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領域

抗腫瘤新希望:靶向治療

回顧30年抗腫瘤藥物發展史,分子靶向治療的迅速發展使其成為了繼手術、化療、放療後的一大新興腫瘤治療方法。自1997年首個靶向治療藥物獲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上市以來,其已經迅速發展,成為應用於多種腫瘤治療的新武器。本文以我國高發的部分癌種為例,看分子靶向治療帶來的抗擊腫瘤希望。 [詳細]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的突破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是一種極為凶險的白血病,起病急、惡化速度極快、緩解率低、死亡率高。既往的治療多為化療,但化療在殺滅白血病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傷人體正常細胞及免疫係統,使疾病難以根治。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振義教授在我國儒家“改邪歸正”思想的影響下 [詳細]

HPV可致宮頸癌及HPV疫苗的發現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和兩位法國科學家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豪森教授因發現人類乳頭狀瘤病毒引發子宮頸癌獲此殊榮。 [詳細]

腫瘤分子靶向治療:過去與未來

分子靶向治療是腫瘤治療的一座裏程碑,其通過使用小分子化合物、單克隆抗體、多肽等物質,特異性幹預調節腫瘤細胞生物學行為的信號傳導通路,從而達到抑製腫瘤發展的目的。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腫瘤發生發展的分子機製被進一步闡明,加速了腫瘤分子靶向藥物的研發。 [詳細]

癌痛治療二十年,從不足邁向規範

盡管國家已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對癌痛患者阿片類藥物供應管理政策進行了係列的調整,保證了藥品的供需平衡,但在貫徹執行過程中,卻遇到重重障礙。某些醫院由於擔心出問題,過於限製而不提供或不足量提供相應止痛藥物。 [詳細]
心血管領域

30年心血管領域藥物研發與應用

30年前,抗高血壓藥物隻有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利血平和甲基多巴等少數幾種。隨後新藥如井噴樣出現,各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長效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a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問世 [詳細]

CPR:跨越生死線

2000年,擴展了心血管急救時心髒驟停危險因素預防的內容;將所推薦的操作設計分為Ⅰ(絕對實用、有效)、ⅡA(安全、很實用)、ⅡB(安全、較有效)、Ⅲ(一些須進一步探討的標準)幾級; [詳細]

他汀:風雨中的2001

1994-1998年間,他汀類藥物對冠心病一級及二級預防的5個裏程碑式研究結果先後公布,北歐辛伐他汀生存研究、西蘇格蘭冠心病預防研究、膽固醇和冠心病複發事件研究,空軍/德州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預防研究 [詳細]
醫藥領域

中國醫藥市場30年發展曆程

縱觀中國醫藥行業的現狀,人口老齡化、城鎮化、經濟水平的提高、醫療保險製度改革的全麵推進、醫療衛生體製改革的重啟、農村合作醫療體製的健全和完善等都將是推動中國醫藥市場未來發展的主要因素。2009年4月,國務院正式公布新醫改方案,重啟醫療衛生體製改革,政府逐步加強對藥品市場的監管,使其更加規範化。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中國基本醫保覆蓋率超95%。 [詳細]

30年,抗腫瘤藥物進展

首個癌症疫苗獲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癌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981年,用於預防HBV感染的乙肝疫苗獲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上市,其也成為了首個癌症疫苗。他莫昔芬減少乳腺癌複發。1986年,選擇性激素受體調節劑他莫昔芬(tamoxifen)獲準用於絕經後乳腺癌患者的術後輔助治療。研究顯示,術後使用內分泌治療5年,可降低癌症複發風險且顯著提高生存率。 [詳細]

對比劑30年變革

在醫學迅猛發展的今天,先進的醫學影像診斷技術如X線、CT、MRI等能幫助醫生更快捷、更準確地揭示人體內部“奧秘”。在對比劑的幫助下,人體組織和器官,乃至一根血管的影像都得以更清晰顯現。與手術和藥物等治療措施不同,對比劑的使用無法直接改變預後,但是其對診斷水平的提高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推動人類健康不可或缺的部分。 [詳細]

