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發言

臨床營養支持成本效果分析

營養風險的負擔可分為三大類:① 流行病學負擔,如死亡率、發病率、感染率等;② 經濟負擔,指資源消耗(如住院時間延長、感染治療費用增加等)及患者勞動力下降等;③ 人文負擔,為健康相關的生命質量受損,如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和失能調整生命年(DALY)。進行經濟學評價應綜合考慮經濟和人文負擔。
臨床營養支持具有減少並發症發生、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恢複等臨床功效。目前,臨床營養支持普遍價格較高,而高價格所帶來的價值卻有待考量。同時,還必須重視用藥的安全性,避免過度用藥導致的費用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國際上對於新藥的評估,從最初的質量要求,到安全性標準,發展到臨床療效的突破,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評價體係。而到上世紀80~90年代,在原有基礎上又增設了“第四道門檻”,即藥物經濟學評價,這對於指導衛生體係的藥品費用控製、定價報銷以及新技術開發都發揮了一定作用。
  此外,結合臨床證據和經濟學評價對健康技術價值進行全麵評估被稱為“健康技術評估”,通過向政策製定者、投資者、醫療工作者和健康消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幫助他們了解健康技術收益和相對價值,從而作出臨床、政 [詳細]

轉化醫學T3階段與腸內腸外營養路徑

大多數人認為從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T1)就是轉化醫學。其實,轉化醫學分為T1、T2、T3三個階段。T2階段是進一步證實治療有效,T3階段則是研究治療的成本效果比。營養用藥的T1、T2階段研究已較為充分,目前已進入T3階段。
營養支持的T1、T2、T3階段
  就國內而言,T1階段始於1961年,研究內容包括體液、水鹽代謝、氮平衡等。T2階段主要研究營養支持的目標人群以及營養支持所帶來的結局改善,這就涉及到營養風險篩查及對於疑似者進行營養評定。
  2004年,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CSPEN)成立,並在外科分會組成了外科營養學組。2005年,營養風險-不良-支持-結局-成本/效果(NUSOC)多中心分享數據庫開始收集病例,第1階段(T2)主要研究流行病學數據,收集了3.9萬例患者資料,第2階段(T2~T3)主要研究營養支持對患者結局的影響,收集了近千例患者資料,第3階段(T3)研究結局與成本效果,收集了數百例患者資料。從上述過程不難看出,營養支持轉化醫學的難度隨階段的遞進而逐步增加。
  T3階段主要關注醫療質量改善、成本效果以及大眾獲益,包括是否降低並發症、是 [詳細]

臨床營養支持:該不該用?怎麼用(一)

臨床路徑起源於美國。上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政府為了抑製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的趨勢,提高衛生資源的利用率,以法律形式實行了以耶魯大學研究者羅伯特·費特(Robert Fetter)和約翰·湯普森(John Thompson)提出的診斷相關分類(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為付款基礎的定額付款製度,簡稱“單病種核算”。
1985年,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醫療中心的卡倫·讚德(Karen Zander )和 凱瑟琳·鮑爾(Kathleen Bower)最早製定出第一個護理臨床路徑(CP);同年,美國羅德島醫院內科醫師製定出了供醫師使用的CP;至1993年,基於醫院的計算機管理推廣後的數據庫,美國共開發出25個內科和50個外科CP。
  隨後,CP傳入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大陸也於1996年開始引入CP理念;2003~2009年間,全國共162家醫院進行CP探索;2009年12月,衛生部開始CP試點工作,並製定了部分單病種CP。
  臨床營養的發展,從1967年達德裏克(Dudrick) 與威爾默(Wilmore)等報告靜脈營養在臨床實施改善結局( [詳細]

臨床營養支持:該不該用?怎麼用(二)

目前,我國臨床醫師對“營養風險-營養不足-營養支持-改善結局”及應激時的合理營養需求仍認識不足,往往隻注重專科疾病的治療而忽視營養支持療法的合理應用。不合理應用營養支持療法普遍存在。為確立營養支持療法在單病組核算(DRG)和臨床路徑(CP)中的位置,幫助臨床醫師認識“規範應用,患者受益”的理念,本報特邀相關領域專家,於2012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開專家圓桌會,就營養支持療法在臨床路徑中的位置進行討論。
■ 現場討論
蔣朱明教授:“現在,在很多臨床路徑中都規定了治療總費用,若在路徑中沒有臨床營養的位置,則將來的使用可能會受到限製。陳竺部長也在講話中明確談到,當前中國的報銷製度不合理,要采取更合理的按病組付費製度,就是單病組核算。
賈震易醫生:談到臨床路徑,營養篩查是第一步,而麵對眾多的工具,如何選用合適的工具,在製定路徑時可能也要有所規定。我們醫院開始也是把營養篩查當作課題在做,但從去年開始,我們把營養篩查加入到醫院信息係統(HIS)中,患者入院時可以通過營養篩查評分,得出營養篩查指標。同時,在病曆中會添加評分數據表,提示患者入院時的營養狀況。這是初步的工作,下 [詳細]
更多>> 相關研究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