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信心中國風濕抗炎峰會”在哈爾濱召開,本領域多位專家就一年來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係統性紅斑狼瘡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以及應用免疫抑製劑的風險評估方麵取得的進展進行了係統綜評。
炎性關節病的診治一直是醫學診療中的難題之一,2011年,該領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步。2011年12月,“信心中國風濕抗炎峰會”在哈爾濱召開,本領域多位專家就一年來類風濕性關節炎(RA)、強直性脊柱炎(AS)、係統性紅斑狼瘡(SLE)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PsA)以及應用免疫抑製劑的風險評估方麵取得的進展進行了係統綜評。因篇幅所限,僅擷取峰會主要內容,與讀者共享。
類風濕關節炎方麵進展
北京協和醫院張奉春教授、趙岩教授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穆榮教授對2011年研究進展、抗炎達標和治療新通路方麵的問題進行了詳細介紹,概括起來包括如下幾點:
1. 遺傳學研究活躍 本年度對前期發現的RA易感基因在不同人種中驗證的工作仍在繼續,並確證了一些基因在RA發病中的作用。不同RA亞群與易感基因的關係得到進一步理解。隨著GWAS研究的推廣,目前發現的RA易感性基因已達30個以上。
2. 對RA發病機製的研究取得了較深入進展,如發現了抗瓜氨酸蛋白抗體(ACPA)陽性RA發病機製;在RA發病炎症機製方麵有所建樹;發現了microRNA與RA發病的關係;發現C反應蛋白(CRP)缺陷鼠的膠原誘導關節炎加重。
3. 2010版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診斷標準臨床實用性獲得認可。2011年,芬蘭、法國、日本、荷蘭、英國等國多個醫療機構對2010版RA診斷標準進行了全方位檢驗,發現該標準可提高早期RA檢出率,使更多RA患者有機會得到及時治療,從而改善RA預後。
4. 推出新的RA緩解標準。
5. 治療學方麵的亮點包括發現糖皮質激素治療RA的效果明顯且副作用可控;在預測並優化RA治療生物標誌物方麵取得了成績;在探索、評價RA治療新藥方麵也做了一些工作。
強直性脊柱炎方麵進展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古潔若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黃烽教授指出,AS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並與HLA- B27密切相關。腫瘤壞死因子(TNF)誘導的炎症反應在AS發病中起重要作用。活動性炎症與關節結構損傷以及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密切相關。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AS至關重要:早期治療可顯著降低疾病活動度和骨侵蝕發生率,使疾病緩解率更高。目前,AS患者初次出現慢性症狀到確切診斷為AS一般間隔5~10年,致使患者的治療被大大延遲。2011年,在AS的分類標準、療效判定以及臨床治療方麵所取得的進展都有助於該病的早期診斷及有效治療。
1. 建立了國際AS評估工作組(ASAS)中軸型和周圍型脊柱關節炎(SpA)的分類標準,經臨床檢驗證明,該標準具有較好靈敏度和特異度,有助於早期診斷AS。
2. 推出了AS的病情活動性和療效判定新標準,該標準實用、可行、敏感,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3. ASAS/EULAR對AS治療提出新建議。
4.TNF抑製劑治療AS的研究取得進展:發現長期應用TNF抑製劑可抑製脊柱新骨形成;TNF抑製劑對中軸型及周圍型SpA療效明顯優於柳氮磺胺吡啶(SSZ);高劑量依那西普治療AS的療效好,安全性高。這體現在依那西普可顯著阻止關節結構破壞、有助於RA患者骨質破壞的修複、降低疾病活動度,改善進展期AS症狀/體征以及AS患者BASDAI與BASFI評分。依那西普可有效維持臨床緩解、改善AS患者的生活質量、使AS患者達到三重緩解。