拉米夫定的抗擊乙肝之路

作為第一個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藥物,自1999年在中國上市以來,拉米夫定(LAM,賀普丁)為乙肝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LAM一直致力推廣的優化治療和聯合治療等重要的學術理念,以及品牌讚助啟動的多項社會性乙肝防治項目,為顯著改善乙肝患者的療效和預後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詳細]
肝炎領域

抗HBV感染30年

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導致的並發症造成了沉重的醫療和社會負擔。最新的數據顯示,估計全球約20億人暴露於HBV,有超過3.5億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因肝硬化和肝癌死亡的病例約60萬。 [詳細]

乙肝防控:中國為世界典範

衛生計生委: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僅嚴重影響患者健康,而且給家庭、社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是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我國是乙肝高發國家。 [詳細]

丙型肝炎概念的變遷

眾所周知,目前已確定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種類型。但是如果我們將時間倒退回1989年之前,人們當時其實隻認識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兩種肝炎. [詳細]
感染領域

人類與超級細菌的戰鬥

2010年8月11日,《柳葉刀感染病學》(Lancet Infect Dis)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提示,一種帶有新德裏金屬-β-內酰胺酶1(NDM-1)基因的耐碳青黴烯革蘭陰性腸杆菌科細菌(簡稱NDM-1)的蔓延,有可能成為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該結果公布後隨即引發了全社會廣泛關注,甚至還引發醫藥股市的動蕩,“超級細菌肆虐”、“超級抵抗力”、“無藥可施”等各種無不噱頭的詞語見諸於大眾媒體的報頭。 [詳細]

萬古黴素55年

萬古黴素作為一種抗生素,已經走過55年的曆程。她被美國禮來公司提純,並於1958年問世,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葡萄球菌對B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性明顯增加,萬古黴素提純工藝不斷提高,其臨床應用的重要性被進一步認識,隨之得到了廣泛應用。55年來萬古黴素的耐藥性如何?其作用機製有何特殊性?本文將一一加以敘述。 [詳細]

拉斯克獎背後的故事

屠呦呦,一個以往並不為人所熟知的女藥學家,在2011年卻因獲得拉斯克獎而走入公眾視野。這是迄今中國生物醫學界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級別大獎。屠呦呦的獲獎理由是“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也因為該獎項,使中國的“青蒿素”研究更引人矚目,從1967年開始,堪比“兩彈一星”研究的“523”項目逐漸“浮出水麵”。 [詳細]

“四免一關懷”為HIV感染者帶來希望

“四免一關懷”政策的提出,徹底改變了中國艾滋病防治的被動局麵。自2004年開始,艾滋病的免費抗病毒治療正式實施。當時,國際上能夠提供艾滋病治療藥物的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並不多,我國主要依靠5種國產仿製藥和進口的拉米夫定、依非韋倫組成一線治療方案。隨著治療藥物的不斷發展,目前,我國免費提供的藥物種類已達到9種。 [詳細]

禽流感,與你我有關?

早在1997年,H5N1禽流感病毒就被公認有可能引發下一場流感的大流行。事實上,自2003年開始,多個國家均出現了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病例。而我國大陸自2005年確診首例人H5N1禽流感病例以來,雖然每年都有相關病例報道,但多為散發,且感染者多為與禽類有過直接接觸的人。 [詳細]

追蹤SARS元凶

2013年4月1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果子狸含冤10年,蝙蝠才是非典病毒元凶”新聞,消息稱,非典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種名叫“中華菊花蝠”的蝙蝠,當初果子狸被冤枉了。隨即,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用新浪認證微博“@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留言稱,2005年,我們研究組就已經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上披露蝙蝠是類SARS冠狀病毒的攜帶者,而且那是中華菊頭蝠,不是“菊花蝠”! [詳細]
糖尿病領域

門冬胰島素30年

門冬胰島素30為預混胰島素類似物,由30%可溶性速效門冬胰島素和70%中效魚精蛋白結合門冬胰島素組成,是在門冬胰島素基礎上研發的由單一製劑提供基礎與餐時胰島素需求的胰島素製劑。門冬胰島素30於2002年在全球上市,迄今應用於臨床已超過10年,自研發以來,門冬胰島素30積累了大量臨床試驗和臨床實踐證據。 [詳細]

