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0-24日,由歐洲胃腸病聯盟(UEG)舉辦的第20屆歐洲消化疾病周(UEGW)會議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今年的會議彙集了來自127個國家的學者、400餘名演講者和1.2萬餘名參會者,會議關注多學科協作、肥胖、酒精與消化和肝髒疾病的關係等。5天的會議,5天的學習、見證、互動、激勵與享受,與您共享。開幕式上的首位報告者為法國讓·弗雷德裏克·科隆貝爾(Jean Frédéric Colomebel)教授,他在炎性腸病(IBD)研究領域有傑出貢獻。
[詳細]
今年是歐洲消化疾病周(UEGW)的第20個年頭,會議安排了一場特殊演說,分別由各個“大牌”雜誌主編講述消化、肝病、消化道腫瘤、內鏡和外科領域在過去20年間的進展,同時邀請“大牌”學者暢想未來20年各領域的變化。恕篇幅有限,僅擇其一二。《消化道》(Gut)雜誌主編講述了過去20年間的消化疾病管理進展。他說,幽門螺杆菌(Hp)的發現,令消化性潰瘍這種曾被認為是“不能治愈”的疾病得以治療;在胃食管反流病方麵,我們有了質子泵抑製劑和腹腔鏡胃底折疊術;生物製劑被用來治療炎性腸病(IBD);小腸移植已成為腸功能衰竭的治療方式;消化內鏡、消化道腫瘤、人類基因組學和微生物組學等領域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巴裏·馬歇爾的以身試“毒”和隨後的“《柳葉刀》(Lancet)效應”,使得Hp備受關注。
[詳細]
美國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菲爾德的一句名言是:“有些事是已知的已知,有些事是已知的未知,有些事是未知的未知”。記者試圖借用這句話,來介紹歐洲消化疾病周(UEGW)2012會議上關於肥胖的進展內容。肥胖是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主要危險因素,後者可進展為肝纖維化以致腫瘤。據美國杜克大學安娜·迪爾(Anna Mae Diehl)教授介紹,日本一項回顧性研究對6508例NAFLD患者隨訪5.6年之後發現,肝癌年新發率為0.043%;肥胖是肝癌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3%可進展為肝纖維化,這類患者的肝癌發生率明顯升高。
[詳細]
“多學科協作”這個詞,在歐洲消化疾病周(UEGW)2012會議上每天都能聽到。記者僅對幾天來一些涉及多學科協作模式的疾病管理進展,作一簡述。英國倫敦大學聖喬治醫學院萊斯切特教授在開幕式演講中對結直腸癌(CRC)的監測模式進行了探討。CRC是歐洲第二大常見腫瘤,發病率為37.6萬例/年,死亡率超過20萬例/年。完善CRC的綜合管理模式,是內鏡、病理、影像和外科醫生均要麵臨的挑戰。內鏡醫生需要對病變特性及最佳療法做出正確判斷,有關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的培訓很重要。
[詳細]
1950年,日本製作了第一代消化道照相係統;今年9月份,同樣是日本,推出了激光光源內鏡係統(LASEREO)。在這50年的變遷中,內鏡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從單純的診斷功能到目前擔負治療重任。現在,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可提供實時組織學診斷,對黏膜進行斷層掃描以獲取其深層結構信息,並可實行靶向活檢。窄帶成像技術(NBI)在全球範圍內開創了新的內鏡診斷模式,獲得了2011年度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創新獎……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