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與遺傳密切相關、致殘性很高的常見炎症性風濕病,較常見於青壯年,男性較女性更為常見,腰痛、臀痛、關節痛、足跟足底痛等是其常見表現。
髖關節受累是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致殘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可謂是該病患者的“死穴”,據報道有超過25%的長病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由於髖關節破壞而致殘。
1.髖關節受累是強直性脊柱炎致殘最關鍵的原因
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髖關節,早期炎症常存在於關節滑膜和圓韌帶,主要還是局限於軟組織,此時積極治療效果很好,髖關節可長期維持於正常狀態,但如果不接受合適的治療,隨著病情的持續進展,炎症將逐漸破壞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質,導致關節間隙狹窄、骨質破壞直至關節間隙消失、髖關節骨性融合而完全喪失功能。而髖關節功能的喪失,將導致跛行、彎腰及下蹲障礙,影響最嚴重的或許就是隻能站立排便了。一般認為,關節軟骨由於缺乏血液供應,自身修複能力很差,所以臨床上病情持續進展的情況極其常見而逆向修複的情況極其罕見。
2.受損的髖關節軟骨能否逆向生長
但在臨床上我們確實遇到過一些病變髖關節軟骨長期穩定甚至呈現“逆向生長”的情況。也曾有報道近年使用較為廣泛的a生物製劑――抗腫瘤壞死因子α藥物治療,可以使累及髖關節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關節間隙寬度增加,這也提示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因炎症破壞而變薄的髖關節軟骨,經積極治療後,還是有一定程度修複的可能。
3.現實中病損髖關節軟骨部分修複的病例分享
去年我科門診也接診了1例特殊的患者,該患者7歲起病,首發部位為髖關節,患病已24年,保存的10年前照片顯示髖關節病變已較嚴重:雙側關節間隙明顯變窄、髖臼及股骨頭均可見骨性破壞。但近7年監測的照片顯示,髖關節病變存在明顯修複征象,關節間隙較前增寬,提示軟骨部分修複(圖1~3)。
圖1 2006年12月10日 雙髖間隙明顯變窄,髖臼及股骨頭骨質侵蝕破壞
圖2 2009年2月18日 雙髖間隙較前增寬,提示軟骨部分修複
圖3 2016年8月13日,雙髖間隙繼續維持,提示近7年來病情沒有繼續進展
所以,AS患者一定要堅持係統治療和鍛煉,嚴防病變累及髖關節。如果不幸髖關節受累,則更應積極強化治療,防止病變出現進展。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