降糖藥物次第登場 共奏絢麗樂章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2011年統計,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為3.66億,我國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總數已超過9000萬,成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國,糖尿病前期人群也已達1.48億。日益嚴峻的疾病流行狀況使得國內外糖尿病治療藥物不斷增長,據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統計,2011年全球糖尿病醫藥市場規模已達392億美元,在全球藥品市場中排第3位,並預計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 [詳細]
外科領域

符合我國國情的器官移植

我國器官移植雖然始於1960年代,但卻是在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才進入臨床應用,並於2000年後才得到了長足發展。隨著我國移植醫學相關領域技術的不斷進步…… [詳細]

肝移植一路走來

今年,離世界上第1例肝移植手術的時間整整50年。半個世紀前,“重獲新生”似乎隻是一個神話;而今,肝移植已成為治療各種終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詳細]

微創,肝髒外科的一場重大革新

作為一項發展不到30年的新興技術,微創技術為有創手術向無創發展打開了一扇大門,並迅速在諸多外科細分領域得到了應用。盡管微創技術在某些領域的臨床意義仍有爭議,我們仍對這項富有人性化色彩的技術充滿了興趣。 [詳細]
衛生領域

中國控煙勢在必行

中國控煙的挑戰與機遇共存,全麵複興之路必將控煙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切實落實《2012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的策略與措施勢在必行。盡管我國政府開始重視控煙工作,民眾的控煙意識逐漸蘇醒,但嚴峻的事實仍令人警醒。 [詳細]

衛生應急體係建設順勢崛起

SARS危機暴露了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中存在的問題,但同時在認識上解決了多年來一直嚴重阻礙公共衛生體係建設的一係列重大問題。危機之後,全國上下都認識到公共衛生安全和國防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一樣。 [詳細]

中國精神衛生立法:跨越兩個時代

西方“機構化”精神衛生服務已走過了200多年,精神衛生立法在多數歐美國家也開展了100多年。以關閉傳統大型精神病院、在社區和綜合性醫院提供精神衛生服務為特征的“去機構化”運動,在歐美國家也持續了半個世紀以上。 [詳細]
兒科領域

人口素質第一關:新生兒疾病篩查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指醫療保健機構在新生兒群體中,用快速、簡便、敏感的方法,對一些危及兒童生命、危害兒童生長發育、導致兒童智能障礙的先天性疾病、遺傳性疾病進行群體篩檢,從而使患兒尚未出現疾病臨床表現,而其體內代謝或者功能已有變化時就早期診斷,早期有效地對因治療,避免患兒重要髒器出現不可逆性的損害,保障兒童正常的體格發育和智能發育。學術研究 [詳細]

一個嬰兒的誕生 一個時代的開始

這個如今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別的分娩過程,卻在過去25年中時常被人提起且見諸各種媒體報道,而這個被娩出的嬰兒很特別,她是我國首例試管嬰兒,也被稱為中國大陸的“世紀嬰兒”。25年前的3月10日晨,這個“世紀嬰兒”的締造者、67歲的張麗珠一臉嚴肅地穿過圍滿了記者的走廊,走進了手術室親自接生了這個 [詳細]
基因領域

轉基因小鼠的製備與應用

2002年,當小鼠基因組的測序工作初步完成時,研究者們分析了96%的小鼠基因組序列,在這其中有99%的基因能在人類基因組序列中找到同源序列,證實了小鼠與人類在基因水平上的高度同源。這個發現,更加奠定了小鼠作為模式動物之一,在人類遺傳學、生物學、醫學、藥學等眾多學科領域的研究中,都具有不可動搖的重要作用。 [詳細]

microRNA的發現與研究進展

1953年4月,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裏克(Francis Crick)的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用一張簡單的線條圖,人類第一次描述了自身的遺傳物質——DNA的雙螺旋模型及其簡單的工作原理,這篇文章就像開山之斧,為人類打開了解碼自身遺傳秘密的道路,從那以後,生物學研究上的突破接踵而至。然而,直到20年前,科學界仍然一直將目光集中在…… [詳細]
主頁| 廣告條款 |法律顧問|聯係我們|版權聲明|關於我們| 誠聘英才|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