係統性紅斑狼瘡關節炎及銀屑病關節炎方麵進展
北京協和醫院張烜、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葉霜教授介紹了SLE關節炎方麵的進展。2011年ACR推出首個關於SLE關節炎的診療指南,該指南中指出腎活檢的重要性以及抗瘧藥在SLE關節炎的治療中具有重要地位。在SLE關節炎機製探索方麵,發現SLE關節炎與固有免疫異常、中性粒細胞、CD38、抗C1q抗體等有密切關係。機製研究方麵,目前已在不同種族人群中發現30種以上SLE關節炎易感基因。針對這些基因的進一步的研究將轉向靶向藥物的開發。治療上采用利妥昔單抗抗CD20嵌合型鼠/人單克隆抗體以及皮質激素等方案。正在探索的新藥包括Belimumab抗可溶性BLyS的人源IgG1λ單克隆抗體;Sifalimumab抗α幹擾素的人源IgG1κ單克隆抗體;Epratuzumab 抗CD22的人源IgG1單克隆抗體。其中,belimumab(10或1 mg/kg)與安慰劑相比,能獲得更高比例的SLE應答指數(SRI)緩解,更少的疾病活動/複發,並可減少激素用量。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徐滬濟教授指出,PsA是一種潛在的破壞性、侵蝕性炎性關節炎。PsA與過早死亡和生活質量下降等密切相關。早期診斷和管理對於預防不可逆轉的關節損傷和功能缺失非常重要,但目前PsA的診斷仍具有挑戰性。治療上,使用TNF抑製劑可達到顯著緩解,PsA患者使用TNF抑製劑1年後DAS28有所緩解;對於活動性PsA患者而言,英夫利西單抗聯合甲氨蝶呤(MTX)較MTX單一用藥更為有效,可增加ACR20(美國風濕學會評分中的20%改善)反應率和PASI75(銀屑病皮疹麵積和嚴重程度指數75%改善)改善率,並具有很好耐受性。GRAPPA指南根據PsA嚴重程度推薦了不同治療方案,該指南可作為參考指導PsA的診斷與治療。
TNF抑製劑應用風險評估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劉毅教授、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誌毅教授指出,目前TNF抑製劑在上述骨性關節炎治療中的重要地位已經確立,2011年,在這些藥物應用風險評估方麵獲得了大量數據。目前常用的TNF抑製劑包括英夫利西單抗、阿達木單抗和依那西普。三種抑製劑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可能風險包括發生嚴重感染、惡性腫瘤以及心血管疾病。
1. 嚴重感染風險。TNF抑製劑治療RA導致的嚴重感染包括肺部結核和非肺部結核、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帶狀皰疹、重度呼吸道感染-軍團菌感染、李斯特菌屬感染和膿毒性關節炎。目前已經知道,嚴重感染風險隨著TNF抑製劑使用時間延長而減少;不同TNF抑製劑導致的嚴重感染發生率無差別;但SpA和RA患者應用依那西普嚴重感染的發生率低。
對TNF抑製劑誘發結核風險方麵的研究發現,與普通人群相比,應用依那西普的RA患者結核風險未增加;與RA對照組相比,應用TNF抑製劑的患者中潛伏期結核患者複發風險可增加;其他單克隆抗體相關結核風險高於依那西普。帶狀皰疹再活化是與TNF抑製劑治療相關的最常見病毒問題。RABBIT研究顯示,依那西普治療發生感染風險低於英夫利西單抗或阿達木單抗。使用TNF抑製劑治療的患者李斯特菌感染發生率非常低,但TNF抑製劑與軍團菌感染發生率增加有關。
2. 惡性腫瘤風險。來自歐盟及美國的研究數據薈萃分析證實,TNF抑製劑治療可能增加惡性腫瘤發生風險。數據顯示,TNF抑製劑增加RA患者淋巴瘤發生風險,與阿達木單抗和英夫利西單抗治療相比,接受依那西普治療的RA患者淋巴瘤發生率低。此外,迄今為止,尚無數據顯示TNF抑製劑與原發癌的發生有關。
3. 心血管疾病風險。使用TNF抑製劑可以降低RA患者發生心血管不良反應的風險;與緩解病情抗風濕藥(DMARD)相比,使用TNF抑製劑治療的患者心肌梗死發生率較低;對TNF抑製劑治療有良好應答的患者心肌梗死發生率更低;TNF抑製劑治療可減少炎性反應,對心力衰竭患者利大於弊;TNF抑製劑不增加心力衰竭惡化的風險。
一項Cochrane的薈萃分析報告表明,依那西普是唯一一個因不良反應停藥例數低於安慰劑組的TNF抑製劑,即依那西普的安全性顯著優於其他生物製劑,與安慰劑相似。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