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美麗新世界——試管嬰兒35周年

阿道司・赫骨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是二十世紀最經典的反烏托邦文學之一,書中描繪了虛構的2532年的社會。在這個“美麗新世界”裏,人類已經淪為壟斷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人類經基因控製孵化,被分為五個階級,分別從事勞心、勞力、創造、統治等不同性質的社會活動。人們習慣於自己從事的任何工作並感到幸福。在這個快樂的社會裏,催眠術被廣泛用來校正人的思維,還發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藥物讓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在這個“美麗新世界”裏,人們失去了個人情感,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經曆危險的感覺。最可怕的是,人們失去了恩考的權利,失去了創造力。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ReproductiveTechnology,ART)在這個美麗的新世界裏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主宰了人類的命運。然而,現實生活中,此類技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治療不育夫婦以達到生育的目的,包括人工授精(AI)、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精液冷凍、胚胎冷凍等技術。試管嬰兒就是使用該技術的IVF-ET方法生育的嬰兒。 [詳細]
研究進展

胚胎篩選新技術可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

胚胎出現非整倍性變異(即染色體數目錯誤)等,是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後最終流產或產下不健康嬰兒的重要原因。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篩查胚胎質量的新技術,有望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相關論文發表於英國《生殖生物醫學在線》雜誌。 [詳細]

男性無精者增加癌症風險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邁克爾.艾森伯格博士的一項研究發現,無精症男性比普通人群更容易罹患癌症,是普通男性的1.7倍,而無精症男性的患癌風險高於總男性近三倍,且30歲前診斷為無精症的男性患癌風險會增加8倍,無精症男性罹患癌風險和比他衰老十年的男性相當。由於無精症與腫瘤易感性可能來自相同的遺傳缺陷,遺傳缺陷導致無精症可能明顯增加一個人的腫瘤易感性。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生殖與不育》雜誌。 [詳細]

維生素C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維生素C可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維生素C可提高體外受精的成功率,改善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質量,同時有助於治療某些癌症。該研究結果由一隊包括美國三個聖地亞哥分校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發現並發表於上周日發行的《自然》雜誌上 。 [詳細]

女性過瘦影響試管嬰兒懷孕成功率

很多女性熱衷減肥,但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對於想通過試管嬰兒技術懷孕的女性而言,體型過瘦會降低她們以這種方式懷孕的成功率。謝爾巴恩認為,或許是人的進化特點導致了這一問題。在進化過程中,如果某位女性過瘦,可能意味著她無法持續獲取食物,其子宮沒有進入適合懷孕的最佳狀態,因此她們很難成功繁衍後代。謝爾巴恩因此建議育齡女性盡量保持正常體重。 [詳細]
倫理討論

用法律掃清試管嬰兒技術應用亂象

今年4月10日,英國生理學家、試管嬰兒“之父”、201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愛德華茲去世,享年88歲。從1978年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開始,愛德華茲共締造了500萬個生命。當很多人用溢美之詞追憶這位把希望和幸福帶給不孕不育家庭的科學家時,他留下的輔助生殖技術卻仍飽受爭議。 [詳細]

試管嬰兒技術發展帶來的隱憂

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的羅伯特·愛德華茲4月10日病逝。30多年前,他與帕特裏克·斯特普托研發出體外受精技術。基於這一技術,1978年世界第一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出生。全球迄今已有500萬名試管嬰兒出生。這項技術引進南京也有超過15年的時間,在南京,每年有近萬例試管寶寶成功孕育。在帶給無數家庭歡樂的同時,也出現了代孕、雙胞胎增多以及奶奶級媽媽等諸多現象,麵臨著倫理等困惑。 [詳細]

試管嬰兒技術在爭議中成熟

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學會在第28屆年會上宣布,試管嬰兒技術已經給人類增添了500萬人,現在每年通過培養皿孕育的嬰兒約為35萬。然而,試管嬰兒商品化的傾向不容忽視,有人甚至將精子或卵子的買賣當作了產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劉平認為,這是一種不好的苗頭,如果得不到有效監管,任其泛濫,不僅人口規模未來將會擴大,而且會出現一係列複雜的社會倫理問題。 [詳細]

我國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原則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包括人工授精和體外授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兩大類。我國衛生部於2001年製定並頒布了如下倫理原則:(一)知情同意的原則;(二)維護供受雙方和後代利益的原則;(三)互盲和保密的原則;(四)維護社會公德的原則;(五)嚴防商品化的原則;(六)倫理審查的原則。 [詳細]
延展閱讀

英國醫療服務體係擴大IVF婦女年齡

英國《米爾頓凱恩斯報》報道,獲準在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係(NHS)進行IVF試管嬰兒治療資格的適齡婦女年齡層已經拉開16歲的差距,23到39歲之間的不孕不育女性都有在NHS獲得試管嬰兒治療的資格。這將表示有更多的不孕不育女性有機會接收到NHS的試管嬰兒廉價服務。 [詳細]

幹細胞基因治療結合治療脊髓性肌萎縮

因為一種遺傳缺失導致脊髓運動神經元漸進性破壞,大多數的脊髓性肌萎縮(SMA)的患兒永遠都不能夠跳繩、捉迷藏或甚至是行走。通過糾正患者幹細胞中的這一突變,意大利的科學家們在一種小鼠模型中成功地控製住了疾病的進展。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表明SMA患者或有一天能夠作為供體提供神經元移植物,用之來治療自身的疾病。 [詳細]

毛囊幹細胞:種子細胞新來源

幹細胞移植治療技術,是人類有史以來的飛躍式醫療手段。尤其是臍帶血,由於其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可用來移植治療血液病和構建組織工程化器官,被稱為孩子的“生命銀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大部分中國人在出生時並沒有保留臍帶血,吉林大學病理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晉宇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從人毛囊中發現並分離出多潛能間充質幹細胞,建立了相應的分離、培養、誘導、分化等標準技術,並建立了世界首家臨床級毛囊幹細胞庫。 [詳細]

試管嬰兒不宜選擇雙胞胎

生一對雙胞胎,那肯定是歡天喜地的事,不過這種概率畢竟是小的,除了那些因為身體原因,需要采取試管嬰兒的。在國際生殖內分泌和生殖遺傳研討會上,國際著名生殖醫學專家庫克教授,建議如果采用試管嬰兒的方式,最好隻接受一個受精卵的移植,他不建議試管嬰兒生雙胞胎,因為這種方法對母子並沒有多大好處。 [詳細]

為了那怒放的生命

1978年的一天,英國奧爾德姆市醫院誕生了世界首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科學界後來評價那天正是人工輔助生育技術史的開端,諾貝爾獎委員會則稱其為“現代醫學發展的裏程碑”。但在當時,甚至在35年後的今天,部分社會學及宗教界人士仍在批評愛德華茲的所做作為。生物學界有一種說法,稱上世紀90年代以前搞基因科學的都是牛人中的牛人。你可以理解為是當時實驗條件粗陋,讓他們接受了更加豐盛的致意,但這也意味著他們被砸了更多的雞蛋。 [詳細]

試管助孕的“今生前世”

從廣義上說,輔助生殖技術包括精子庫、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而今年恰是我國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25周年。盡管我國的試管嬰兒比世界首例試管嬰兒晚了10年,但作為後起之秀,我國在該領域內的技術及研究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然而,在一路高歌猛進的過程中,試管嬰兒這個人造“生命通道”,卻由於代孕、多胎妊娠、失獨受孕以及餘留冷凍胚胎的處理等問題,在倫理、技術、操作管理等層麵麵臨諸多挑戰—— [詳細]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