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中國,乙型肝炎(簡稱乙肝)研究的進展始終是年終盤點關注的熱點。2012年是乙肝研究領域不平凡的一年。在過去一年中,乙肝科技重大專項的順利結題和滾動、乙肝病毒(HBV)受體的發現、全國乙肝臨床和科研數據平台(CRHepB)的啟動、替諾福韋酯中國注冊臨床研究一年數據的鎖定、亞太肝髒研究學會(APASL)和歐洲肝髒研究學會(EASL)乙肝治療指南的更新,以及替諾福韋酯青少年臨床研究數據的公布,所有這些重大事件都對乙肝研究領域具有深遠的影響,同時在2012年為該領域畫上了濃重的一筆。2012年是乙肝研究領域不平凡的一年,為此《中國醫學論壇報·消化肝病周刊》特別采訪了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侯金林教授,請侯教授細數2012乙肝研究領域的不平凡!

我國乙肝研究進展

“十一五”課題結題

2012年,我國乙肝研究領域最重要的進展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一五”課題的成功、順利結題。在“十一五”期間,慢性乙肝臨床治療領域課題的主要目標、任務是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個體化、標準化和規範化治療策略,通過長期抗病毒治療延緩肝病進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和病死率。

為此,我國學者設計了一組原創、大型、多中心、隨機、對照、前瞻性臨床研究。課題組首次通過前瞻性臨床研究證實,根據24周病毒學應答情況調整核苷(酸)類藥物的治療策略,可顯著提高病毒學應答率,並降低耐藥的發生率。

EFFORT研究顯示,采用替比夫定優化治療方案,2年的病毒學答率從61%升至77%,耐藥率從25.8%降至2.7%,整體療效提高16%,耐藥率降至標準治療的1/10。

EXPLORE研究顯示,拉米夫定優化治療可使72周時的病毒學應答率從28%升至45%,耐藥率從36.7%降至1.1%,療效提高17%。

在長效聚乙二醇幹擾素(Peg-IFN)優化治療方案中,取得快速病毒學應答患者的72周乙肝表麵抗原(HBsAg)轉陰率可達4.5%,血清學轉換率達48.5%。

我國學者在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年會上公布了REALM中國研究3年結果,進一步肯定了恩替卡韋的療效和安全性。這也是我國目前開展的曆時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乙肝抗病毒藥物上市後臨床研究,納入處於疾病不同階段、不同治療經曆、來自16個省(市)的5333例患者;50家醫院參與了此次全球性的Ⅳ期臨床研究。

這一係列臨床研究結果將為製定我國、乃至亞太地區的乙肝防治指南提供了高等級的循證醫學證據。

“十二五”課題啟動

在“十二五”期間,乙肝課題的主要目標任務是,通過乙肝治療新方案,進一步提高乙肝治療療效及HBsAg轉陰率,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發生率。課題組將繼續集中全國的優勢力量,發揮“大兵團作戰”、“集團作戰”的優勢,提升我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詳細】

近十年來,乙肝治療領域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重要進展和突破,目前通過抗病毒藥物治療能夠持久抑製病毒複製,並延緩肝病進展,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病死率。從乙肝整體療效看,與丙肝抗病毒治療相比,想要實現大多數患者治愈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通過持續抗病毒治療,實現大多數患者乙肝長期控製的目標已為時不遠。【詳細】

轉化醫學的基本定義是,將基礎研究的成果轉化為臨床治療手段,或根據臨床觀察指導試驗研究,通過雙相互補促進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發展,並建立更直接的聯係,最終實現更好促進人類健康的目標。

在轉化醫學基礎上建立的新醫學模式,是將預測、預防、早期幹預和個體化治療作為未來臨床醫學的發展方向。

簡單說,轉化醫學的三層含義是,問題從臨床中來,再到臨床中去,最終能為患者服務。

當前,HBV感染仍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在HBV感染慢性化後,常因存在炎症而導致疾病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癌,這也正是目前的臨床難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將轉化醫學用於乙肝研究領域 。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像HBsAg和HBV載量等指標都是轉化醫學應用於乙肝研究領域的成果。

特別是2002年,通過將預防性乙肝疫苗列入計劃免疫項目,我國的HBsAg攜帶率已經由9.65%降至7.17%,使攜帶者減少了約3000萬。

近幾年來,乙肝病毒學和免疫學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此基礎上,研發靶向HBV受體和cccDNA的新藥、設計治療性疫苗、製定抗病毒與免疫刺激聯合方案,以及開拓可評估疾病預後、臨床療效的免疫學和遺傳學新指標等工作,目前已完成了臨床前研究,或完成了部分臨床研究。所有這些工作都可歸為轉化醫學的應用。【詳細】

繼續加大對乙肝臨床研究的投入力度。在“ 十一五”期間,國家啟動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重大專項,其中慢性乙肝個體化治療是專項的重要課題之一。

在我國,尋找抗病毒療效的預測指標(包括病毒學、免疫學及基因組學指標),以及通過個體化治療策略提高現有抗病毒藥物的療效、降低耐藥發生率非常重要。探索並驗證各種預測指標和個體化治療策略,都必須以設計嚴格、管理規範的長期臨床隊列研究為基礎。【詳細】

乙肝研究領域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西方國家乙肝流行率低,而亞太地區、尤其是我國的乙肝流行率仍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因此,隻能依靠亞太地區的科研工作者來解決這些問題,具體說來包括以下7大問題。

1 兒童慢性乙肝的治療策略是什麼?治療的應答情況如何?

由於藥品注冊的原因,現有已上市治療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藥物,多數未被批準用於治療兒童乙肝患者。因此,針對兒童慢性乙肝的治療藥物較為欠缺,特別是在我國。原因在於,目前批準治療慢性乙肝的藥物大多尚未完成在兒童受試者中的臨床研究,因此無法提供可靠的循證醫學證據。

2 如何利用無創肝纖維化評估手段(血清或生物物理手段)評估肝病的嚴重程度?以及如何用其對經治患者或未經治療的人群進行長期的跟蹤隨訪?

評估肝纖維化程度對選擇抗病毒治療的人群以及評估抗病毒療效都非常關鍵。

肝活檢因其有創性而限製了臨床應用。無創肝纖維化評估手段,特別是Fibroscan對嚴重肝纖維化的判斷有很好的評估效能,但目前還沒有無創肝纖維化評估手段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的動態變化研究。【詳細】

更多>> 相關鏈接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