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

RA早期用藥治愈便無需做關節置換!

作者:醫學指導/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關節外科主任蔡道章教授 文/廣州日報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孫健、陳曉霖 來源:健風源 日期:2017-07-24
導讀

人工關節置換是類風濕關節炎發展到晚期的治療方法,做好之後管用二三十年,但這種手術對於一些身體條件欠佳的年老患者來說,風險有點大。廣州有醫學專家指出,其實類風濕在早期完全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控製病情,現在需要做手術特別是做多個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已經大大減少了,建議患者在出現關節腫痛後及時就診,不要等到關節破壞嚴重再治療。

關鍵字: RA

病例:阿婆為了能走路接受關節置換

60歲的陳阿姨是雲浮羅定人,5年前開始出現雙腿疼痛,尤其是右腿疼得特別厲害,走路都十分費力,蹲也蹲不了,在當地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但反複試了多種治療方式都不見好轉。後來經同鎮的人介紹,陳阿姨來到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就診。

經檢查,醫生發現陳阿姨的右膝關節有嚴重的骨缺損,關節變形很嚴重,長期的類風濕未得到控製,而且她的身體情況不理想,做關節置換手術難度大,估計術後並發症發生率也較高。但是,陳阿姨的這種情況若再不進行手術,很可能以後都無法正常行走。該院院長、關節外科主任蔡道章教授帶領團隊為其施行右側膝關節置換術,手術用了不到兩個小時。術後第二天,陳阿姨便可下地。

病因:類風濕關節炎與寒冷和潮濕無關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在任何年齡發病。蔡道章介紹,患者在早期出現關節腫痛,特別是多個關節腫痛,例如掌指關節腫痛,後期關節因韌帶鬆弛而變得不穩定,患者容易摔跤。結合症狀,再做血沉、C反應蛋白等檢查,便可以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分為很多類型,有的惡化得很快,迅速發展到20個關節以上,破壞性很強。如果隻是單個關節出現病變,這種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進展很慢。其病因目前還不清楚,可能與基因、感染等因素有關,目前尚沒有辦法預防。他特別指出,這種病跟寒冷和潮濕沒有明確的關係,南北方的發病率差不多。

治療:早期用藥治愈便無需做關節置換

由於生物製劑等藥物治療的進步,目前大部分類風濕性關節炎在發展到骨關節軟骨破壞之前進行治療,包括用消炎鎮痛類藥物、激素、免疫抑製劑、生物製劑等控製炎症和疼痛,就可以實現治愈或者接近治愈——病情得到控製之後,患者的運動功能得到改善,甚至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有的商家宣稱電擊療法能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蔡道章認為這種做法沒有科學依據,治不好病。他建議患者出現關節腫痛等症狀後,就盡快找醫生看。

現在需要做手術的類風濕病例越來越少了。蔡道章稱,是否需要做手術,主要看患者的症狀是否嚴重,例如有的患者下肢關節破壞嚴重,但患者還能慢慢走路,也不一定要做手術。

以前很多患者的病情沒有及時得到控製,從滑膜開始到關節軟骨、軟骨下骨遭受破壞,發展到晚期,關節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就不得不做關節鏡微創手術將滑膜切除,甚至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或者做關節融合手術。上肢關節對走路的影響不大,可以通過融合手術讓關節骨頭變成一塊。當然,指間關節也可以換成人工的,但這種手術還做得很少。

目前手術有微創化的趨勢,盡量減少組織損傷和疼痛,例如微創切除滑膜。現在換關節的多為年紀大的患者,他們長期走不了路,病變損害到軟骨下的骨頭,在長期使用激素後往往伴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導致手術難度很大——醫生在手術中一摳就會摳掉一塊骨頭,而且放置人工關節也不穩定,手術的感染機會較大。蔡道章說,過去有的患者一次手術換五六個關節,包括膝關節、髖關節、肘關節等,但現在已經很少這麼幹了,因為手術風險大,往往要輸血,術後恢複慢,還增加感染風險。

術後:理療訓練有助恢複

手術後,患者要加強康複治療,進行理療、肌肉訓練,防止肌肉萎縮,保持關節的活動度。在生活上,患者不需要“忌口”。

人工關節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很多人想知道它能管用多長時間?蔡道章稱,人工膝關節置換後隻要在前三年沒出問題,就說明人工關節的位置放得很好,活動也很好,預計能用二三十年;人工髖關節在使用20年後壞得比較多。

醫學指導/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關節外科主任蔡道章教授

文/廣州日報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孫健、陳曉霖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