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最容易發生在旋轉度較大、日常活動較靈活的關節和應力性關節,而頸椎具有豐富的滑膜組織,容易受累。
醫生,我最近有點頭暈,跟我的病情有關係嗎?
醫生,類風濕還會頭暈嗎?我這頭暈又頭痛的,是不是頸椎出問題了呀?
類風濕的關節症狀也許大家耳熟能詳,但出現頭暈、頭痛的症狀時,不少類風濕的患者都會感到疑惑:類風濕竟然也會引起頭暈嗎?
其實,這都是類風濕累及頸椎惹的禍。
血管翳:累及頸椎的“元凶”
最新的研究表明,超過80%的類風濕患者會在影像學有頸椎受累的表現。
類風濕最容易發生在旋轉度較大、日常活動較靈活的關節和應力性關節,而頸椎具有豐富的滑膜組織,容易受累。除了四肢小關節,研究表明頸椎是第2個類風濕容易侵犯的關節,部分患者甚至在發病最初的2年就開始出現頸椎受累的症狀。
那麼類風濕是怎麼侵犯頸椎的呢?
原來,類風濕在病變過程中會形成一種名叫“血管翳”的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和它產生的酶能夠破壞人體的韌帶、軟骨和骨,造成頸椎不穩、畸形,主要導致寰樞椎半脫位、垂直半脫位、下頸椎半脫位,還可能出現脊髓壓迫、側塊和齒狀突的侵蝕性骨折,其中寰樞椎受累占80%左右。
症狀各有差異
類風濕累及頸椎時,大部分患者最初並沒有症狀。隨著病情發展,症狀逐漸明顯,具體出現的症狀根據侵襲的關節不同而有所差異。
No.1寰樞椎半脫位
研究表明[4],有65%的類風濕患者存在頸部疼痛的症狀,而在確診類風濕累及頸椎的患者人群中,出現頸部疼痛,特別是顱頸交界區疼痛的約占69%。
類風濕患者出現寰樞椎半脫位時,患者的頸部疼痛通常在活動、直立時加重,休息、平臥時緩解。因為頸椎失穩,疼痛常呈現間歇性,局部製動之後緩解。
除了頸部疼痛,有些患者還會因為神經受壓,出現耳痛、偏頭痛、麵部疼痛等等症狀。
No.2頸髓受壓
如果類風濕侵襲頸椎導致頸髓受壓,在早期患者常表現為手部的靈活性下降、步態不穩、下肢沉重感和容易疲勞等等。
No.3垂直半脫位
垂直半脫位常常繼發於寰樞椎半脫位,患者除了出現寰樞椎半脫位的症狀,還可能出現眩暈、耳鳴、惡心嘔吐、發音困難、吞咽困難、視物模糊等等症狀。
No.4下頸椎半脫位
出現下頸椎半脫位時,患者主要出現頸部疼痛、僵硬的症狀。
看到這裏,部分患者可能已經在疑惑了:我們要怎麼避免自己出現頸椎症狀呢?
那我們就要清楚它的出現和什麼有關係了。
兩大因素
與頸椎症狀的出現息息相關
類風濕累及頸椎導致的症狀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如果並發頸椎症狀而沒有規範、及時治療,患者將可能因顱神經、腦幹或延髓等受壓而降低預期壽命。
因此,如果類風濕患者存在以下兩個因素,應當更加關注自己是否出現頸椎症狀。
01長時間使用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對類風濕患者而言是把雙刃劍,早期短程使用可以減少類風濕病情活動導致的骨破壞,抵消激素對骨代謝的負麵影響,但長期使用會加速骨礦物質的丟失,同時誘導軟骨細胞凋亡,加速骨質破壞。
因此,黃閏月醫生建議類風濕患者用藥需遵醫囑,不可自行停藥或者用藥,避免加重病情,或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性。
02病程長
國外有研究團隊對類風濕患者進行長達5年的隨訪,發現隨著病程的延長,類風濕累及頸椎的患者逐年增加且日益嚴重,尤其是病情控製不佳的患者,症狀表現更加明顯。
如果自己的類風濕病程比較長,黃閏月醫生建議能夠定期常規進行頸椎X片檢查。如果出現了類似累及頸椎的症狀,需要及時就醫。看起來好像完全預防難度很大,如果已經出現頸椎症狀了,我們能怎麼治療呢?
盡早治療是關鍵
類風濕累及頸椎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中醫治療。在確定治療方案之前,需要拍攝包括頸椎正側位片、開口位和屈伸位片等多個X片,檢查是否存在頸椎不穩的情況。
一旦發現類風濕已經累及頸椎,導致患者寰樞椎不穩,就需要盡早手術。因為這種可恢複的關節畸形如果沒有及時手術矯正,隨著病情發展會進展為不可恢複性畸形。
No.1藥物治療
研究表明,在發病3個月內選用抗風濕藥物進行治療能夠減輕繼發性損傷,比後期用藥能夠更有效阻止疾病的進展,同時還能誘發疾病消退。
盡早使用抗風濕藥物和聯合用藥,防止骨關節破壞是目前公認的針對類風濕的藥物治療策略。
No.2手術治療
疾病常見的手術治療包括C1-C2融合手術、枕頸融合術、後路植骨融合減壓術等等,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決定。
在類風濕早期進行手術風險相對較小,手術效果相對較好,術後並發症少且發生可能性較低。
而累及頸椎的重度類風濕患者進行手術能夠改善神經功能障礙,但此時往往出現全身多係統多髒器的累及,手術風險較大,影響術後療效。
No.3中醫治療
_ |
“黃帝問曰:痹之安生?岐伯對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素問.痹論》 |
_ |
在臨床上,類風濕累及頸椎在中醫中並沒有相對應的病名,大多認為頸椎症狀是由引起類風濕的相應病證引發。
祖國醫學將類風濕歸屬於“痹症”範疇,根據具體症狀的不同將患者分為濕熱痹阻、寒濕痹阻和肝腎陰虛3種證型。
在治療上對應地采用清熱祛濕、驅寒除濕、滋陰養腎等治法,常根據不同的病證使用不同的中藥進行治療。目前臨床發現,使用活血化瘀、通絡除痹的中藥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頸椎症狀。
除了幫助改善症狀,有研究表明,中藥治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西藥治療的藥物不良反應,減少糖皮質激素對骨質的影響,降低類風濕累及頸椎的可能性。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