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CKD定義和分期的基礎都是GFR,關於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的研究自然也成為了研究關注焦點所在。關於基於血肌酐的eGFR公式,目前認為,與腎髒病飲食調整研究(MDRD)工作組開發的公式相比,2009年發布的慢性腎髒病流行病學合作(CKD-EPI)公式能夠更準確地估計GFR
[詳細]
2002年,美國腎髒病學會公布的《美國腎髒病與透析患者生存質量指導指南》(K/DOQI指南),首次對CKD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即“腎損傷和(或)腎小球濾過率(GFR)<60 ml/(min·1.73m2)、持續3個月以上”;這一定義已被沿用至今。
[詳細]
在國際範圍內,CKD預後協作組(CKD-PC)對來自全球數十個前瞻性隊列的數據進行了個體參與者數據的薈萃分析,在短短數年時間內以“泉湧”之態,就CKD的預後及危險因素等發表了大量高質量的研究,為更加深入地全方位理解CKD做出了貢獻。
[詳細]
眾所周知,與心血管領域相比,腎髒領域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少之又少,這可能與缺乏候選的幹預靶點有關。新近發表的心髒和腎髒保護研究(SHARP研究)是迄今為止CKD領域最大規模的RCT。
[詳細]
在2002年K/DOQI指南公布以後,伴隨著國際CKD患病率調查的研究熱潮,我國也一度在不同地區開展了諸多關於CKD患病率的區域性研究。新近發表的“中國慢性腎髒病流行病學調查”提供了全國性的調查數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