異常。
輔助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為12×109/L,中性粒細胞占86.6%,血紅蛋白129 g/L,血小板240×109/L。尿便常規、肝腎功能及電解質正常。C反應蛋白(CRP) 98.0 mg/L。動態紅細胞沉降率(ESR)71 mm。肺部腫瘤常規、降鈣素原陰性、自身抗體陰性。超聲心動示雙房擴大。24小時動態心電圖示心房顫動。
支氣管鏡檢查(9月26日)
鏡下正常,未見新生物。
痰培養、痰塗片和病原體檢測
痰細菌真菌培養、找抗酸杆菌陰性。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抗體陰性。痰塗片:革蘭染色法白細胞計數>25/低倍視野、上皮細胞計數<10/低倍視野;革蘭陽性球菌成對、中等量。基因芯片病原體檢測: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性為95%。
影像檢查
胸片:右下肺占位(圖1);胸部CT:右下肺球形肺炎(圖2)。
診斷
右下葉球形肺炎(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性大),心房顫動。
治療
給予莫西沙星抗感染,體溫降至正常,病變吸收消散出院(圖3)。
球形肺炎的影像學診斷
球形肺炎(Spherical Pneumonia)是以球形或卵圓形陰影為表現的肺炎,其本質仍是肺炎,隻是影像學表現較特殊,易被誤診為肺部腫瘤或其他結節性病變。球形肺炎的常見病原體與普通院外獲得性肺炎相近,以肺炎鏈球菌最為常見,也可見於支原體、流感嗜血杆菌等。本例患者合格痰標本塗片:見革蘭陽性球菌成對、中等量,基因芯片病原體檢測示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性為95%,考慮感染病原菌為肺炎鏈球菌可能性大。
發病機製其發生機製包括:① 解剖因素:兒童肺泡間孔(cohn氏孔)發育不全,間隔緊密,肺泡小,發生肺炎時炎性滲出不易擴散,聚集呈球形;② 病原學因素:肺炎鏈球菌與肺泡上皮細胞親和力強,發生肺炎時以肺泡炎症為主,易出現球形肺炎;③ 與疾病時相有關:肺炎早期炎症呈離心性擴散時,胸片病變可呈球形;抗菌素治療後肺炎吸收消散過程中,炎性滲出通過肺泡孔向心性吸收而使病變呈球形。
診斷及鑒別診斷因球形肺炎影像學表現特殊,其診斷過程必然以鑒別診斷為核心,最重要的是與肺癌相鑒別,其次應與結核瘤、肉芽腫性病變(如韋格納肉芽腫等)鑒別。需及時行胸部CT檢查明確病變特征,有條件時給予支氣管鏡等檢查,必要時實施肺穿刺活檢以明確診斷。診斷時應密切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同時治療反應也是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本例患者急性起病,發病時有高熱、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CRP升高、ESR增快等感染征象,高度提示肺炎診斷,支氣管鏡檢查未發現異常,在進行檢查的同時給予了及時抗菌素治療,治療後病變迅速吸收好轉也進一步支持肺炎診斷。
影像學特點球形肺炎影像學特點:① 病變多發生在背側及近胸膜處;② 病變邊緣多模糊, 提示炎性滲出,而肺癌結節邊界清晰,呈分葉狀,有細毛刺;③ 病變內可看到支氣管氣影,肺癌結節一般無支氣管氣影;④ 胸腔積液少見, 肺門及縱隔淋巴結腫大罕見;⑤ 肺CT檢查可呈較典型的“暈征”(圖2)和邊緣較為清晰整齊、與胸壁垂直的“刀切征”。
預後 患者一般預後良好,治療後炎症可完全吸收,本例患者經抗菌素治療後體溫降至正常,隨訪肺部陰影完全吸收。與普通肺炎相似,高齡、免疫抑製、耐藥菌感染等提示預後不良。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