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1日,《柳葉刀感染病學》(Lancet Infect Dis)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提示,一種帶有新德裏金屬-β-內酰胺酶1(NDM-1)基因的耐碳青黴烯革蘭陰性腸杆菌科細菌(簡稱NDM-1)的蔓延,有可能成為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該結果公布後隨即引發了全社會廣泛關注,甚至還引發醫藥股市的動蕩,“超級細菌肆虐”、“超級抵抗力”、“無藥可施”等各種無不噱頭的詞語見諸於大眾媒體的報頭。
[詳細]
萬古黴素作為一種抗生素,已經走過55年的曆程。她被美國禮來公司提純,並於1958年問世,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葡萄球菌對B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性明顯增加,萬古黴素提純工藝不斷提高,其臨床應用的重要性被進一步認識,隨之得到了廣泛應用。55年來萬古黴素的耐藥性如何?其作用機製有何特殊性?本文將一一加以敘述。
[詳細]
屠呦呦,一個以往並不為人所熟知的女藥學家,在2011年卻因獲得拉斯克獎而走入公眾視野。這是迄今中國生物醫學界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級別大獎。屠呦呦的獲獎理由是“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也因為該獎項,使中國的“青蒿素”研究更引人矚目,從1967年開始,堪比“兩彈一星”研究的“523”項目逐漸“浮出水麵”。
[詳細]
“四免一關懷”政策的提出,徹底改變了中國艾滋病防治的被動局麵。自2004年開始,艾滋病的免費抗病毒治療正式實施。當時,國際上能夠提供艾滋病治療藥物的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並不多,我國主要依靠5種國產仿製藥和進口的拉米夫定、依非韋倫組成一線治療方案。隨著治療藥物的不斷發展,目前,我國免費提供的藥物種類已達到9種。
[詳細]
早在1997年,H5N1禽流感病毒就被公認有可能引發下一場流感的大流行。事實上,自2003年開始,多個國家均出現了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病例。而我國大陸自2005年確診首例人H5N1禽流感病例以來,雖然每年都有相關病例報道,但多為散發,且感染者多為與禽類有過直接接觸的人。
[詳細]
2013年4月1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果子狸含冤10年,蝙蝠才是非典病毒元凶”新聞,消息稱,非典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種名叫“中華菊花蝠”的蝙蝠,當初果子狸被冤枉了。隨即,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用新浪認證微博“@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留言稱,2005年,我們研究組就已經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上披露蝙蝠是類SARS冠狀病毒的攜帶者,而且那是中華菊頭蝠,不是“菊花蝠”!
[詳細]